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双扭力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734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双扭力弹簧。包括呈U形的柄部,柄部两端对称设置有L形的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一端与柄部相连,连接杆另一端设有扭簧体,扭簧体内端与连接杆另一端相连,连接杆与扭簧体相切,扭簧体外端设有直杆,直杆一端与扭簧体外端相连,直杆与连接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连接杆和柄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75度,直杆另一端上设有呈W形的波纹杆,直杆另一端与波纹杆一端相连,波纹杆另一端朝向连接杆的一侧,柄部的横杆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一限位凸条,第一限位凸条一侧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二限位凸条。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能提高使用可靠性。

Steering double torsion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prings, in particular to a steering double torsion spring. It consists of a U shaped handle with a L shaped connecting rod at both ends of the handle. One end of each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orsion spring body, the body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tangent to the torsion spring, the tor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and the straight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s is 89 degrees, the angl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handle is 175 degrees, the other end of the straigh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W shaped corrugated bar, the other end of the straight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ne end of the ripple bar, the other end of the rod is facing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limit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ross bar of the handle is to the first limit of the cross section.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limiting convex strip, a second limit convex bar with a cross section is dovetail shap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are: 1.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双扭力弹簧
本技术属于弹簧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双扭力弹簧。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但是,现有的转向双扭力弹簧存在着安装后易于位移,定位不准确,导致使用可靠性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提高使用可靠性的转向双扭力弹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转向双扭力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形的柄部,所述的柄部两端对称设置有L形的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一端与柄部相连,连接杆另一端设有扭簧体,所述的扭簧体内端与连接杆另一端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与扭簧体相切,所述的扭簧体外端设有直杆,所述的直杆一端与扭簧体外端相连,所述的直杆与连接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所述的连接杆和柄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75度,所述的直杆另一端上设有呈W形的波纹杆,所述的直杆另一端与波纹杆一端相连,所述的波纹杆另一端朝向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的柄部的横杆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一限位凸条,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一侧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二限位凸条,所述的柄部、连接杆、扭簧体、直杆和波纹杆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柄部、第一限位凸条和第二限位凸条连为一体式结构。在上述的转向双扭力弹簧中,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位于朝向波纹杆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限位凸条位于远离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和第二限位凸条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在上述的转向双扭力弹簧中,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和第二限位凸条的外端两侧边均具有第一弧形倒边。在上述的转向双扭力弹簧中,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凸条的长度,且第一限位凸条与第二限位凸条的长度之比为1:1.2,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和第二限位凸条两端均设有第二弧形倒边,每条相邻的第二弧形倒边和第一弧形倒边之间形成有弧形过度角。在上述的转向双扭力弹簧中,所述的弧形过度角上设有二次定位盲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转向双扭力弹簧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能提高使用可靠性。2、安装后不易于位移,保障了安全性。3、定位准确,能便于安装,以及保障安装位置的正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柄部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柄部1、连接杆2、扭簧体3、直杆4、波纹杆5、横杆11、第一限位凸条12、第二限位凸条13、第一弧形倒边14、第二弧形倒边15、弧形过度角16、二次定位盲孔16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转向双扭力弹簧,包括呈U形的柄部1,柄部1两端对称设置有L形的连接杆2,每根连接杆2一端与柄部1相连,连接杆2另一端设有扭簧体3,扭簧体3内端与连接杆2另一端相连,连接杆2与扭簧体3相切,扭簧体3外端设有直杆4,直杆4一端与扭簧体3外端相连,直杆4与连接杆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连接杆2和柄部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75度,直杆4另一端上设有呈W形的波纹杆5,直杆4另一端与波纹杆5一端相连,波纹杆5另一端朝向连接杆2的一侧,柄部1的横杆11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一限位凸条12,第一限位凸条12一侧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二限位凸条13,柄部1、连接杆2、扭簧体3、直杆4和波纹杆5连为一体式结构,柄部1、第一限位凸条12和第二限位凸条13连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能有效的使本转向双扭力弹簧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能保障弹簧在正确的位置上工作,有效的保障使用可靠性。更具体的说,第一限位凸条12位于朝向波纹杆5的一侧,第二限位凸条13位于远离连接杆2的一侧,第一限位凸条12和第二限位凸条1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为在晃动时防止损坏,第一限位凸条12和第二限位凸条13的外端两侧边均具有第一弧形倒边14;第一限位凸条12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凸条13的长度,且第一限位凸条12与第二限位凸条13的长度之比为1:1.2,第一限位凸条12两端均设有第二弧形倒边15,第二弧形倒边15和第一弧形倒边14之间形成有弧形过度角16。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定位的可靠性,弧形过度角16上设有二次定位盲孔16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柄部1、连接杆2、扭簧体3、直杆4、波纹杆5、横杆11、第一限位凸条12、第二限位凸条13、第一弧形倒边14、第二弧形倒边15、弧形过度角16、二次定位盲孔16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转向双扭力弹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双扭力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形的柄部(1),所述的柄部(1)两端对称设置有L形的连接杆(2),每根连接杆(2)一端与柄部(1)相连,连接杆(2)另一端设有扭簧体(3),所述的扭簧体(3)内端与连接杆(2)另一端相连,所述的连接杆(2)与扭簧体(3)相切,所述的扭簧体(3)外端设有直杆(4),所述的直杆(4)一端与扭簧体(3)外端相连,所述的直杆(4)与连接杆(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所述的连接杆(2)和柄部(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75度,所述的直杆(4)另一端上设有呈W形的波纹杆(5),所述的直杆(4)另一端与波纹杆(5)一端相连,所述的波纹杆(5)另一端朝向连接杆(2)的一侧,所述的柄部(1)的横杆(11)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一限位凸条(12),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12)一侧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二限位凸条(13),所述的柄部(1)、连接杆(2)、扭簧体(3)、直杆(4)和波纹杆(5)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柄部(1)、第一限位凸条(12)和第二限位凸条(13)连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双扭力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形的柄部(1),所述的柄部(1)两端对称设置有L形的连接杆(2),每根连接杆(2)一端与柄部(1)相连,连接杆(2)另一端设有扭簧体(3),所述的扭簧体(3)内端与连接杆(2)另一端相连,所述的连接杆(2)与扭簧体(3)相切,所述的扭簧体(3)外端设有直杆(4),所述的直杆(4)一端与扭簧体(3)外端相连,所述的直杆(4)与连接杆(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度,所述的连接杆(2)和柄部(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75度,所述的直杆(4)另一端上设有呈W形的波纹杆(5),所述的直杆(4)另一端与波纹杆(5)一端相连,所述的波纹杆(5)另一端朝向连接杆(2)的一侧,所述的柄部(1)的横杆(11)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一限位凸条(12),所述的第一限位凸条(12)一侧设有截面呈燕尾形的第二限位凸条(13),所述的柄部(1)、连接杆(2)、扭簧体(3)、直杆(4)和波纹杆(5)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柄部(1)、第一限位凸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静先楼芬娣楼华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