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及PCB技术

技术编号:177987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PCB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及PCB,所述方法包括:将N张芯板叠放,同时在其中的第K层芯板与第K+1层芯板之间叠放一电气隔离层;N和K均为整数,且N≥3,2≤K<N;将叠放的N张芯板和电气隔离层压合形成多层板;在多层板上开设通孔,该通孔沿其轴向包括贯通第一层芯板至第K层芯板的第一孔段、贯通电气隔离层的第二孔段和贯通第K+1层芯板至第N层芯板的第三孔段;对通孔沉铜电镀,使得第一孔段和第三孔段内壁形成铜层,第二孔段内壁不可形成铜层;去除第三孔段内壁的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实现部分层芯板之间的电气导通的同时,还可完全去除无效孔铜,实现零st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及PCB
本专利技术涉及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线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及PCB。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PCB板一般由多层板复合而成,为了实现多层板之间的电连通,人们一般是在PCB板上开设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壁上电镀一层镀铜,从而实现多层板之间的电气导通。在多层板的制作中,往往需要将多层板沿层叠方向分为A段和B段,位于A段内的多层板之间电气导通,位于B段内的多层板之间无需电气导通。在制作PCB时,为了保证位于A段内多层板之间电气连通的均匀性,通常会在PCB板上开设同时贯通A段和B段的通孔,并在该通孔内壁上镀铜,然后采用背钻的方式来去除B段的无效孔铜。在背钻时,为了避免过深的背钻孔对A段内的镀铜造成破坏,通常会在B段的底部预留一段尽可能短的镀铜,即stub(残桩)。背钻作为目前深度控制的钻孔技术,由于压板过程中介质厚度变化以及钻孔深度精度控制能力的限制,stub的长度控制能力差,背钻深度过大会导致开路,背钻深度过浅会导致stub过长,影响电气导通和信号完整性,无法实现零stub的理想状况。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及PCB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制作方法包括:将N张芯板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叠放,同时在其中的第K层芯板与第K+1层芯板之间叠放一用于实现相邻两层芯板电气隔离的电气隔离层;所述N和K均为整数,且N≥3,2≤K<N;将叠放的所述N张芯板和电气隔离层压合形成多层板;在所述多层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沿其轴向包括贯通第一层芯板至第K层芯板的第一孔段、贯通电气隔离层的第二孔段和贯通第K+1层芯板至第N层芯板的第三孔段;对所述通孔沉铜电镀,使得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三孔段内壁形成铜层,第二孔段内壁不可形成铜层;去除所述第三孔段内壁的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制作方法包括:将N张芯板按照预设顺序依次叠放,同时在其中的第K层芯板与第K+1层芯板之间叠放一用于实现相邻两层芯板电气隔离的电气隔离层;所述N和K均为整数,且N≥3,2≤K<N;将叠放的所述N张芯板和电气隔离层压合形成多层板;在所述多层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沿其轴向包括贯通第一层芯板至第K层芯板的第一孔段、贯通电气隔离层的第二孔段和贯通第K+1层芯板至第N层芯板的第三孔段;对所述通孔沉铜电镀,使得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三孔段内壁形成铜层,第二孔段内壁不可形成铜层;去除所述第三孔段内壁的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隔离层采用不可沉铜电镀的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隔离层采用可溶解于沉铜电镀药水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零残桩的PCB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隔离层的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且在开设所述通孔后,所述电气隔离层在所述通孔的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其正纪成光王小平王洪府
申请(专利权)人: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