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铎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19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减震器和套接在阻尼减震器外侧的减震弹簧,阻尼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的底部与下摆臂连接,阻尼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车架连接,车架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空腔内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长度大于减震弹簧的外径,安装架的两端与车架固定连接,阻尼减震器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与第一空腔顶面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液压衬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筒簧一体式减震装置的减震性能。

A damp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suspens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amp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which includes a damping shock absorber and a damping spring sleeve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of a damping damper. The bottom of the damping and damping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arm, and the top of the damping and damping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and the frame is set with a first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The first hole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frame in the first cavity, the length of the mounting frame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damping spring, the two ends of the mounting frame are fixed to the frame, and the damping absorber is connected to the mounting frame after the first hole is crosse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betwee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ends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re installed at both ends. There is a first hydraulic bushing.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the drum spring integrated d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结构,尤其是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系统是用来支撑车身以及缓冲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上产生的颠簸。其中,缓冲颠簸振动是通过悬架结构中安装的弹簧和减震器配合完成的。弹簧用于对振动进行缓冲,而减震器则用来抑制振动的往复波动,从而实现振动的快速、平稳吸收。在现有的小型载客汽车中,弹簧和减震器的安装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筒簧一体,及弹簧套接在减震器的外侧,形成一体结构,这种安装形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但是由于弹簧和减震器的安装位置叠加,导致在振动吸收上不够彻底,容易出现过多的余振和晃动;1、筒簧分离,及弹簧和减震器分别独立安装,这种安装形式克服了筒簧一体形式对于震动和晃动抑制不足的缺点,但是其所需安装空间大,对车内空间造成了挤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筒簧一体式减震装置的减震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减震器和套接在阻尼减震器外侧的减震弹簧,阻尼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的底部与下摆臂连接,阻尼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的顶部与车架连接,车架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空腔内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长度大于减震弹簧的外径,安装架的两端与车架固定连接,阻尼减震器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与第一空腔顶面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液压衬套。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的两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架固定,橡胶衬套包括外壳,外壳底部设置有插槽,插槽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安装架插接在插槽内,安装架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插槽顶部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外侧环形排布有若干个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连接有第一弹簧体,车架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后,与螺纹孔相连接,第二空腔与第四通孔之间通过第五通孔连接,第五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的一端通过胶套与第一弹簧体连接,第二弹簧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胶块,弧形胶块与螺栓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一连接轴,安装架上安装有限位器,阻尼减震器顶部套接在第一连接轴上,限位器与阻尼减震器选择性接触。作为优选,所述下摆臂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有弹性支架,弹性支架外侧套设有橡胶垫,减震弹簧内侧与橡胶垫过盈配合;下摆臂上固定有第二连接轴,阻尼减震器底部套接在第二连接轴上。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固定有卡扣,减震弹簧的边缘位于卡槽内,卡扣与减震弹簧相互卡接。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减震器和减震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化范围是15°~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弹簧和减震器的连接方式,克服了筒簧一体结构对于振动和晃动抑制不足的确定,扩大了筒簧一体这种安装方式的适用范围,极具推广价值。