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薄膜的化学液相交替沉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650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铁电薄膜的化学液相交替沉积方法,涉及一种铁电薄膜沉积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基底材料上交替涂覆前驱体溶液,利用层间合成反应制备铁电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每次旋涂得到薄层很薄,在纳米级,并且第一个薄层热处理后得到的晶粒粒径很小,只有十几个纳米,尺度在纳米级的薄层化学活性很高,所以可以降低热处理温度。本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最高热处理温度要低100℃。而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薄膜的速度可以大为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电薄膜沉积技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化学液相沉积方法见图1。作为第一种改进,称为改进一,Role of bismuth precursor incrystallization of SrBi2Ta209 thin films.S.Tirumala,S.B.Desu,A.Rastogi(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MAO1002,USA).Appl.Phys.A,70,253-259,2000,Springer-Verlag.见图2。作为第二种改进,称为改进二,Fabrication of lead zirconatetitanate thin films using a diffusion process of lead zirconateand lead titanate multilayer films.(136333619)Iijima,Takashi;He,Gang;Funakubo,Hiroshi(MaterialsEngineering Division,AIST,Tohoku National IndustrialResearch Institute,Miyagino-ku,Sendai 983-8551,Japan).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36(1-3),248-252(English)2002Elsevier Science B.V.CODENJCRGAE.ISSN0022-0248.DOCUMENT TYPEJournal CA Section76(Electric Phenomena)公开了一种沉积方法,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电薄膜的化学液相沉积技术,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完成铁电薄膜的沉积和制备。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在基底材料上交替涂覆前驱体溶液,利用层间合成反应制备铁电薄膜。在基底材料上交替循环涂覆前驱体溶液;一种前驱体溶液完成一次旋涂后,升温加热,再旋涂另一种前驱体溶液。具体的说,包括以下步骤在共有N种前驱体溶液的情况下,1)旋涂第一种前驱体溶液,然后升温加热;2)旋涂第二种前驱体溶液,然后升温加热;……n)旋涂第N种前驱体溶液,然后升温加热;上述步骤1~n至少执行1次。循环1~n次数越多,升温加热的温度为500℃-700℃。在N=2的时候,也就是说,需要旋涂两种前驱体溶液时,1)旋涂第一种前驱体溶液,然后升温加热;2)旋涂第二种前驱体溶液,然后升温加热;上述步骤1-2交替进行,循环多次。制备PZT时,第一种前驱体溶液为PT前驱体溶液,第二种前驱体溶液为PZ前驱体溶液;或者第一种前驱体溶液为PZ前驱体溶液,第二种前驱体溶液为PT前驱体溶液。制备SBT时,第一种前驱体溶液为ST前驱体溶液,第二种前驱体溶液为B前驱体溶液;或者第一种前驱体溶液为B前驱体溶液,第二种前驱体溶液为ST前驱体溶液。显然的,如果有两种以上的前驱体,依次交替循环涂覆即可。本文所述“循环”,是指将所需的材料逐层涂覆完成后,再次逐层涂覆,例如,在涂覆A、B、C共3种材料时,按“A-B-C-A-B-C…”涂覆;涂覆A、B两种材料时,按“A-B-A-B-A-B…”涂覆,涂覆次数越多,得到的薄膜越厚。对本
的技术人员而言,对“多次”这一概念作进一步限定并非必需。亦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并不特别体现在涂覆的次数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每次旋涂得到薄层很薄,在纳米级,并且第一个薄层热处理后得到的晶粒粒径很小,只有十几个纳米,尺度在纳米级的薄层化学活性很高,所以可以降低热处理温度。本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最高热处理温度要低100℃。而且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薄膜的速度可以大为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化学液相沉积方法流程图。图2是第一种改进的沉积方法流程图(改进1)。图3是第二种改进的沉积方法流程图(改进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a)制备PZT(b)制备SBT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备PZT薄膜过程中薄膜微观形貌的变化(原子力显微镜观测)。(a)第一层,即PT薄层;(b)第二层,即PT+PZ=PZT层;(c)最后的PZT薄膜;图6是本专利技术制备SBT薄膜过程中微观形貌的变化(原子力显微镜观测)。(a)第一层,即ST层;(b)最后的SBT薄膜;图7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PZT薄膜的XRD图谱。图8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SBT薄膜的XRD图谱。图9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PZT薄膜的XPS图谱。(a)表面,(b)Ar+轰击10分钟,(c)Ar+轰击20分钟。图10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SBT薄膜的XPS图谱。(a)表面,(b)Ar+轰击10分钟,(c)Ar+轰击20分钟。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文中述及的名词术语(1)锆钛酸铅,化学式为Pb(Zr,Ti)O3,简称PZT。(2)锆酸铅,化学式为PbZrO3,简称PZ。(3)钛酸铅,化学式为PbTiO3,简称PT。(4)钽酸锶铋,化学式为SrBi2Ta2O9,简称SBT。(5)钽酸锶,化学式为SrTa2O6,简称ST。(6)氧化铋,化学式Bi2O3,简称B。(7)化学液相沉积,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简称CSD。(8)溶胶——凝胶法沉积,Sol-Gel Deposition。(9)金属有机物沉积,Metal Organic Deposition,简称MOD。它包括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MOCVD)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液相沉积(Metal Organic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MOCSD)。一般而言,CSD包括Sol-GelDeposition和MOCSD,但有时CSD就是指MOCSD。(10)前驱体或者前驱体溶液,precursor source或者precursorsolution。金属有机物醇盐或者其他形式的有机盐溶液(CSD用),亦或是由这些溶液制备的溶胶(Sol-Gel Deposition用)。Sr,Bi,Ta的有机物混合溶液构成的前驱体简称SBT前驱体或者SBT前驱体溶液,以此类推可以得到PZT前驱体或者PZT前驱体溶液,ST前驱体或者ST前驱体溶液,B前驱体或者B前驱体溶液,PT前驱体或者PT前驱体溶液,PZ前驱体或者PZ前驱体溶液。(11)旋涂,Spin-coating,一边旋转基片(硅片,氧化镁衬底或者铝酸镧衬底),一边向基片上喷涂或者滴加溶液。(12)热处理,thermal treatment或者heat treatment。(13)干燥,drying。使湿膜干燥并排除低沸点溶剂的过程。(14)分解或者热分解,pyrolysis或者thermal pyrolysis,加热使前驱体分解并排除有机物的过程。(15)退火或后续退火,annealing或post-annealing。升温使无定形组织的薄膜晶化的过程。实施例1制备PZT薄膜,参见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铁电薄膜的化学液相交替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底材料上交替涂覆前驱体溶液,利用层间合成反应制备铁电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松张树人杨成韬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