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33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8:31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下沉绿化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路缘石;左侧路缘石的左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连接于呈一定倾角的机动车道;右侧路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和铺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铺砖人行道之间设有路缘石。当出现降雨天气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上的雨水可以通过与非机动车道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流入下沉式绿化带,从而快速排除路面积水,同时,雨水流入绿化带,可以灌溉绿化带内的植被,因此可以达到雨水资源再利用的目的,节约了灌溉绿化带所需的城市用水。

A spongy City Road subsidence green belt

A spongy City Road subsidence greening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road edge stone on both sides of the afforestation belt, and a drainage ditch is provid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eft road stone, and the drainage ditch is connected to a motorized lane with a certain angle of inclination,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has a non motorized lane and a brick pavement with a certain angle of inclination, and the non motorized lane and the brick paved. There is a road stone between the sidewalks. In the event of rain, the rainwater on the road and the pavement of the non motorized lane and the pavement can flow into the sinking belt through the road edge stone which is flat on the road surface of the non motor vehicle, so as to quickly remove the road area wa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rainwater flows into the greening belt, which can irrigate the vegetation in the greening belt, so that the rainwater resources can be reused. Objective to save the urban water needed for irrigation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涉及雨水调蓄与渗透、灰尘的固定和路面排水设施建设,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逢雨必涝几乎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保留节目”,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章林伟指出“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水白白流失了。”由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往往造成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囧境。并且,还伴随热岛效应、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疾病肆虐、扬尘泛起、PM2.5增加等生态灾害,从而严重威胁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正常生活。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体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雨水问题:一方面城市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另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排水和储水困境,主要为下述几个方面:(1)排水困境。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到夏季城市就频频遭受大暴雨的袭击,暴雨过后,各城市均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容量不足、路面不透水,雨后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2)储水困境。在许多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的沥青混凝土造成了地表的封闭,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现代化的城市地表难觅土壤,水分下渗困难,雨水直接排到河道,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大量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补给路径受阻,城市地下水抽取后没有机会恢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天津等地还出现过海水倒灌的问题。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这样能最有效的将道路上的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渗透、净化和调蓄小流量的地面径流。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功能特点有:一是消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二是减轻道路扬尘,风和雨水可以有效地将路面灰尘带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净化有机污染物,减轻路面污染;三是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水。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设施建设的型式和标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该下沉绿化带建设形式可以使非机动车道及外侧人行道的雨水及时排出,并且还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城市用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下沉绿化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路缘石;第一路缘石的左侧路缘石的左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连接于呈一定倾角的机动车道;第二路缘石的右侧路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和铺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铺砖人行道之间设有第二路缘石。当出现降雨天气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上的雨水可以通过与非机动车道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流入下沉绿化带,从而快速排除路面积水,同时,雨水流入绿化带,可以灌溉绿化带内的植被,因此可以达到雨水资源再利用的目的,节约了灌溉绿化带所需的城市用水。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机动车道由多层材质复合形成,包括位于上层的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位于中层的级配碎石基层和位于底层的垫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级配碎石基层和垫层的厚度比为1:2:1。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机动车道的倾角为1.5%-2.0%;所述非机动车道和铺砖人行道的倾角为1.5%;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第二路缘石设有两种尺寸,非机动车道一侧,先采用长宽高尺寸为500mm×120mm×250mm的路缘石块铺设1500mm长高于非机动车道路面50mm的路缘石,再采用长宽高尺寸为500mm×120mm×200mm的路缘石块铺设500mm长与非机动车道路面平齐的路缘石,两种路缘石依次循环铺设;通过路缘石的高度差,将铺砖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雨水汇集到下沉绿化带中。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下沉绿化带的下沉深度较非机动车道路面低200mm;下沉绿化带内栽植乔木、灌木、绿篱或植草中的一种多种。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排水沟的顶部设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排水沟通过若干条渗水孔连接于下沉绿化带,排水沟中的雨水通过渗水孔渗入下沉绿化带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地表径流洪峰流量,减轻排水压力;由于机动车道为透水性沥青路面可减少地面70%-80%的径流量,所以设置简单的路侧排水沟即可满足排水要求。集中降雨时机动车道能减轻城市排水管线的泄洪压力,减少地下的排水设施的建设投入。(2)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机动车道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的积水现象,防止发生水漂现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3)环保效益良好;机动车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可将雨水渗入地下,自然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维护地下水,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经过路面和路基的截留、吸附、物降解等作用,净化径流,使其水质更好。机动车道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与常规路面相比可减少行车噪声。(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机动车道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据文献的报告,机动车道温度维持在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60℃左右。下沉式绿地可以有效的涵养水源,减少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浇灌次数,节约水资源。此外,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还可以快速排除路面积水,更有效地收集尘土,避免二次扬尘,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降雨时可以快速的将路面雨水排出,消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为人们的出行和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可有效地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节约城市用水。附图说明图1是下沉绿化带的横剖面图;图2是非机动车道与下沉式绿地之间的路缘石大样图;图中:1机动车道;2第一路缘石;3下沉绿化带;4与非机动车道路面平齐的路缘石;5非机动车道;6铺砖人行道;7第二路缘石;8排水沟;9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10级配碎石基层;11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下沉绿化带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路缘石2;第一路缘石2的左侧路缘石的左侧设有排水沟8,排水沟8连接于呈一定倾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其特征在于:下沉绿化带(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路缘石(2);第一路缘石(2)的左侧路缘石的左侧设有排水沟(8),排水沟(8)连接于呈一定倾角的机动车道(1),排水沟(8)通过若干条渗水孔连接于下沉绿化带(3),所述排水沟(8)中的雨水通过渗水孔渗入下沉绿化带(3)中;第一路缘石(2)的右侧路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5)和铺砖人行道(6);非机动车道(5)和铺砖人行道(6)之间设有第二路缘石(7),所述机动车道(1)由多层材质复合形成,包括位于上层的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9)、位于中层的级配碎石基层(10)和位于底层的垫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其特征在于:下沉绿化带(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路缘石(2);第一路缘石(2)的左侧路缘石的左侧设有排水沟(8),排水沟(8)连接于呈一定倾角的机动车道(1),排水沟(8)通过若干条渗水孔连接于下沉绿化带(3),所述排水沟(8)中的雨水通过渗水孔渗入下沉绿化带(3)中;第一路缘石(2)的右侧路缘石的右侧设有呈一定倾角的非机动车道(5)和铺砖人行道(6);非机动车道(5)和铺砖人行道(6)之间设有第二路缘石(7),所述机动车道(1)由多层材质复合形成,包括位于上层的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9)、位于中层的级配碎石基层(10)和位于底层的垫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隙沥青混凝土面层(9)、级配碎石基层(10)和垫层(11)的厚度比为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的倾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杭王莉李红阳李侠康荣玲王若檀王淑华张伟刘娇孙庆千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