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15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凿类产品的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它由汇流管和接线板组成,汇流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倒“U”字形管,倒“U”字形管的前后内壁分别设有阶梯形施感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热快,节省能源,并可不间断、连续化生产,适应范围广,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凿类产品的感应加热淬火装置。现有的用于凿类产品加热淬火的感应圈为闭合园形结构,加热速度慢,能量浪费大,不能不间断连续生产,且加工不同规格的工件必须制作不同的感应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速度快,节约能源,可不间断连续化生产,且通用性强的淬火感应器。本技术由相连接的汇流管(1.1’)和分别固装在汇流管(1.1’)上的接线板(2.2)组成,汇流管(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倒U字形管(3.3’),倒U字形管(3.3’)的前后内壁分别设有阶梯形施感导板(4.4’)。由于本技术的汇流管两边为倒“U”字形管结构,施感导板为阶梯形,可对工件连续加热,实施不间断连续化生产。加热速度快,节省能源,通用性好,生产效率高。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阶梯形施感导板形状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技术对工件的感应加热,是利用交流电的电磁感应原理,由感应器将电能传给工件来实现的。由于感应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所以感应加热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一般仅为工件厚度的10-20%。汇流管(1)、(1’)由铜管弯制而成,管口可分别连接冷却水进、出水管。左右两端的倒U字形管既是导体,又可起水冷却作用,还可对工件内部进行加热,在工件出感应圈时,通过倒U字形管(3)、(3’)及阶梯形施感导板(4.4’)时工件进行整体加热淬火。阶梯形施感导板(4.4’)由金属平板制作,可分A、B、C三个阶梯段,通电后产生交变磁场,使工件产生涡流,加热工件。因凿类产品的淬火区域内厚度不同,且必须在整个截面上均达到淬火温度。工件先在阶梯形施感导板A处加热较厚的部位,随着工件的移动,进入B处,依次增加工件加热面积,最后工件通过倒U字形管(3.3’)及C处平板淬火区域,进行整体加热。本技术可同时加热多个工件,因而工件在感应器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有利于热量传入工件心部。经实践,使用本技术加热淬火的凿类产品截面上的晶粒度比盐浴淬火件可提高1-2级。本技术适用面广,可对不同规格的凿类产品进行加热,而无需为不同规格的产品制作不同的淬火感应器。权利要求1.一种由相连通的汇流管(1.1’)和分别固装在汇流管(1.1’)上的接线板(2.2’)组成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为汇流管(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倒U字形管(3.3’),倒U字管(3.3’)的前后内壁分别设有阶梯形施感导板(4.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凿类产品的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它由汇流管和接线板组成,汇流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倒“U”字形管,倒“U”字形管的前后内壁分别设有阶梯形施感板。本技术结构简单,加热快,节省能源,并可不间断、连续化生产,适应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文档编号C21D1/42GK2440046SQ0025150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专利技术者唐小命, 谢东, 陆萌茹 申请人:无锡市长盛工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相连通的汇流管(1.1’)和分别固装在汇流管(1.1’)上的接线板(2.2’)组成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为汇流管(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倒U字形管(3.3’),倒U字管(3.3’)的前后内壁分别设有阶梯形施感导板(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命谢东陆萌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长盛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