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材料领域。灰口铸铁广泛用于机械、汽车、工程领域,现有灰口铸铁铸态组织为铁素体或珠光体,或两者之混合+片状石墨,其生产简便,工艺成品率高、成本低,具有一系列优良的铸造性能和较高的机械性能,但由于片状石墨的存在,使其机械性能(特别是强度性能)受限;目前多用孕育法及合金化来使之组织细化(较高弥散度的球光体或索氏体+细片状石墨)来提高强度性能,但其金属基体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性能只能到一定限度(σb=200~400N/mm2,σw=450~600N/mm2);采用等温淬火工艺可改变其金属基体结构,获得具有贝氏体组织的金属基体组织,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但该法耗能、耗时、劳动强度大,蠕墨铸铁和球墨铸铁虽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性能,但其蠕化、球化过程繁杂,特别是蠕化的技术要求很高,质量很难稳定。经检索世界专利,没有发现有铸态下具有贝氏体基体组织的灰口铸铁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选用适当的合金化和孕育方法,改变其化学成分,在细化石墨的同时,不需繁杂的热处理过程,在铸态下获得具有贝氏体组织的灰口铸铁,使其各项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时又保持普通灰口铁的优良性能,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态贝氏体高强度灰口铸铁,铸态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细片状石墨、碳化物组成,其特征在于其金属基体为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为少量弧立岛状碳化物,其化学配比为:C3.0~3.3%,Si1.9~2.4%,S<0.1%,P<0.1%,Cr0.2~0.8%,Mo0.2~0.8%,Ni0.5~1.0%,Mn0.5~0.9%,RE微量,Ca微量,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