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6234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减震器;一种后减震器,包括:设有下连接头的油缸,将油缸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主活塞,设有上连接头且下端与主活塞连接的减震轴,套设在油缸体外且两端分别压住下连接头和上连接头的减震弹簧,设于油缸体中且贯通上腔和下腔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设有若干个位于油缸体侧围中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侧阻尼装置。该后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好。

A rear shock absorbe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rear shock absorber, a rear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an oil cylinder with a lower connecting head, which separates the oil cylinder into the main piston of the upper cavity and the lower cavity, and has a shock absorption shaft connected to the main piston at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and is set in the oil cylinder and both ends of the joint head and the upper connecting head are pressed respectively at both ends. The spring is an axial damping adjusting device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rough the upper cavity and the lower cavity, and there are several side damping devices of the main piston side enclosure damping component in the side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rear shock absorber has good dam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后减震器。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后减震器能减少震动,提高骑行时的舒适性;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620070875.X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后减震器,包括下连接件、下弹簧座阻尼装置、减震弹簧以及缓冲垫和上连接件,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筒体、油缸、活塞杆、导向组件以及活塞组件,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依次套装在活塞杆上的密封盖、油封和导向套,密封盖旋接在筒体内并与筒体内的油封端面接触,油缸固定连在下连接件和导向套上,所述的活塞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活塞杆端部的活塞、阻尼阀片、弹簧片、阀片座以及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与导向套相接;所述的下弹簧座旋接在筒体上,且下弹簧座的下部还有锁紧圈。传统的后减震器存在减震效果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减震效果较好的后减震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后减震器存在减震效果较差,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较好的后减震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后减震器,包括:设有下连接头的油缸,将油缸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主活塞,设有上连接头且下端与主活塞连接的减震轴,套设在油缸体外且两端分别压住下连接头和上连接头的减震弹簧;所述的后减震器还包括:设于油缸体中且贯通上腔和下腔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设有若干个位于油缸体侧围中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侧阻尼装置。所述的后减震器负重行驶时,减震轴上端受压,减震弹簧伸缩减震;当震动较大时,下腔中的液压油经轴向阻尼调节装置流入上腔,随着主活塞向下运动,轴向阻尼调节装置阻尼增大;同时,侧阻尼装置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压住主活塞侧围产生侧向阻尼;在与减震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改变震动频率,提高减震效果;该后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上腔中的上阻尼弹簧、与减震轴连接的挡圈、下阻尼弹簧、设有若干个出油阻尼道的阻尼活塞、设于主活塞中个数与出油阻尼道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进油阻尼道;主活塞外侧围设有与上端贯通的环槽;阻尼活塞下端设有伸入环槽中且内径与环槽内径匹配的凸环;进油阻尼道包括:设于环槽内侧围且截面形状为顶角位于上端的等腰三角形的进油出口道,一端与下腔连通的进油进口道;进油进口道的另一端与进油出口道内端下部连通;出油阻尼道一端与上腔连通,出油阻尼道另一端与出油出口道外端下部相对;主活塞上端设有至少一个导销;阻尼活塞下端设有个数与导销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导孔;出油阻尼道另一端的直径等于或大于进油出口道外端底边的宽度;出油阻尼道另一端的直径小于进油出口道外端的高度。轴向阻尼调节装置的进油出口道的截面形状为顶角位于上端的等腰三角形,随着主活塞向下运动,阻尼活塞克服下阻尼弹簧阻力相对主活塞向上运动,出油阻尼道的另一端与进油出口道内端的连通面积缩小阻尼增大,能有效调节轴向阻尼提高减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上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减震弹簧的弹性系数;下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上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当震动较小时减震弹簧伸缩减震;震动较大时,主阻尼弹簧与减震弹簧共同伸缩作用,可以改变震动频率,提高减震效果;下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上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利于下腔中的液压油流入上腔。