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330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其主要性能参数是:刀尖分布细密,相邻两条切痕间距不大于8mm,铣刨深度不小于30mm。两组基座组成左右对称、旋向相反的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左右螺旋线各有四条,四条螺旋线的圆周起点按照90°的间隔依次排布。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在中点,螺旋线上各点投影间隔为20‑32mm,螺旋线B、C、D的轴向起点为轴向中点向依次左位移5‑8mm,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中间位置;螺旋线A、B、C、D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同一条切痕在铣刨转子旋转一周时只有一把刀头进行切削作业。提高了精微铣刨的效果,铣削路面平整、细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铣刨转子,属铣刨机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
技术介绍
路面铣刨机作为道路维修的主要设备,铣刨转子高速旋转,将损坏的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各种路基进行铣刨破碎,然后进行铺设新的路面。要求刀头端部必须按照螺旋线排布,并且严格控制整体圆度,以能保证铣刨过的路面平整、切痕均匀、细致,有利于新料的粘结。在有些特殊工况下,如桥体的水泥路面在覆层(也称找平层)铺设施工时,需要对基层表面进行拉毛,使覆层能够得到强度更大的粘结力。再如严寒地区的局部路面的拉毛防滑改造后直接使用,特别是涵洞内长时间不能解冻的路面,也都需要更加细致的路面拉毛,拉毛工艺均属于浅层作业。为了提高铣刨工作面的平整度以及其与新覆层之间的附着粘合力,路面拉毛要求的工作面切痕间距一般不超出8mm。根据路面施工的不同,切痕间距应该在5mm~8mm范围内可以进行选择。而目前路面铣刨机使用的标准铣刨转子,刀头最小轴向间距为15mm,在工作面形成的切痕间距亦为15mm,远远达不到较高的平整及附着粘合力的效果要求。同时现实中,某些路面损伤深度达到10mm以上,或者平整度严重不足,现阶段的精微铣刨转子一是由于刀具承载力的不足,尚不能一次精微铣刨这么大的深度,二是较浅的铣刨深度不能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平整度较高的工作面。为此,施工要求在保证细密平整的工作面效果的同时,希望能够实现更大铣刨深度,达到30mm以上,现阶段的精微铣刨转子还远达不到此铣刨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在保证切痕间距为5-8mm时还能是铣刨深度达到30mm。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包括:筒体、基座、刀套和刀头;所述的筒体两端的筒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铣刨机机架上,筒体轴通过皮带从铣刨机动力源取得动力;所述的刀头安装在刀套上,所述的刀套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的基座为多只且基座上的刀套安装面为水平面,多只基座分成两组,两组基座组成左右对称、旋向相反的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基座的底面固定在筒体的圆柱面上;所述的左螺旋线有四条,四条螺旋线标记为螺旋线A、螺旋线B、螺旋线C和螺旋线D;四条螺旋线A、B、C、D的圆周起点按照90°的间隔依次排布;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轴向间隔为20-32mm且圆周上夹角为12度~18度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B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5-8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四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A、B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C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0-16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二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B、C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D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5-24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四分之三位置,所述的螺旋线C、D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右螺旋线也有四条,四条右螺旋线与四条左螺旋线对称安装,其圆周分布间距与四条左螺旋线圆周分布间隔相同,左、右螺旋线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螺旋方向相反。进一步,所述基座下表面为弧形,弧度与筒体一致,且筒体上设有定位孔Ⅰ,所述基座下表面上设有定位销Ⅰ,通过定位孔Ⅰ及定位销Ⅰ实现基座及筒体的孔销定位插装并实现更换时的快速复位功能。进一步,所述刀套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刀头连接座,所述固定座与刀头连接座为一体化铸造设计,强度更大;所述刀头连接座上设置有安装刀头的孔轴,所述孔轴与固定座夹角为45度;所述固定座底部设置有定位销Ⅱ,所述基座在刀套安装面上设有定位孔Ⅱ,通过定位销Ⅱ及定位孔Ⅱ实现刀套及基座的孔销定位插装并实现更换时的快速复位功能。进一步,所述孔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刀尖入地角S,所述刀尖入地角S为40度~50度,可保证完全使用刀头主体部分进行铣削,加大刀头水平方向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更大深度的铣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优选,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标记刻度线的耐磨段,可有效减少因刀头作业而与刀套产生的摩擦损耗,通过刻度线可明确观察损耗程度,从而方便后期维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刀尖分布更加细密,作业后在路面上形成的相邻两条切痕间距不大于8mm,完全可以满足路面拉毛的效果。2、加大了刀尖入地角度,刀尖入地角.为40度~50度。保证完全使用刀头尖端进行铣削,避免刀头较粗部分对路面的破坏。加大刀头水平方向的承受能力,从而降低了设备前进的阻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3、设计了类似普通铣刨转子每条切痕单刀作业的模式,实现了一条切痕在铣刨转子旋转一周时,有一只刀头作业。4、基座设计为功效性的多边形轮廓,满足结构、布局、受力等方面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局部放大图;图3刀套结构图;图4为刀套俯视图。