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534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其结构包括:通电底座、机箱、锁定槽、膜腔筒、支柱、淬火件,通电底座与机箱表层边缘相互垂直,锁定槽嵌入于机箱的侧方中心,膜腔筒设置于锁定槽的对向方位并处于同一横向直线区域,支柱下端贴合于通电底座的表层并且上端与膜腔筒相衔接,淬火件与膜腔筒的侧面相连接并与支柱进行间距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通电底座新增的衔接体能将滑层与平行板位置进行确定,从而滑层与平行板将通过运动腔来改变支柱原有垂直摩擦运动特点,利用滑层与运动腔的多颗球体定点轮能提高对膜腔筒、淬火件的推动简易性,替代了原有与通电底座表层的摩擦推动流程进行使用。层的摩擦推动流程进行使用。层的摩擦推动流程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
,具体的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扭杆弹簧通过固定于智能座椅系统当中的特点,可有效的减小非簧载质量,有利于改善汽车智能座椅使用的平顺性,然后由自身单位质量贮能量高,可减小座椅质量以及节省材料的特点;
[0003]从而单根扭杆弹簧可由一根弹簧钢进行制造,使得弹簧钢两端被制造设备进行锁定,然后由制造设备的膜腔将弹簧钢进行覆盖,同时对其进行持续的淬火、回火等锻造操作,最后切除弹簧钢的两端毛边,完成对扭杆弹簧的制造;
[0004]但现有的制造设备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制造设备的膜腔与淬火件为提高与设备底座的垂直固定效果,从而采用紧固贴合的结构进行拼装,然后因淬火件与膜腔重量相互叠加则会产生部件重量的上升,所使会造成的不易推动的现象产生(如搭配油液进行润滑推动,因油液具有粘稠性,则在长久使用会与车间粉尘杂质进行结合,造成的结块情况);
[0005]基于上述缺陷,我们将对扭杆弹簧制造设备提出改进,使之能提高对淬火件以及膜腔位置的调节流畅性以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其结构包括:通电底座、机箱、锁定槽、膜腔筒、支柱、淬火件,所述通电底座与机箱表层边缘相互垂直,所述锁定槽嵌入于机箱的侧方中心,所述膜腔筒设置于锁定槽的对向方位并处于同一横向直线区域,所述支柱下端贴合于通电底座的表层并且上端与膜腔筒相衔接,所述淬火件与膜腔筒的侧面相连接并与支柱进行间距配合。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通电底座表层新增新增设有卡槽、牵制块、衔接体、滑层、平行板、运动腔,所述卡槽贯穿于牵制块的侧方区域,所述衔接体底部与牵制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滑层与平行板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嵌入于衔接体侧端,所述运动腔贯穿于平行板、滑层的中心区域。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腔边缘新增设有边框、限位块、装配区、定点轮,所述边框内侧两端与限位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区设置于边框的内层上下端并与限位块相通,所述定点轮定位于装配区内部并进行间隙配合。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柱设有适配槽、垂直块、接触层、重叠层、凸块,所述适配槽嵌入于垂直块的顶部位置,所述接触层与垂直块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重叠层设置于接触层的中下区域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凸块通过重叠层焊接于接触层的中下区域。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方形空心形态,所述牵制块为完全实心形态,同时在衔接体、平行板下端共设有三块,所述衔接体厚度与滑层、平行板拼装后的厚度为一致,所述滑层为光滑形态并且与平行板的运动腔边角为倒圆角形态。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边框内含有两块限位块,所述装配区以横向直线方位进行开拓,同时装配区内设置有多颗球体定点轮,所述定点轮圆心含有旋转锁定栓。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适配槽为弧形形状,所述垂直块与凸块相互垂直。
[0014]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由通电底座新增的衔接体能将滑层与平行板位置进行确定,从而滑层与平行板将通过运动腔来改变支柱原有垂直摩擦运动特点,利用滑层与运动腔的多颗球体定点轮能提高对膜腔筒、淬火件的推动简易性,替代了原有与通电底座表层的摩擦推动流程进行使用。
[0017]2.本技术通过支柱进一步改进后,根据垂直块顶部的弧形适配槽能与膜腔筒形状进行匹配,进而保证膜腔筒与垂直块的稳定衔接,然后依据垂直块的接触层以及凸块可分别与滑层、运动腔进行接触,为此可提高垂直块在滑层与运动腔区域的横向滑动稳定性,以及通过凸块与运动腔的交叉牵制可防止倾斜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通电底座表层新增部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运动腔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支柱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通电底座

1、机箱

2、锁定槽

3、膜腔筒

4、支柱

5、淬火件

6、卡槽

a1、牵制块

a2、衔接体

a3、滑层

a4、平行板

a5、运动腔

a6、边框

a61、限位块

a62、装配区

a63、定点轮

a64、适配槽

51、垂直块

52、接触层

53、重叠层

54、凸块

5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
备,
[002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包括:通电底座1、机箱2、锁定槽3、膜腔筒4、支柱5、淬火件6,所述通电底座1与机箱2表层边缘相互垂直,所述锁定槽3嵌入于机箱2的侧方中心,所述膜腔筒4设置于锁定槽3的对向方位并处于同一横向直线区域,所述支柱5下端贴合于通电底座1的表层并且上端与膜腔筒4相衔接,所述淬火件6与膜腔筒4的侧面相连接并与支柱5进行间距配合。
[0028]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包括:所述支柱5通电底座1表层新增设有卡槽a1、牵制块a2、衔接体a3、滑层a4、平行板a5、运动腔a6,所述卡槽a1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其结构包括:通电底座(1)、机箱(2)、锁定槽(3)、膜腔筒(4)、支柱(5)、淬火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底座(1)与机箱(2)表层边缘相互垂直,所述锁定槽(3)嵌入于机箱(2)的侧方中心,所述膜腔筒(4)设置于锁定槽(3)的对向方位并处于同一横向直线区域,所述支柱(5)下端贴合于通电底座(1)的表层并且上端与膜腔筒(4)相衔接,所述淬火件(6)与膜腔筒(4)的侧面相连接并与支柱(5)进行间距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底座(1)表层新增设有卡槽(a1)、牵制块(a2)、衔接体(a3)、滑层(a4)、平行板(a5)、运动腔(a6),所述卡槽(a1)贯穿于牵制块(a2)的侧方区域,所述衔接体(a3)底部与牵制块(a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滑层(a4)与平行板(a5)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嵌入于衔接体(a3)侧端,所述运动腔(a6)贯穿于平行板(a5)、滑层(a4)的中心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扭杆弹簧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腔(a6)边缘新增设有边框(a61)、限位块(a62)、装配区(a63)、定点轮(a64),所述边框(a61)内侧两端与限位块(a6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装配区(a63)设置于边框(a61)的内层上下端并与限位块(a62)相通,所述定点轮(a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静先楼芬娣楼华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