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80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4:50
一种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包括有基板以及夹层电路板,基板设置有散热铜层,于夹层电路板设置有铜箔封闭层;还包括有抗干扰金属块,抗干扰金属块插入到基板以及夹层电路板上,尾端部与散热铜层相抵,前端部与铜箔封闭层相抵。抗干扰金属块压到散热铜层上,该结构可以增加抗干扰金属块与散热铜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抗干扰金属块压到基板上,抗干扰金属块与基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牢靠、相对位置不易变形。抗干扰金属块与散热铜层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嵌入铜块与PCB电路板敷铜层之间连接强度较小的问题。前端部与铜箔封闭层相抵,抗干扰金属块与铜箔封闭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
技术介绍
PCB电路板在使用时,其上设置的电子元器件会释放热量,为了解决电路板的发热问题,在PCB电路板上会设置敷铜层,这样在PCB电路板上就会设置大量的铜皮,铜材料的导热性能较为优良,其有利于散热。但是,即使是在PCB电路板上设置敷铜层,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例如应用在高频信号线附近时,PCB电路板会受到较大程度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PCB电路板上电路信号的传输;2、敷铜层的厚度较小,散热能力有限。为了提高PCB电路板的散热能力以及提高PCB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现有技术中采用了PCB电路板嵌入铜块的结构设计,在PCB电路板上嵌入铜块,通过铜块与敷铜层连接实现热量传导,利用铜块增加PCB电路板的散热能力。然而,敷铜层与铜块连接,其连接强度较小,非常容易出现连接部位的断裂问题,从而影响敷铜层与铜块之间的热量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嵌入铜块与PCB电路板敷铜层之间连接强度较小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包括有基板(1),于所述基板上印刷有第一电路,于所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夹层电路板(2),于所述夹层电路板上印刷有第二电路,所述基板与所述夹层电路板压合,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设置有散热铜层(3),于所述夹层电路板的下侧面设置有铜箔封闭层(4);于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于所述夹层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还包括有抗干扰金属块,所述抗干扰金属块包括有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前端部(5)、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中间部(6)以及相对于所述基板凸出的尾端部(7),所述前端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尾端部依次连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干扰散热型电路板,包括有基板(1),于所述基板上印刷有第一电路,于所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夹层电路板(2),于所述夹层电路板上印刷有第二电路,所述基板与所述夹层电路板压合,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设置有散热铜层(3),于所述夹层电路板的下侧面设置有铜箔封闭层(4);于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于所述夹层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还包括有抗干扰金属块,所述抗干扰金属块包括有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前端部(5)、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中间部(6)以及相对于所述基板凸出的尾端部(7),所述前端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尾端部依次连接形成有阶梯状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聚散流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