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148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包括引风管及侧墙,在所述侧墙内设有用于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所述引风管设置于侧墙上,所述引风管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新风管道连通,解决了换气不畅的问题。

Berth air duc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eeper air duct structure, including an air duct and a side wall. In the side wall, a new wind passage for the berth is provided,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The inlet of the air du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the outlet of the air divers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w wind pipe. The problem of poor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铺包间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卧铺包间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乘车的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动卧车厢实行定员运送。在车厢内设有多个包间,并在包间内设置供乘客休息的床板。一般的列车通风系统是针对各个包间进行定向换气,而忽视了由于包间内部结构复杂引起的包间换气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来解决换气不畅的问题。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包括引风管及侧墙,在所述侧墙内设有用于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所述引风管设置于侧墙上,所述引风管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上述卧铺包间风道结构,侧墙内设有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引风管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引风管的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列车空调系统排出的新空气通过引风管和新风通道送至铺位,避免了包间内铺位气流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侧墙间隔设置的床板,所述引风管的一侧与侧墙连接,其另一侧与床板连接。引风管设置于床板和侧墙之间,能利用引风管承载乘客,引风管乘客对的影响小。进一步,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床板和侧墙之间的风道罩壳,所述风道罩壳一侧与床板连接,风道罩壳的另一侧与侧墙连接,在风道罩壳上与侧墙连接一侧开设有引风槽,所述引风槽的槽壁与侧墙配合形成所述引风管,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进一步,所述风道罩壳包括罩壳本体和罩壳盖板,所述罩壳本体的一侧与床板连接,其另一侧与侧墙连接,所述罩壳盖板的一侧与罩壳本体连接,罩壳盖板的另一侧与侧墙连接,所述罩壳本体与罩壳盖板配合形成所述引风槽。进一步,所述罩壳盖板的一侧与罩壳本体活动连接,罩壳盖板的另一侧与侧墙可拆卸连接;或所述罩壳盖板的一侧与罩壳本体可拆卸连接,罩壳盖板的另一侧与侧墙活动连接。罩壳盖板一侧活动连接、一侧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通过拆装罩壳盖板来对引风管内部进行除尘,保证了送入包厢内的空气质量。进一步,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包括卷帘机构,所述卷帘机构安装在侧墙上,所述卷帘机构的卷轴位于引风管内。卷帘机构的卷轴位于引风管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通过拆卸罩壳盖板对卷帘机构进行维护修理。进一步,在所述风道罩壳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引风管内。一般引风管内的空调风与列车包间内空气存在温度差,通过隔热层的设置,能有效防止罩壳本体和罩壳盖板之间形成凝露,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进一步,在所述罩壳本体上设有插槽,所述床板的一侧插接在插槽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了提高罩壳本体与床板的连接稳定性,还可以设置穿过二者的紧固件。进一步,在所述床板上与侧墙相对的一侧设有护板。护板的设置能有效方式乘客掉落。进一步,所述床板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面板、蜂窝芯体及第二面板,结构简单,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的B-B向局部剖视图的第一状态图;图4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的B-B向局部剖视图的第二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床板,200、第一横墙,230、导风通道,300、第二横墙,310、第二床板托架,400、侧墙,410、新风通道,500、引风管,510、隔热层,600、风道罩壳,610、罩壳本体,611、插槽,620、罩壳盖板,630、引风槽,700、卷帘机构、710、卷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包括引风管500及侧墙400,在所述侧墙400内设有用于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410,所述引风管500设置于侧墙400上,所述引风管500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所述引风管500的出口与新风通道410连通。上述卧铺包间风道结构,侧墙400内设有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410,引风管500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引风管500的出口与新风通道410连通,列车空调系统排出的新空气通过引风管500和新风通道410送至铺位,避免了包间内铺位气流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侧墙400间隔设置的床板100,所述引风管500的一侧与侧墙400连接,其另一侧与床板100连接。引风管500设置于床板100和侧墙400之间,能利用引风管500承载乘客,引风管500乘客对的影响小,同时此种结构也方便了引风管500安装布置。可选地,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墙200和第二横墙300,在所述第一横墙200上设置有第一床板托架(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第二横墙300上设置有与第一床板托架相对的第二床板托架310,所述床板100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床板托架和第二床板托架310连接。通过第一床板托架和第二床板托架310与床板100的连接配合,避免了床板100在以单侧安装固定在横墙上,床板100安装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床板100两侧安装连接的结构也简化了床板100的安装,减少了对床板100设置的加强结构。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床板托架和第二床板托架31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在床板100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紧固件将床板100连接在第一床板托架和第二床板托架310上。紧固件可以铆钉、螺栓等。可选地,所述第一横墙200包括横墙本体,该横墙本体包括金属骨架、以及相对设置构成横墙本体表面的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二玻璃钢板,所述第一床板托架设置于金属骨架上,所述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二玻璃钢板均模压在金属骨架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横墙300与第一横墙200结构类似,在此关于第二横墙300的具体结构就不再赘述。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卧铺包间风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床板100和侧墙400之间的风道罩壳600,所述风道罩壳600一侧与床板100连接,风道罩壳600的另一侧与侧墙400连接,在风道罩壳600上与侧墙400连接一侧开设有引风槽630,所述引风槽630的槽壁与侧墙400配合形成所述引风管500。进一步,所述风道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卧铺包间风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管及侧墙,在所述侧墙内设有用于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所述引风管设置于侧墙上,所述引风管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管及侧墙,在所述侧墙内设有用于与铺位对应的新风通道,所述引风管设置于侧墙上,所述引风管的入口用于与列车空调系统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侧墙间隔设置的床板,所述引风管的一侧与侧墙连接,其另一侧与床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罩壳,所述风道罩壳一侧与床板连接,风道罩壳的另一侧与侧墙连接,在风道罩壳上与侧墙连接一侧开设有引风槽,所述引风槽的槽壁与侧墙配合形成所述引风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铺包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罩壳包括罩壳本体和罩壳盖板,所述罩壳本体的一侧与床板连接,其另一侧与侧墙连接,所述罩壳盖板的一侧与罩壳本体连接,罩壳盖板的另一侧与侧墙连接,所述罩壳本体与罩壳盖板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山罗章陶胡浩杨余陈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