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82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2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包括: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该下部框架部件在构成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包括引导部,并且该下部框架部件被设置在车身下侧处;电池,该电池安装在电池框架上,并且被设置在下部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该强化部件在于引导部处被支撑的状态下设置在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部,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池或电池框架中的至少一者重叠。

Lower body structur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lower body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lower frame component, which forms a cavity shape extend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which includes a guide par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wall of the cavity, and the lower frame part is set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body; A battery,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battery frame, and is placed on the inside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lower frame par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part, which forms the shape of the cavity extend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and the reinforcement is set in the cavity of the lower frame part under the supporting state of the guide.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reinforcing part is overlapped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battery or battery frame in the side view viewed inside the vehicle an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下部结构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结构,其中,形成为腔室形状的强化部件设置在诸如门槛等这样的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8,702,161)。该强化部件在腔室内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处包括斜相交的多个相交的肋。然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可以不与设置在门槛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电池重叠。从而,可能难以抑制乘客舱在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的变形。换言之,在提升在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安全性能方面,该结构具有改进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可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并且可以提高当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安全性能。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在构成所述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包括引导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设置在车身下侧;电池,该电池安装在电池框架上,所述电池被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强化部件在由所述引导部处支撑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或所述电池框架中的至少一者重叠。根据第一方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池或电池框架重叠。因此,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不与电池或电池框架重叠的结构相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更多地通过强化部件传递到电池或电池框架。结果,可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并且可以提高当存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安全性能。在第二方面中,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电池框架可以包括横隔部件,该横隔部件设置为将所述电池分隔前部和后部,所述横隔部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横隔部件重叠。根据第二方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池框架的横隔部件重叠。因此,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不与电池框架的横隔部件重叠的结构相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更多地通过强化部件传递到电池框架的横隔部件。结果,可以进一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并且可以提高当存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安全性能。在第三方面中,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观看的前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可以形成为其长度方向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强化部件可以包括多个分隔壁,该多个分隔壁复数地分隔所述强化部件的腔室内部。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观看的前视图中,形成为其长度方向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矩形形状这样的强化部件的腔室内部由多个分隔壁复数地分隔。因此,与在强化部件的腔室内部不设置分隔壁这样的强化部件相比,抑制了使得强化部件裂开的变形。结果,可以提高强化部件对于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的屈曲应力。在第四方面中,在第三方面中,可以利用所述分隔壁分隔出多个空间,并且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观看的前视图中,至少车辆宽度方向最内侧的空间比其它空间中的任一个空间小。根据第四方面,在车身前后方向观看的前视图中,被分隔壁分隔的多个空间之中的在车辆宽度方向最内侧的空间比其它空间中的任一个空间小。因此,强化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包括刚性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区域低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由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所导致的强化部件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变形的模式稳定。在第五方面中,在第三或第四方面中,所述强化部件在构成所述强化部件的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外表面处可以包括多个突部,并且所述多个突部可以接触所述引导部。根据第五方面,形成在构成强化部件的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外表面处的多个突部接触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在构成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处。从而,在突部接触触引导部的同时,强化部件能够通过被插入到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而被引入。因此,与在壁部的外表面接触引导部的同时,强化部件通过被插入到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而被引入的结构相比,减小了插入时的摩擦力。结果,可以提高下部框架部件的生产率。在第六方面中,在第五方面中,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观看的前视图中,所述多个突部可以形成于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强化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处的壁以及所述分隔壁的车身上下方向两端部相同的位置。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观看的前视图中,所述多个突部形成于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强化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处的壁以及所述分隔壁的车身上下方向两端部相同的位置。因此,当强化部件变形从而裂开时,与多个突部设置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强化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处的壁以及分隔壁的车身上下方向两端部不同的位置的结构相比,更加有效地经由突部提供来自引导部的反作用力。结果,可以提高强化部件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的屈曲应力。在第七方面,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所述下部框架部件与所述引导部可以一体地形成。根据第七方面,因为下部框架部件与引导部一体地形成,所以与下部框架部件与引导部被构造为分离体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下部框架部件的生产率。在第八方面中,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可以包括上侧腔室部和下侧腔室部,并且所述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将所述上侧腔室部与所述下侧腔室部分割的分割壁构成。根据第八方面,所述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将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所述上侧腔室部与所述下侧腔室部分割的分割壁构成。因此,与引导部不由分割壁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下部框架部件的生产率。另外,可以利用该分割壁提高下部框架部件的刚性。在第九方面中,在第八方面中,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可以在所述上侧腔室部与所述下侧腔室部之间包括中间腔室部,所述中间腔室部包括所述分割壁,并且所述强化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中间腔室部的腔室内部。根据第九方面,包括分隔壁的中间腔室部形成在下部框架部件的上侧腔室部与下侧腔室部之间,并且强化部件设置在中间腔室部的腔室内部。因此,可以增大下部框架部件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的屈曲应力,并且可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在第十方面中,在第八或第九方面中,所述上侧腔室部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比所述强化部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根据第十方面,所述上侧腔室部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比所述强化部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因此,乘客舱空间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宽,并且乘客舱布局的设计自由度更大。在第十一方面中,在第一至第十方面中,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包括:门槛,该门槛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能量吸收部件,该能量吸收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能量吸收部件被设置在所述门槛的车身下侧。根据第十一方面,下部框架部件由门槛和能量吸收部件构成,该能量吸收部件被设置在门槛的车身下侧。即,强化部件设置在门槛、能量吸收部件等处。因此,可以增大下部框架部件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的碰撞载荷的屈曲应力,并且可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根据第一方面,可以抑制乘客舱的变形,并且可以提高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的碰撞安全性能。根据第二方面,可以进一步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下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在构成所述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具有引导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设置在车身下侧;电池,该电池安装在电池框架上,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强化部件以由所述引导部支撑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部,在沿车辆宽度方向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框架中的至少一者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30 JP 2016-2331251.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下部框架部件在构成所述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具有引导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设置在车身下侧;电池,该电池安装在电池框架上,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所述强化部件以由所述引导部支撑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部,在沿车辆宽度方向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框架中的至少一者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电池框架包括横隔部件,该横隔部件设置为将所述电池分隔为前部和后部,所述横隔部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横隔部件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在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观看的前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长度方向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并且所述强化部件包括多个分隔壁,该多个分隔壁将所述强化部件的腔室内部分隔为复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利用所述分隔壁分隔出多个空间,并且在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观看的前视图中,至少在车辆宽度方向最内侧的空间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鲇川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