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924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包括:车架、车桥、气囊总成、异型导向板簧、板簧支架总成、横向推力杆总成和推力杆支架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异型导向板簧和横向推力杆总成来定位车桥的运动轨迹,使车辆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异型导向板簧与板簧支架总成采用柔性连接,提高负载能力,满足车辆运行时的不足转向特性和衬套扭转失效;气囊总成作为主要承载部件,使车辆具有良好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该套装置使车桥与车架柔性连接并承载大载荷,定位车桥,缓和冲击,衰减振动,并且结构紧凑简单,稳定性和操作性好。

Large load air suspen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vehicle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a heavy load air suspen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bridge, an air bag assembly, a hetero shaped guide plate spring, a plate spring support assembly, a transverse thrust rod assembly and a thrust rod support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locates the movement track of the vehicle bridge through the hetero shaped guide plate spring and the lateral thrust rod assembly, so that the vehicle has good handling stability, the special type guide plate spring is flexible connected with the plate spring support assembly, improves the load capacity, meets the lack of steer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vehicle operation and the torsional failure of the bushing; the air bag assembly is used. For the main bearing parts, the vehicle has good ride comfort and ride comfort; the suit makes the bridge and frame flexible connection and load large load, positioning the bridge, mitigate the impact, attenuate the vib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simple, the stability and the operation are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开发的25吨以上车型,均为钢板弹簧悬架,载荷高,但刚性强,轴荷分布不均,轮胎磨损严重和舒适性差。而带有空气悬挂车型,结构复杂,刚性不足,载荷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可以负载25吨,采用气囊总成为主要承载部件,车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操作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包括:车架、车桥、缓冲装置、横向推力杆总成和推力杆支架总成,所述车架具有第一横梁,所述车桥位于车架下方,所述缓冲装置安装于车架两侧的底部;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位于车架下方且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连接,另一端与一侧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为柔性连接和/或,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为柔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与车架平行,斜边对应一侧缓冲装置,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上部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推力杆支架总成下部的轴、缓冲装置下部的轴上;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和/或,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的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优选地,缓冲装置包括板簧支架总成、气囊总成、异型导向板簧和减振器总成;板簧支架总成对称安装于车架下方的两侧且位于车桥的后方;车架两侧的气囊总成的顶部通过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气囊总成下部设有固定装置;异型导向板簧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固接,另一端与板簧支架总成柔性连接;横向推力杆总成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减振器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板簧支架总成连接。优选地,所述板簧支架总成为一个,气囊总成、异型导向板簧和减振器总成均为两个且分布于板簧支架总成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减振器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板簧支架总成柔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还包括橡胶缓冲块总成,所述橡胶缓冲块总成嵌入至气囊总成内部,橡胶缓冲块总成下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与气囊总成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夹设异型导向板簧,第二托板与横向推力杆总成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托板下部通过压板与车桥固定连。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和板簧支架总成上设有第一固定轴,减振器总成的两端套设于第一固定轴上且和第一固定轴之间设有橡胶衬套。优选地,所述异型导向板簧末端具有吊耳,板簧支架总成上设有第二固定轴,吊耳套置于第二固定轴上并与第二固定轴之间设有板簧衬套。本技术通过异型导向板簧和横向推力杆总成来定位车桥的运动轨迹,确保车桥在规定轨迹内运动,从而减少轮胎的磨损、使车辆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异型导向板簧与板簧支架总成采用柔性连接,提高负载能力,解决衬套过度扭转失效,满足车辆运行时的不足转向特性,提高车辆操作稳定性;气囊总成、减振器总成和橡胶缓冲块总成使车桥与车架柔性连接并承载大载荷,定位车桥,缓和冲击,衰减振动,并且结构紧凑简单,稳定性和操作性好。