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736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升降板,所述底座本体内卡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穿插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插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转动块,每个所述圆形转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插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气囊的作用在机器人碰撞物体时可以保护设备不受损伤,同时通过弹簧以及弹簧杆等结构的相互作用,使得在产生振动时卸去大部分的冲击力,这样可以保护设备和零件,增加使用寿命。

A robot base with a shock absorption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 body with a damping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a base body. The ba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mounting grooves, and a lif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slot. The base of the base is stuck with an installation plate, and a circular hole is provided at the center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circular hole is inserted in a rotating hole.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inserted with a first fixed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fixed shaft are fixed with a circular rotating block, and the other side of each of the circular rotating blocks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inserted with a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protect the equipment from damage when the robot collides with the objec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spring and spring rod, most of the impact force is removed when the vibration is produced, so that the equipment and the zero parts can be protected and the service life can be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但机器人由于不能智能的分辨路况,很容易被绊倒而发生晃动侧翻的情况,由于机器人零部件复杂高端,如果一端发生侧翻撞击到地面很容易损坏内部零件而使这个机器人报废,传统的机器人底座没有相应的防侧翻保护措施和减少冲击力的装置,容易造成机器人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同时缺少减震装置,导致在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零件的损伤,使得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传统的机器人底座没有相应的防侧翻保护措施和减少冲击力的装置,容易造成机器人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同时缺少减震装置,导致在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零件的损伤,使得使用寿命受到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升降板,所述底座本体内卡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穿插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插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转动块,每个所述圆形转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插有滚轮,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穿插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内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穿插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T形杆上绕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T形杆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安装槽的内侧壁上,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板的一侧,所述升降杆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套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穿插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板的一侧,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还对称连接有两个弹簧杆,每个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连接有机器人本体。优选的,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四个第一安装槽,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均卡接有气囊。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45°,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大小远大于转动杆的转动角度。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多个卡杆,每个所述卡杆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一侧抵在第三安装槽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底座本体的四周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圆形转动块和转轴为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气囊的作用在机器人碰撞物体时可以保护设备不受损伤,同时通过弹簧以及弹簧杆等结构的相互作用,使得在产生振动时卸去大部分的冲击力,这样可以保护设备和零件,增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本体、2气囊、3升降板、4机器人本体、5第二安装槽、6转轴、7滚轮、8弹簧杆、9圆形转动块、10转动杆、11第一固定轴、12升降杆、13限位套、14安装板、15固定套、16T形杆、17第三安装槽、18限位槽、19限位杆、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本体1的四周均粘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上设有防滑纹,在搬运的时候,防止设备的尖锐部分造成人体损伤,底座本体1上设有四个第一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槽上均卡接有气囊2,减少冲击力,保护设备,底座本体1上设有第二安装槽5,第二安装槽5内设有升降板3,底座本体1内卡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穿插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45°,圆形孔的直径大小远大于转动杆10的转动角度,避免圆形孔过小导致无法转动,影响设备的运行,转动杆10的一端穿插有第一固定轴11,第一固定轴11安装在圆形转动块9的边缘,第一固定轴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转动块9,每个圆形转动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6,圆形转动块9和转轴6为一体成型,方便制造,转轴6的一端穿插有滚轮7,转动杆10的另一端穿插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内设有第三安装槽17,第三安装槽17内穿插有T形杆16,T形杆1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包括多个卡杆,每个卡杆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滑轮的一侧抵在第三安装槽17的侧壁上,增加滑动流畅度,避免卡顿现象,T形杆16上绕接有弹簧20,弹簧20的一端连接在T形杆16的一侧,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安装槽17的内侧壁上,T形杆16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板3的一侧,升降杆1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套13,限位套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4的一侧,限位套13内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内穿插有限位杆19,限位杆19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板3的一侧,升降板3的一侧还对称连接有两个弹簧杆8,每个弹簧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板14的一侧,升降板3的一侧连接有机器人本体4。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在设备移动的时候通过弹簧杆8进行第一次减震,然后滚轮7转动带动转轴6转动,从而带动圆形转动块9以及第一固定轴11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10转动,同时上下移动,然后使得升降杆12在限位套13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弹簧20不断压缩,使得T形杆16上下移动杆,带动升降板3上下移动,实现第二次减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上设有第二安装槽(5),所述第二安装槽(5)内设有升降板(3),所述底座本体(1)内卡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穿插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端穿插有第一固定轴(11),所述第一固定轴(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转动块(9),每个所述圆形转动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穿插有滚轮(7),所述转动杆(10)的另一端穿插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内设有第三安装槽(17),所述第三安装槽(17)内穿插有T形杆(16),所述T形杆(1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T形杆(16)上绕接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一端连接在T形杆(16)的一侧,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安装槽(17)的内侧壁上,所述T形杆(16)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板(3)的一侧,所述升降杆(1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套(13),所述限位套(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4)的一侧,所述限位套(13)内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内穿插有限位杆(19),所述限位杆(19)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板(3)的一侧,所述升降板(3)的一侧还对称连接有两个弹簧杆(8),每个所述弹簧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套(15),所述固定套(15)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板(14)的一侧,所述升降板(3)的一侧连接有机器人本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上设有第二安装槽(5),所述第二安装槽(5)内设有升降板(3),所述底座本体(1)内卡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穿插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端穿插有第一固定轴(11),所述第一固定轴(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转动块(9),每个所述圆形转动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穿插有滚轮(7),所述转动杆(10)的另一端穿插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内设有第三安装槽(17),所述第三安装槽(17)内穿插有T形杆(16),所述T形杆(1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T形杆(16)上绕接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一端连接在T形杆(16)的一侧,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安装槽(17)的内侧壁上,所述T形杆(16)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板(3)的一侧,所述升降杆(1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套(13),所述限位套(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4)的一侧,所述限位套(13)内设有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万世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