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25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其包括活塞杆、内筒、外筒、第一分离活塞、第二分离活塞、节流阀及收放活塞,活塞杆与内筒构成一级吸能的低压腔,第一分离活塞将低压腔分为低压油腔、低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内筒与外筒构成二级吸能的高压腔,第二分离活塞将高压腔分为高压油腔、高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活塞杆、外筒和收放活塞组成收放油腔,收放油腔与机身液压系统连通,通过机上液压系统控制起落架的收放。本发明专利技术起落架缓冲器将收放与缓冲功能集成在缓冲器中,实现起落架在狭小空间内的收放,有效的减轻起落架重量和全机风阻,提高起落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缓冲器能够用于采用摇臂构型的直升机前、尾起落架或主起落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起落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收放功能的直升机起落架缓冲器。
技术介绍
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水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分缺的一部份;没有它,飞机便不能在地面移动。当飞机起飞后,可以视飞行性能而收回起落架。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起落架一般包括原收放作动筒1’、原缓冲器2’及原摇臂3’,原摇臂3’分别连接机轮和原缓冲器2’,而原缓冲器2’中部又连接原收放作动筒1’输出端,通过原收放作动筒1’实现起落架的收放,如图中原放下位置A和原收起位置B,在原放下位置A时,原缓冲器2’呈竖直状态,此时原缓冲器2’实现直升机的缓冲吸能,而原收放作动筒1’则具有一定角度,但这种起落架结构复杂、连接结构较多,重量较大,要求的收放空间较大,并且使全机风阻增加,原收放作动筒1’和原缓冲器2’之间存在运到协调关系,起落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落架缓冲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其包括活塞杆、内筒、外筒、第一分离活塞、第二分离活塞、节流阀及收放活塞,活塞杆与内筒构成一级吸能的低压腔,第一分离活塞将低压腔分为低压油腔、低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内筒与外筒构成二级吸能的高压腔,第二分离活塞将高压腔分为高压油腔、高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活塞杆、外筒和收放活塞组成收放油腔,收放油腔与机身液压系统连通,通过机上液压系统控制起落架的收放。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吸能的低压腔和二级吸能的高压腔均能够吸收起落架缓冲器着陆时的载荷。本专利技术起落架缓冲器将收放与缓冲功能集成在缓冲器中,实现起落架在狭小空间内的收放,有效的减轻起落架重量和全机风阻,提高起落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缓冲器能够用于采用摇臂构型的直升机前、尾起落架或主起落架。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不同类型起落架收放放下位置示意图;图2为使用所述缓冲器的起落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起落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缓冲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缓冲器收缩和全伸长状态示意图;图6为起落架收起、放下状态示意。附图标记:1’-原收放作动筒,2’-原缓冲器,3’-原摇臂;10-缓冲器,20-摇臂,30-收放油缸,40-机轮;11-活塞杆,12-第一分离活塞,13-第二分离活塞,14-外筒,15-收放活塞,16-节流阀,17-内筒;Q1-高压油腔,Q2-高压气腔,Q3-收放油腔,Q4-低压油腔,Q5-低压气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集成收放功能的直升机起落架缓冲器,本专利技术的起落架整体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其包括摇臂20和缓冲器10,摇臂20一端与机身结果铰接、另一端则连接机轮,缓冲器20则连接于摇臂20中部(此中部并非摇臂20的几何中心,其接近中部或不位于摇臂20两端则也可以),当缓冲器10在实现缓冲器功能时(吸能),其基本处于竖直状态,当其需要将摇臂20收起时,其实现收放作动筒的功能,最终使摇臂20基本处于水平状态,完成机轮的收放。如图3所示的结构图,起落架整体结构主要由收放油缸30、集成收放功能的缓冲器10、摇臂20和机轮40组成,在缓冲器10的带动下实现整个起落架的收放,同时实现在着陆吸能。缓冲器10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由活塞杆11、第一分离活塞12、第二分离活塞13、外筒14、收放活塞15、节流阀16及内筒17等组成。活塞杆11与内筒17构成一级吸能的低压腔,第一分离活塞12将低压腔分为低压油腔Q4、低压气腔Q5两个独立腔体;内筒17与外筒14构成二级吸能的高压腔,第二分离活塞13将高压腔分为高压油腔Q1、高压气腔Q2两个独立腔体。活塞杆11、外筒14和收放活塞15组成收放油腔Q3,收放油腔Q3与机身液压系统连通,通过机上液压系统控制起落架的收放,实现起落架的正常收放及应急放下。如图5所示为缓冲器收缩和全伸长的两个状态,与此对应的是如图6为起落架收起、放下状态示意,如图所示起落架处于收起位置时缓冲器收缩,起落架处于放下位置(未受载)时缓冲器全伸长。本专利技术起落架缓冲器将收放与缓冲功能集成在缓冲器中,实现起落架在狭小空间内的收放,有效的减轻起落架重量和全机风阻,提高起落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缓冲器能够用于采用摇臂构型的直升机前、尾起落架或主起落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缓冲器包括活塞杆(11)、内筒(17)、外筒(14)、第一分离活塞(12)、第二分离活塞(13)、节流阀(16)及收放活塞(15),活塞杆(11)与内筒(17)构成一级吸能的低压腔,第一分离活塞(12)将低压腔分为低压油腔、低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内筒(17)与外筒(14)构成二级吸能的高压腔,第二分离活塞(13)将高压腔分为高压油腔、高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活塞杆(11)、外筒(14)和收放活塞(15)组成收放油腔,收放油腔与机身液压系统连通,通过机上液压系统控制起落架的收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缓冲器包括活塞杆(11)、内筒(17)、外筒(14)、第一分离活塞(12)、第二分离活塞(13)、节流阀(16)及收放活塞(15),活塞杆(11)与内筒(17)构成一级吸能的低压腔,第一分离活塞(12)将低压腔分为低压油腔、低压气腔两个独立腔体;内筒(17)与外筒(14)构成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渊杜进苗红涛汪兰明方建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