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示出图1中A-A的侧视剖面图;图中,1、推力杆支架总成;2、板簧支架总成;3、减振器总成;4、气囊总成;5、橡胶缓冲块总成;6、板簧衬套;7、异型导向板簧;8、压板;9、第二托板;10、第一托板;11、横向推力杆总成;12、车架;13、车桥;14、第二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的方位术语“前”、“后”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其中“前”为左端,“后”为右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如图1所示,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包括:车架12、车桥13、缓冲装置、横向推力杆总成11和推力杆支架总成1,所述车架12具有第一横梁,所述车桥13位于车架12下方,所述缓冲装置安装于车架12两侧的底部;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位于车架12下方且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连接,另一端与一侧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为柔性连接和/或,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为柔性连接。当车辆行驶时,横向推力杆总成11能够控制车桥13横摆,定位车桥13的运动轨迹,确保车桥13在规定轨迹内运动,从而减少与车桥13连接的轮胎的磨损,使大载荷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推力杆支架总成1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与车架12平行,斜边对应一侧缓冲装置,推力杆支架总成1上部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下部的轴、缓冲装置下部的轴上;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和/或,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两端通过套置和橡胶衬套的方式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和缓冲装置柔性连接。推力杆支架总成1设置成直角三角形,其对于横向推力杆总成11具有支撑作用,并且其越向下延伸体积越小,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小占用体积,避免横向推力杆总成11移动时带动推力杆支架总成1晃动碰撞其他部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的斜边和竖直的直角边的边缘进行了翻边处理,以增强推力杆支架总成1的强度。同时,柔性连接能够使横向推力杆总成11具有一定的摆动倾角,防止与其他部件刚性碰撞,减少磨损。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缓冲装置包括板簧支架总成2、气囊总成4、异型导向板簧7和减振器总成3;如图1、2所示,板簧支架总成2对称安装于车架12下方的两侧且位于车桥13的后方;车架12两侧的气囊总成4的顶部通过第二横梁14固定连接,气囊总成4下部设有固定装置;异型导向板簧7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固接,另一端与板簧支架总成2柔性连接;横向推力杆总成11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减振器总成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板簧支架总成2连接。气囊总成4上部与第二横梁14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气囊总成4摆动,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气囊总成4为主要承载部件,用以承担垂向载荷,其可以采用双曲自闭囊式空气弹簧,增大气囊承载能力,有效降低悬架偏频,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板簧支架总成2为一个,气囊总成4、异型导向板簧7和减振器总成3均为两个且分布于板簧支架总成2的两侧。如此,可大幅增加空气悬架的承重,相对于现有的10T,13T和16T的承重,本技术可以承重25T。为了衰减垂向振动,如图2所示,减振器总成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板簧支架总成2柔性连接。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橡胶缓冲块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2)、车桥(13)、缓冲装置、横向推力杆总成(11)和推力杆支架总成(1),所述车架(12)具有第一横梁,所述车桥(13)位于车架(12)下方,所述缓冲装置安装于车架(12)两侧的底部;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位于车架(12)下方且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连接,另一端与一侧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为柔性连接和/或,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为柔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2)、车桥(13)、缓冲装置、横向推力杆总成(11)和推力杆支架总成(1),所述车架(12)具有第一横梁,所述车桥(13)位于车架(12)下方,所述缓冲装置安装于车架(12)两侧的底部;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位于车架(12)下方且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连接,另一端与一侧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为柔性连接和/或,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为柔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与车架(12)平行,斜边对应一侧缓冲装置,所述推力杆支架总成(1)上部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推力杆支架总成(1)下部的轴、缓冲装置下部的轴上;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一端与推力杆支架总成(1)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和/或,所述横向推力杆总成(11)的另一端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橡胶衬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载荷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包括板簧支架总成(2)、气囊总成(4)、异型导向板簧(7)和减振器总成(3);板簧支架总成(2)对称安装于车架(12)下方的两侧且位于车桥(13)的后方;车架(12)两侧的气囊总成(4)的顶部通过第二横梁(14)固定连接,气囊总成(4)下部设有固定装置;异型导向板簧(7)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固接,另一端与板簧支架总成(2)柔性连接;横向推力杆总成(11)一端与推力杆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立郭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格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