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4757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设于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处,第一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和右行的B车道,第二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和下行的D车道,每行车道上都设有跨桥,跨桥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第一主干道下方设有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分别位于第二主干道的两侧;第一桥洞9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C车道;第二桥洞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D车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十字交叉路口挖建桥洞实现车辆正常通行,设置跨桥起到了无交织的分流作用,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A cross intersec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ad traffic, a cross road traffic system at the intersection on the first main roads and second main roads formed, the first main roads include B Lane left A and right lane, D Lane second main roads including C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each lane, Lane have a cross bridge, cross the bridge in two main road four angle is thus consists of a main road turn right connected to another main road; under the first main road with the first 9 and the second arch bridge, the first bridge on both sides of 9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in the second main road bridge; C lane the first 9 of the two port bridge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main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D; two port second lane bridge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main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normal traffic of vehicles by crossing the intersection and exca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caves. The cross bridge has played the role of no interlacing and shunting, effectively relieving the traffic pressure on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
本技术属于道路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已成为我国制约城市发展、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城市道路十字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以停让时间换取空间的通行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停让导致车辆启动和刹车损耗增大,多次停让造成社会劳动时间被截停,人民宝贵的生命时间被空耗在车里,被截停在街道上发动着的车辆的尾气污染严重,街道限速导致车辆行驶缓慢造成堵塞严重,车辆占道导致容车量不足。立交桥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是,高层结构的立交桥会使施工风险和行车风险更高;占用道外土地的立交桥成本更高,不利于城市道路十字交叉路口通行方式改造。现有的道路通行系统设计结构复杂,导致司机不易识别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平面交叉通行的冲突节点、车辆通行率高、无需红绿灯指挥的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其具有设计结构简单,司机容易识别方向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设于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处,所述第一主干道上设有第一中间隔离带,以阻止第二主干道和第一主干道平面交叉通行,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和右行的B车道,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和下行的D车道,每行车道上都设有跨桥,所述跨桥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所述第一主干道下方设有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桥洞9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C车道;所述第二桥洞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D车道。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设有第一桥洞9入口和第一桥洞9出口,所述第一桥洞9入口连接所述C车道与A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一桥洞9出口连接所述C车道与B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入口连接所述D车道与B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出口连接所述D车道与A车道的交汇处。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入口、第一桥洞9出口、第二桥洞入口和第二桥洞出口均位于所述跨桥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采用环形相连,车辆能够沿第一桥洞9入口、第一桥洞9、第一桥洞9出口、第二桥洞入口、第二桥洞及第二桥洞出口逆时针单向通行。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的高度均为4.5-6m,宽度均为8-12m。作为一种优选的,每个所述跨桥与第一主干道之间的夹角为30-45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干道上设有第二中间隔离带,所述第二中间隔离带在十字交叉路口处开有用于车辆转向的调头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内均设有车道和人行道,所述人行道比车道路面高1-2m,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外均设有步入所述人行道的阶梯,所述阶梯位于所述跨桥的下方,且阶梯的两端分别分别连接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内的人行道下方设有沿人行道纵向延伸的排水通道,所述车道上开设有供雨水流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底面设置成朝向排水通道下斜布置的导流斜坡,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排水通道的内表面上涂覆有防水材料。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干道比第二主干道高1.5-3m;所述跨桥的宽度为6-8m;所述跨桥包括水平段和下坡段,所述水平段与第一主干道相连,所述下坡段与第二主干道相连,所述下坡段的坡度范围为7%-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设计科学,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挖建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并铺设相应的桥洞出口和桥洞入口,实现车辆正常通行,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在所述第一主干道上设置第一隔离绿化带,以阻断从侧面而来的第二主干道上的车辆,使第二主干道上的车辆通过第一桥洞9或第二桥洞正常通行,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上的车辆也可通过跨桥实现分流。所述第一主干道与第二主干道之间没有冲突点,不设交通信号灯,交通连续不断,实现了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的快速畅通,节省车辆停车等待红绿灯时所耗费的石油能源,降低污染,节约时间。(2)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上不再设置人行道,也不设置过街天桥,而将人行道设置在桥洞内,行人可以直接在地面行走,避免了走过街天桥太累的缺陷,人行道比车道路面高1-2m,能够避免人车混合通行,让行人随时安全通行到对面街道,减少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车辆通行速度。(3)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线路清晰便捷,方便司机的识别,而且桥洞与跨桥的设计合理、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主干道;2-第二主干道;3-第一中间隔离带;4-A车道;5-B车道;6-C车道;7-D车道;8-跨桥;9-第一桥洞9;10-第二桥洞;11-第一桥洞9入口;12-第一桥洞9出口;13-第二桥洞入口;14-第二桥洞出口;15-第二中间隔离带;16-车道;17-人行道;18-阶梯;19-调头口;20-水平段;21-下坡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阅图1,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设于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处,所述第一主干道1上设有第一中间隔离带3,以阻止第二主干道2和第一主干道1平面交叉通行,所述第一主干道1包括左行的A车道4和右行的B车道5,所述第二主干道2包括上行的C车道6和下行的D车道7,每行车道上都设有跨桥8,所述跨桥8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所述第一主干道1下方设有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10,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1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干道2的两侧;所述第一桥洞9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1两侧的C车道6;所述第二桥洞10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1两侧的D车道7。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挖建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10,并在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设置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的跨桥8,以实现车辆正常通行,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桥洞9设有第一桥洞入口11和第一桥洞出口12,所述第一桥洞入口11连接所述C车道6与A车道4的交汇处,所述第一桥洞出口12连接所述C车道6与B车道5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入口13连接所述D车道7与B车道5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出口14连接所述D车道7与A车道4的交汇处。这一结构设置可以使第一主干道1上直行的车辆可通过桥洞快速调头,第二主干道2上直行的车辆可通过桥洞快速通过十字路口,不但可实现车辆快速分流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社会效益。其中,所述第一桥洞入口11、第一桥洞出口12、第二桥洞入口13和第二桥洞出口14均位于所述跨桥8的下方。为增加安全性,在所述跨桥8的两侧均设置了防护栏。本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设于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上设有第一中间隔离带,以阻止第二主干道和第一主干道平面交叉通行,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和右行的B车道,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和下行的D车道,每行车道上都设有跨桥,所述跨桥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所述第一主干道下方设有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桥洞9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C车道;所述第二桥洞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D车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设于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上设有第一中间隔离带,以阻止第二主干道和第一主干道平面交叉通行,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和右行的B车道,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和下行的D车道,每行车道上都设有跨桥,所述跨桥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的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主干道;所述第一主干道下方设有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桥洞9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C车道;所述第二桥洞的两端口分别连通第一主干道两侧的D车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洞9设有第一桥洞9入口和第一桥洞9出口,所述第一桥洞9入口连接所述C车道与A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一桥洞9出口连接所述C车道与B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入口连接所述D车道与B车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桥洞出口连接所述D车道与A车道的交汇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洞9入口、第一桥洞9出口、第二桥洞入口和第二桥洞出口均位于所述跨桥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洞9和第二桥洞采用环形相连,车辆能够沿第一桥洞9入口、第一桥洞9、第一桥洞9出口、第二桥洞入口、第二桥洞及第二桥洞出口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英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秀美壮乡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