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368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易于实现的塔式立体车库;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分布于架体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上设有提升架,提升架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所述运动小车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可移动至载车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塔式立体车库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式,采用独特的对称塔式结构的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使用中占地面积小,适合多种场合使用。

Tower stereoscopic gar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ompact and easy to implement tower type stereoscopic garage, which includes a fram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two sets of vehicle platform units, each of which is spaced by several vehicle platforms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two sets of vehicle platform un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ame. On both sides, there is a hoist on the frame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carrier platform units, and the hoist can move up and down on the frame. The moving trolley is located on the lifting rack, the vehicle can be located on the moving car, and the hoist can lift the moving car to the side of the carrier platform at the same height, when the lifting frame will move small. When the car is raised to the same height of the vehicle platform, the sports car can be moved to the carrier platform. The tower type stereo garage of the utility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 and mode, and adopts a unique symmetrical tower structure design, with a novel and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area in use and suitable for a variety of occas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塔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目前,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立体停车设备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应该说,机械车库从管理上可以做到彻底的人车分流,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易于实现的塔式立体车库。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分布于架体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上设有提升架,提升架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所述运动小车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可移动至载车平台上。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提升轮,提升轮通过减速机与提升电机练级,提升轮上设有提升刚绳,所述提升架的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提升刚绳与所述定滑轮连接;所述提升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架体上设有四个纵向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提升架顶部的四个角处及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轨道上设有一凸出导向轨道的引导侧轨,且所述引导侧轨与导向轨道构成的截面呈T形,所述导向轮与导向轨道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引导侧轨相向设置,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引导侧轨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槽,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将导向轮连接的转轴端部向外延伸,并在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导向轨道延伸的侧轴,各侧轴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侧轮,同一转轴上的两个侧轮分布于引导侧轨的两侧,所述引导侧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导向轮槽,所述侧轮位于侧导向轮槽内。所述运动小车包括一框架,框架四个角处的底部分别设有一车轮,位于框架同一端处的两个车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上连接有一驱动电机;运动小车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为一组,顶板上设有两组驱动机构,两组驱动机构分别与两组车轮一一对应,且两组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一组车轮,单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链轮,两个链轮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通过与链条驱动电机的动力轴连接的齿轮连接;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车轮的外侧框架上分别设有一卡勾,所述卡勾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卡勾的下端可卡在链条内。所述顶板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一轮槽;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第二轮槽,当所述载车机构与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导向第一轮槽与所述导向第二轮槽对接;相互对接的导向第一轮槽及导向第二轮槽的端部向外扩展并呈Y形。位于所述框架的前侧设有一吸附板,与所述吸附板相向设置的架体上设有一电磁吸盘,当所述运动小车位于载车平台上时,所述吸附板与所述电磁吸盘接触并被电磁吸盘吸附固定。所述吸附板通过一缓冲机构与框架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横向固定于框架上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延伸端部上设有一环形挡板,还包括一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与吸附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环形挡板位于管件内,在管件内的中部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与缓冲杆的端部连接,位于管件内的缓冲杆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位于滑块与框架之间的管件内设有第二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塔式立体车库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式,采用独特的对称塔式结构的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使用中占地面积小,适合多种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升架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四个导向轨道与提升架配合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向轨道、引导侧轨及导向轮、侧轮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向轨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机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运动小车主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二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机构、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三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载车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顶板、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顶板、运动小车及载车平台三者配合后的状态之二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顶板及载车平台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运动小车停放至载车平台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缓冲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驱动机构;101.顶板;102、103.链轮;104.齿轮;105.链条驱动电机;110.导向第一轮槽;111.第一轮槽的端部;112.吸附板;113.电磁吸盘;114.管件;115.滑块;116.第二缓冲弹簧;117.第一缓冲弹簧;118.环形挡板;119.缓冲杆;120.链条;200.运动小车;201.框架;202、203.车轮;204.传动轴;205.驱动电机;206、207.卡勾;300.载车平台;301.导向第二轮槽;302.导向第二轮槽的端部;400.架体;401、402、403、404.导向轨道;410.引导侧轨;411.导向槽;412、413.侧导向轮槽;500.提升架;501.提升刚绳;502.提升轮;503.定滑轮;504.提升架主体;511、512.侧轮;513.导向轮;514.转轴;515、516.侧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参见图1至图17;首先参见图1、2,它包括架体400;所述架400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300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分布于架体400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400上设有提升架500,提升架500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200,所述运动小车200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200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200提升至载车平台300同高度的侧部,而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200提升至载车平台300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200可移动至载车平台300上。具体的,参见图3至图6,本设计中,所述架体400的顶部设有提升轮502,提升轮502通过减速机与提升电机练级,提升轮502上设有提升刚绳501,所述提升架500的顶部设有定滑轮503,所述提升刚绳501与所述定滑轮503连接;针对提升架,本设计中的述提升架主体504为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架体400上设有四个纵向设置的导向轨道401、402、403、404,所述提升架500顶部的四个角处及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导向轮513,各导向轨道401、402、403、404上设有一凸出导向轨道401、402、403、404的引导侧轨410,所述引导侧轨410与导向轨道构成的截面呈T形,所述导向轮513与导向轨道401、402、403、404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塔式立体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布于架体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上设有提升架,提升架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所述运动小车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可移动至载车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立体车库,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两组载车平台单元,每组载车平台单元由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载车平台间隔设置;两组载车平台单元分布于架体的左右两侧,两组载车平台单元之间的架体上设有提升架,提升架可在架体上上下移动;还包括运动小车,所述运动小车位于提升架上,车辆可位于运动小车上,提升架可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的侧部,当提升架将运动小车提升至载车平台同高度时,所述运动小车可移动至载车平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提升轮,提升轮通过减速机与提升电机练级,提升轮上设有提升刚绳,所述提升架的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提升刚绳与所述定滑轮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架体上设有四个纵向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提升架顶部的四个角处及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轨道上设有一凸出导向轨道的引导侧轨,且所述引导侧轨与导向轨道构成的截面呈T形,所述导向轮与导向轨道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同一端部的两个引导侧轨相向设置,且相向设置的两个引导侧轨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导向槽,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将导向轮连接的转轴端部向外延伸,并在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导向轨道延伸的侧轴,各侧轴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侧轮,同一转轴上的两个侧轮分布于引导侧轨的两侧,所述引导侧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导向轮槽,所述侧轮位于侧导向轮槽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茗郭毅文邵泽洪孙刚毅史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核智能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