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94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包括机架、卡持组件、驱动装置、连接在机架上的圆台形底座、两个或多个内外同轴套置的空心圆柱形转筒及驱动机构,其中,底座位于卡持组件的正下方;各转筒与底座同轴设置且均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相对于底座转动;各转筒的顶端分别与电枢组件的各层扁铜线上下对应,并且各转筒的顶面沿周向开设有用于对应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分别插入的多个插孔;驱动机构连接在机架上,并能够驱动各转筒共同转动,且相邻的两个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反。该扁铜线扭转装置能够实现两层及多层电枢绕组的扁铜线的端头的扭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
技术介绍
电枢绕组由一定数目的电枢线圈按一定的规律连接组成,它是电机的电路部分,也是感生电动势,产生电磁转矩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部分。按照电枢槽内线圈的层数分类,电枢绕组可分为单层绕组、双层绕组和多层绕组。采用矩形截面导线(即:扁铜线)制作电枢绕组时,当扁铜线嵌入电枢槽内后,还需要对槽内各层扁铜线的端头进行扭转,使其插入换向器的对应换向片中。现有技术中用于双层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包括同轴连接并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及多个第二插孔的第一扭转盘和第二扭转盘、用于驱动第一扭转盘转动的第一压力缸、用于驱动第二扭转盘转动的第二压力缸、以及用于驱动电枢绕组向下移动以使电枢的上下两层扁铜线的端头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内及第二插孔内的夹持驱动机构。工作时,夹持驱动机构驱动电枢向下移动,电枢的上下两层扁铜线的端头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内及第二插孔内;第一压力缸及第二压力缸分别驱动第一扭转盘和第二扭转盘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将上下两层扁铜线的端头沿相反方向进行扭头处理。但是,该扁铜线扭转装置需要两个压力缸分别驱动第一扭转盘和第二扭转盘沿相反的方向转动,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而且不适用于多层绕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能够实现两层及多层电枢绕组的扁铜线的端头扭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方并用于卡持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及与所述卡持组件连接并用于驱动卡持有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扁铜线扭转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圆台形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卡持组件的正下方;两个或多个内外同轴套置的空心圆柱形转筒,各所述转筒与所述底座同轴设置且均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各所述转筒的顶端分别与电枢组件的各层扁铜线上下对应,并且各所述转筒的顶面沿周向分别开设有用于对应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插入的多个插孔;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能够驱动各所述转筒共同转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转筒内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中心轴;用于推动各所述转筒转动的两个驱动杆,两个所述驱动杆交叉设置且分别穿过各所述转筒,并与所述中心轴同轴转动连接;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的两个第一连杆及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的两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中心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滑动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转筒的侧部均沿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各所述第一通槽的宽度与所述驱动杆的宽度一致;各所述第二通槽的宽度均大于所述驱动杆的宽度,且各所述第二通槽的弧度相等;间隔设置的各所述转筒的所述第一通槽对应设置,并通过位于中间的所述转筒的所述第二通槽导通;间隔设置的各所述转筒的所述第二通槽对应设置,并通过位于中间的所述转筒的所述第一通槽导通;各所述转筒的所述第一通槽及所述第二通槽互相配合形成两个贯通的导通槽,两个所述驱动杆分别置于两个所述导通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沿与所述平面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连接有分别用于导引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导杆。进一步地,所述扁铜线扭转装置还包括:圆环形的支架,所述支架与位于最外层的所述转筒同轴卡接;所述支架的顶面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狼牙棒,各所述狼牙棒分别卡入各所述卡槽内,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狼牙棒互相拼接形成多个插口;各所述插口分别与沿径向设置的各所述插孔上下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同轴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各所述转筒的底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扁铜线扭转装置还包括: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周侧并用于压持各所述转筒的至少两个肘夹机构,所述肘夹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压持头组件,所述压持头组件包括压持头及用于固定所述压持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手柄,所述手柄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持组件包括:中空的套筒,电枢绕组的顶部置于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锁紧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同轴套接于所述套筒的外侧,并用于支撑所述套筒及电枢绕组;所述支撑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底座两侧的两个导柱与所述机架连接;电枢绕组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伸出所述支撑板;多个支撑棒,各所述支撑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并沿电枢绕组的周向部分插置于扁铜线内;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并用于夹持固定各所述支撑棒。