作为优选,所述的侧阻尼装置包括:油缸的侧围设有的侧腔和若干个两端分别与侧腔和下腔连通的下连通孔,个数与侧减震组件个数相同的上连通孔;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包括:内径大于上连通孔直径且两端分别与侧腔的内侧围和外侧围连接的导管,穿设于上连通孔中且内端与主活塞侧围相对的减震阻尼柱,设于导管中且套设于减震阻尼柱外的弹性圈,压住弹性圈外端且与减震阻尼柱外端连接的导向压圈,两端分别压住导向压圈外端和侧腔外侧围的侧压簧;导管侧围设有位于导向压圈外侧的通油孔。当震动较大时,侧腔中的液压油压力增加,侧阻尼装置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导向压圈克服弹性圈的阻力,推动减震阻尼柱内端压住主活塞侧围产生侧向阻尼能提高减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活塞的下端设有凹孔;减震轴下端设有连接段及位于下凹孔中且与连接段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与连接段螺纹连接紧固,利于装配并能克服连接段直接铆接易对活塞造成损伤的不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后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好。轴向阻尼调节装置的进油出口道的截面形状为顶角位于上端的等腰三角形,随着主活塞向下运动,阻尼活塞克服下阻尼弹簧阻力相对主活塞向上运动,出油阻尼道的另一端与进油出口道内端的连通面积缩小阻尼增大,能有效调节轴向阻尼提高减震效果。当震动较小时减震弹簧伸缩减震;震动较大时,主阻尼弹簧与减震弹簧共同伸缩作用,可以改变震动频率,提高减震效果;下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上阻尼弹簧的弹性系数利于下腔中的液压油流入上腔。当震动较大时,侧腔中的液压油压力增加,侧阻尼装置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导向压圈克服弹性圈的阻力,推动减震阻尼柱内端压住主活塞侧围产生侧向阻尼能提高减震效果。紧固螺母与连接段螺纹连接紧固,利于装配并能克服连接段直接铆接易对活塞造成损伤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出油阻尼道另一端与出油出口道外端的示意图。图中:下连接头1、油缸2、上腔3、下腔4、主活塞5、上连接头6、减震轴7、减震弹簧8、上阻尼弹簧9、挡圈10、下阻尼弹簧11、出油阻尼道12、阻尼活塞13、环槽14、凸环15、进油出口道16、进油进口道17、导销18、导孔19、侧腔20、下连通孔21、上连通孔22、导管23、减震阻尼柱24、弹性圈25、导向压圈26、侧压簧27、通油孔28、凹孔29、连接段30、紧固螺母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一种后减震器,包括:设有下连接头1的油缸2,将油缸2分隔成上腔3和下腔4的主活塞5,设有上连接头6且下端与主活塞5连接的减震轴7,套设在油缸2体外且两端分别压住下连接头1和上连接头6的减震弹簧8,设于油缸2体中且贯通上腔3和下腔4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设有四个位于油缸2体侧围中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侧阻尼装置。所述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上腔3中的上阻尼弹簧9、与减震轴7连接的挡圈10、下阻尼弹簧11、设有四个出油阻尼道12的阻尼活塞13、设于主活塞5中个数与出油阻尼道12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进油阻尼道;主活塞5外侧围设有与上端贯通的环槽14;阻尼活塞13下端设有伸入环槽14中且内径与环槽14内径间隙配合的凸环15;进油阻尼道包括:设于环槽14内侧围且截面形状为顶角位于上端的等腰三角形的进油出口道16,一端与下腔4连通的进油进口道17;进油进口道17的另一端与进油出口道16内端下部连通;出油阻尼道12一端与上腔3连通,出油阻尼道12另一端与出油出口道外端下部相对;主活塞5上端设有两个导销18;阻尼活塞13下端设有个数与导销18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导孔19;出油阻尼道12另一端的直径等于进油出口道16外端底边的宽度;出油阻尼道12另一端的直径小于进油出口道16外端的高度;进油出口道16的横截面形状为两个角位于环槽14内侧围的等边三角形,且进油出口道16从下至上截面积逐渐变小;上阻尼弹簧9的两端分别压住挡圈10上端和上腔3的顶面;阻尼活塞13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减震器,包括:设有下连接头的油缸,将油缸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主活塞,设有上连接头且下端与主活塞连接的减震轴,套设在油缸体外且两端分别压住下连接头和上连接头的减震弹簧;其特征是,所述的后减震器还包括:设于油缸体中且贯通上腔和下腔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设有若干个位于油缸体侧围中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侧阻尼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减震器,包括:设有下连接头的油缸,将油缸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主活塞,设有上连接头且下端与主活塞连接的减震轴,套设在油缸体外且两端分别压住下连接头和上连接头的减震弹簧;其特征是,所述的后减震器还包括:设于油缸体中且贯通上腔和下腔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设有若干个位于油缸体侧围中的主活塞侧围阻尼组件的侧阻尼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向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上腔中的上阻尼弹簧、与减震轴连接的挡圈、下阻尼弹簧、设有若干个出油阻尼道的阻尼活塞、设于主活塞中个数与出油阻尼道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进油阻尼道;主活塞外侧围设有与上端贯通的环槽;阻尼活塞下端设有伸入环槽中且内径与环槽内径匹配的凸环;进油阻尼道包括:设于环槽内侧围且截面形状为顶角位于上端的等腰三角形的进油出口道,一端与下腔连通的进油进口道;进油进口道的另一端与进油出口道内端下部连通;出油阻尼道一端与上腔连通,出油阻尼道另一端与出油出口道外端下部相对;主活塞上端设有至少一个导销;阻尼活塞下端设有个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绿嘉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