首先,改变了阻尼减震器与车架直接连接的安装方式。通过设置安装架,实现阻尼减震器与车架的间接连接。安装架的两端跨接在减震弹簧的外侧,从而使得阻尼减震器与车架的固定点进行分离,并平移至了减震弹簧的外侧,这一设计极大的减小了减震弹簧动作时对阻尼减震器的干扰和影响,提高了阻尼减震器的动作精密度。与此同时,安装架与车架之间采用点连接的方式,使得安装架悬挂系统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车架,改善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第一连杆用来对安装架进行加强,提高悬挂系统抑制侧倾的能力。其次,本专利技术还专门设计了用于安装架与车架连接的橡胶衬套结构,相互连接的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可以有效抑制横向和纵向的振动,从而进一步减小安装架向车架传递的振动。当使用螺栓将安装架固定在车架上时,弧形胶块与螺栓相接触,可以对螺栓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由于橡胶衬套受力后的弹性形变导致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的应力变化量。阻尼减震器与安装架的安装位置设置阻尼器,可以限制阻尼减震器的摆动角度,使之保持在最佳的安装角度范围内。另外,本专利技术对减震弹簧与下摆臂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摒弃了减震弹簧直接固定在下摆臂的传动方式。通过设计弹性支架,使减震弹簧通过弹性支架与下摆臂连接,在下摆臂随着车轮出现摆动时,通过弹性支架的弹性形变对摆动进行缓冲,从而有效减小减震弹簧底部出现的径向形变,减小对减震弹簧本身压缩阻尼的干扰。卡扣与减震弹簧相互卡接,可以提高减震弹簧与安装槽之间固定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衬套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结构图。图中:1、阻尼减震器;2、减震弹簧;3、下摆臂;4、车架;5、第一空腔;6、第一通孔;7、安装架;8、第一连杆;9、第一液压衬套;10、橡胶衬套;11、外壳;12、插槽;13、第二通孔;14、第三通孔;15、橡胶层;16、第四通孔;17、第二空腔;18、第一弹簧体;19、螺纹孔;20、第五通孔;21、第二弹簧体;22、胶套;23、弧形胶块;24、第一连接轴;25、限位器;26、安装槽;27、弹性支架;28、橡胶垫;29、第二连接轴;30、卡槽;31、卡扣;32、第二液压衬套;33、安装板;34、第二连杆;35、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阻尼减震器1和套接在阻尼减震器1外侧的减震弹簧2,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底部与下摆臂3连接,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顶部与车架4连接,车架4内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空腔5内固定有安装架7,安装架7的长度大于减震弹簧2的外径,安装架7的两端与车架4固定连接,阻尼减震器1穿过第一通孔6后连接在安装架7上,安装架7与第一空腔5顶面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液压衬套9。安装架7的两端通过橡胶衬套10与车架4固定,橡胶衬套10包括外壳11,外壳11底部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3,安装架7插接在插槽12内,安装架7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3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4,插槽12顶部设置有橡胶层15,橡胶层15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3相对应的第四通孔16,第四通孔16外侧环形排布有若干个第二空腔17,第二空腔17内连接有第一弹簧体18,车架4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16相对应的螺纹孔19,螺栓35穿过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和第四通孔16后,与螺纹孔19相连接,第二空腔17与第四通孔16之间通过第五通孔20连接,第五通孔20内设置有第二弹簧体21,第二弹簧体21的一端通过胶套22与第一弹簧体18连接,第二弹簧体21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胶块23,弧形胶块23与螺栓35相接触。安装架7上固定有第一连接轴24,安装架7上安装有限位器25,阻尼减震器1顶部套接在第一连接轴24上,限位器25与阻尼减震器1选择性接触。下摆臂3上设置有安装槽26,安装槽26的内壁连接有弹性支架27,弹性支架27外侧套设有橡胶垫28,减震弹簧2内侧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减震器(1)和套接在阻尼减震器(1)外侧的减震弹簧(2),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底部与下摆臂(3)连接,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顶部与车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架(4)内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空腔(5)内固定有安装架(7),安装架(7)的长度大于减震弹簧(2)的外径,安装架(7)的两端与车架(4)固定连接,阻尼减震器(1)穿过第一通孔(6)后连接在安装架(7)上,安装架(7)与第一空腔(5)顶面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液压衬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减震器(1)和套接在阻尼减震器(1)外侧的减震弹簧(2),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底部与下摆臂(3)连接,阻尼减震器(1)和减震弹簧(2)的顶部与车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架(4)内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空腔(5)内固定有安装架(7),安装架(7)的长度大于减震弹簧(2)的外径,安装架(7)的两端与车架(4)固定连接,阻尼减震器(1)穿过第一通孔(6)后连接在安装架(7)上,安装架(7)与第一空腔(5)顶面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液压衬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7)的两端通过橡胶衬套(10)与车架(4)固定,橡胶衬套(10)包括外壳(11),外壳(11)底部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3),安装架(7)插接在插槽(12)内,安装架(7)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3)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4),插槽(12)顶部设置有橡胶层(15),橡胶层(15)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3)相对应的第四通孔(16),第四通孔(16)外侧环形排布有若干个第二空腔(17),第二空腔(17)内连接有第一弹簧体(18),车架(4)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16)相对应的螺纹孔(19),螺栓(35)穿过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铎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