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卡置槽,各所述支撑棒分别卡置于对应的各所述卡置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压力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内外同轴套置的两个或多个转筒,使各转筒的顶端分别与电枢组件的各层扁铜线上下对应,并且在各转筒的顶面沿周向开设多个插孔;各转筒的底端能够沿中心轴线相对底座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电枢绕组向下移动,使电枢绕组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分别插入对应的插孔内,驱动机构驱动各转筒共同转动,并使相邻的两个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电枢绕组的各层扁铜线中相邻两层的端头沿相反方向扭转。该扁铜线扭转装置适应于两层电枢绕组及多层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卡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转筒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中的转筒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的肘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机架;11-第一滑轨;12-第二滑轨;13-导杆;14-导柱;20-卡持组件;21-套筒;22-支撑板;221-卡置槽;23-支撑棒;24-固定板;30-底座;31-环形凹槽;40-转筒;41-插孔;42-第一通槽;43-第二通槽;44-通孔;45-凸台;50-驱动机构;51-中心轴;52-驱动杆;53-第一连杆;54-第二连杆;55-第一转轴;56-第一滑块;57-第二转轴;58-第二滑块;59-气缸;61-支架;611-卡槽;62-狼牙棒;621-插口;70-肘夹机构;71-固定座;72-压持头;73-压持头固定板;74-手柄;75-第三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上方并用于卡持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20)、及与所述卡持组件(20)连接并用于驱动卡持有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20)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铜线扭转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10)上的圆台形底座(30),所述底座(30)位于所述卡持组件(20)的正下方;两个或多个内外同轴套置的空心圆柱形转筒(40),各所述转筒(40)与所述底座(30)同轴设置且均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底座(30)转动;各所述转筒(40)的顶端分别与电枢组件的各层扁铜线上下对应,并且各所述转筒(40)的顶面沿周向分别开设有用于对应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插入的多个插孔(41);驱动机构(50),所述驱动机构(50)连接在所述机架(10)上,并能够驱动各所述转筒(40)转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筒(40)的转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上方并用于卡持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20)、及与所述卡持组件(20)连接并用于驱动卡持有电枢绕组的卡持组件(20)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铜线扭转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10)上的圆台形底座(30),所述底座(30)位于所述卡持组件(20)的正下方;两个或多个内外同轴套置的空心圆柱形转筒(40),各所述转筒(40)与所述底座(30)同轴设置且均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底座(30)转动;各所述转筒(40)的顶端分别与电枢组件的各层扁铜线上下对应,并且各所述转筒(40)的顶面沿周向分别开设有用于对应的各层扁铜线的端头插入的多个插孔(41);驱动机构(50),所述驱动机构(50)连接在所述机架(10)上,并能够驱动各所述转筒(40)转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筒(40)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转筒(40)内并连接在所述底座(30)上的中心轴(51);用于推动各所述转筒(40)转动的两个驱动杆(52),两个所述驱动杆(52)交叉设置且分别穿过各所述转筒(40),并与所述中心轴(51)同轴转动连接;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杆(52)的一端的两个第一连杆(53)及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杆(52)的另一端的两个第二连杆(54),两个所述第一连杆(53)的远离所述驱动杆(5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5)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6);两个所述第二连杆(54)的远离所述驱动杆(5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7)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8);所述中心轴(5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转轴(55)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二转轴(57)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滑块(56)及所述第二滑块(58)均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56)或所述第二滑块(58)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30)滑动的气缸(59),所述气缸(59)与所述机架(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筒(40)的侧部均沿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42)及第二通槽(43);各所述第一通槽(42)的宽度与所述驱动杆(52)的宽度一致;各所述第二通槽(43)的宽度均大于所述驱动杆(52)的宽度,且各所述第二通槽(43)的弧度相等;间隔设置的各所述转筒(40)的所述第一通槽(42)对应设置,并通过位于中间的所述转筒(40)的所述第二通槽(43)导通;间隔设置的各所述转筒(40)的所述第二通槽(43)对应设置,并通过位于中间的所述转筒(40)的所述第一通槽(42)导通;各所述转筒(40)的所述第一通槽(42)及所述第二通槽(43)互相配合形成两个贯通的导通槽,两个所述驱动杆(52)分别置于两个所述导通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迈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