图中:1、筒体,2、基座,21、定位销Ⅰ,3、刀套,31、定位销Ⅱ,32、固定座,33、刀头连接座,34、耐磨段,35、孔轴,4、刀头,A、螺旋线A,B、螺旋线B,C、螺旋线C,D、螺旋线D,S、刀尖入地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包括:筒体1、基座2、刀套3和刀头4;所述的筒体1的两端的筒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铣刨机机架上,筒体轴通过皮带从铣刨机动力源取得动力;所述的刀头4安装在刀套3上,所述的刀套3安装在基座2上;所述的基座2为多只且基座2上的刀套安装面为水平面,多只基座2分成两组,两组基座2组成左右对称、旋向相反的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基座2的底面焊接在筒体1的圆柱面上;所述的左螺旋线有四条,四条螺旋线标记为螺旋线A、螺旋线B、螺旋线C和螺旋线D;四条螺旋线A、B、C、D的圆周起点按照90°的间隔依次排布;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轴向间隔为20-32mm且圆周上夹角为12度~18度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B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5-8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四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A、B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C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0-16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二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B、C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D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5-24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四分之三位置,所述的螺旋线C、D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右螺旋线也有四条,四条右螺旋线与四条左螺旋线对称安装,其圆周分布间距与四条左螺旋线圆周分布间隔相同,左、右螺旋线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轴向间隔为20mm且圆周上夹角为12度~18度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B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包括:筒体(1)、基座(2)、刀套(3)和刀头(4);所述的筒体(1)的两端的筒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铣刨机机架上,筒体轴通过皮带从铣刨机动力源取得动力;所述的刀头(4)安装在刀套(3)上,所述的刀套(3)安装在基座(2)上;所述的基座(2)为多只且基座(2)上的刀套安装面为水平面,多只基座(2)分成两组,两组基座(2)组成左右对称、旋向相反的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基座(2)的底面焊接在筒体(1)的圆柱面上;所述的左螺旋线有四条,四条螺旋线标记为螺旋线(A)、螺旋线(B)、螺旋线(C)和螺旋线(D);四条螺旋线(A、B、C、D)的圆周起点按照90°的间隔依次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轴向间隔为20‑32mm且圆周上夹角为12度~18度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B)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5‑8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四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A、B)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C)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0‑16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二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B、C)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D)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5‑24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四分之三位置,所述的螺旋线(C、D)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右螺旋线也有四条,四条右螺旋线与四条左螺旋线对称安装,其圆周分布间距与四条左螺旋线圆周分布间隔相同,左、右螺旋线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螺旋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包括:筒体(1)、基座(2)、刀套(3)和刀头(4);所述的筒体(1)的两端的筒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铣刨机机架上,筒体轴通过皮带从铣刨机动力源取得动力;所述的刀头(4)安装在刀套(3)上,所述的刀套(3)安装在基座(2)上;所述的基座(2)为多只且基座(2)上的刀套安装面为水平面,多只基座(2)分成两组,两组基座(2)组成左右对称、旋向相反的左螺旋线和右螺旋线,基座(2)的底面焊接在筒体(1)的圆柱面上;所述的左螺旋线有四条,四条螺旋线标记为螺旋线(A)、螺旋线(B)、螺旋线(C)和螺旋线(D);四条螺旋线(A、B、C、D)的圆周起点按照90°的间隔依次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轴向间隔为20-32mm且圆周上夹角为12度~18度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B)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5-8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四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A、B)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C)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0-16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二分之一位置,所述的螺旋线(B、C)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螺旋线(D)的轴向起点为转子轴向中点向左位移15-24mm,其线性阵列位于螺旋线(A)的线性阵列的左侧四分之三位置,所述的螺旋线(C、D)共同构建了一个投影间隔为5-8mm的线性阵列;所述的右螺旋线也有四条,四条右螺旋线与四条左螺旋线对称安装,其圆周分布间距与四条左螺旋线圆周分布间隔相同,左、右螺旋线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螺旋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铣刨机上使用的四旋线精微铣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A轴向起点设定为转子轴向的中点,螺旋线上各刀头的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珍姚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昂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