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910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通过这种结构,使得车辆的尾端底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地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
技术介绍
在现有七座汽车中,汽车的后地板为平面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由于七座汽车的一般具有三排座位,这样就挤压了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当需要存放大物件时,需要将车辆的2排和/或3排座椅放倒,但是,现有的车辆的后地板结构决定了后排座椅靠背放倒后并不是平面结构,而是带有倾斜,这种方式不利于存放物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重物放压在座椅靠背上,会导致座椅的铰接件过于受力导致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后地板的平面结构,将导致车辆的底盘零部件的布置高低不平,比如副车架、排气管道、油箱等,这样就增加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风阻,从而增加车辆的油耗,不利于节能减排。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汽车后地板,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横向加强肋为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纵向加强肋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设置于横向加强肋之间。进一步,所述横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进一步,所述板体Ⅰ和板体Ⅱ的纵向两侧翻折形成翻边,所述板体Ⅰ的翻边倾斜于板体Ⅰ的板面,所述板体Ⅱ的翻边垂直于板体Ⅱ的板面。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连接部的横向的两侧向上隆起并形成倾斜的弧面结构。进一步,所述凹陷部纵向设置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每一组的连接部加强肋的肋间间距相等,其中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为三个,另外两组加强肋为两个,其中,为三个的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位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之间且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间距相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板体Ⅰ和板体Ⅱ。进一步,所述后地板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后地板下沉形成多个加强部,且定位孔设置于加强部。进一步,所述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包括板体Ⅰ2、板体Ⅱ3以及连接部4,所述板体Ⅰ2后端通过连接部3与板体Ⅱ4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4高于板体Ⅰ2且板体Ⅰ2和板体Ⅱ3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2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设置有纵向加强肋103和横向加强肋102,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的与板体Ⅰ2的板面平行,通过这种结构,使得车辆的尾端底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的横向加强肋102为两个,所述连接件2的纵向加强肋103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103设置于横向加强肋102之间;所述横向加强肋102为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103为连接件1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通过这种结构,利于后地板与前地板之间的搭接,而且能够有效增强整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3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02,所述纵向加强肋102和横向加强肋103位于两个连接孔101之间,通过这种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强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Ⅰ2和板体Ⅱ4的纵向两侧翻折形成翻边5,所述板体Ⅰ2的翻边5倾斜于板体Ⅰ2的板面,所述板体Ⅱ4的翻边5垂直于板体Ⅱ4的板面,通过这种结构,利于对后地板整体进行布置安装,而且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302;所述连接部3的横向的两侧向上隆起并形成倾斜的弧面结构;所述凹陷部302纵向设置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301,每一组的连接部加强肋301的肋间间距相等,其中一组连接部加强肋301为三个,另外两组加强肋为两个,其中,为三个的一组连接部加强肋301位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之间且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间距相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板体Ⅰ和板体Ⅱ,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后地板发生形变。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4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01,所述后地板4下沉形成多个加强部402,且定位孔401设置于加强部402,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Ⅰ2、板体Ⅱ4以及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本专利技术中,横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纵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前端是指图1中的左侧,上下是指垂直于图1朝向纸面外为上。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后地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横向加强肋为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纵向加强肋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设置于横向加强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王猛朱红霞黄杨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