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456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被供给有内燃机的冷却液的第1热交换器、被供给有冷却液的散热器、供给冷却液的冷却液泵和控制冷却液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并具备控制流量控制阀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取得冷却液所储存的第1热量、冷却水通过与第1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而储存的第2热量、和为了使冷却液变化为目标温度的第3热量。根据这些热量设定目标散热量,并通过前馈控制来设定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冷却液进行内燃机的温度管理的冷却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结构的冷却控制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展示了以下技术:基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而设定冷却水的目标温度,为了实现目标散热效率,从散热模型取得电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量,并基于取得的冷却量来控制电动的冷却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也展示了通过基于目标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的反馈控制、和基于发动机热量的前馈控制来设定目标散热效率的处理方式。作为电动的冷却装置,展示了散热器风扇、水泵和恒温器,为了实现冷却量的冷却而对它们进行控制。在专利文献2中展示了如下控制方式:由内燃机(驱动源)的冷却系统根据冷却水的水温而储存的冷却系统热量、和在运转状态下内燃机释放的车辆动力源散热量来推测冷却系统的总热量,并基于该总热量来决定散热器的目标总热量和散热器流量。在该专利文献2中,形成为具备设定冷却水的水量的电动水泵,在内燃机的冷却水出口和散热器下软管的合流部分具备恒温阀,在恒温阀和电动水泵之间具备旁路通道,通过恒温阀的开度来调节来自内燃机的出口的冷却水和来自散热器下软管的冷却水的混合比。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却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控制装置,其具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被供给有内燃机的冷却液;第1热交换器,所述第1热交换器不同于所述散热器,其在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用于使冷却液循环,并由所述内燃机驱动;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设定冷却液的流量;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定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所述控制部具备取得第1热量、第2热量和第3热量的热量取得部,并且还具备目标散热量设定部,所述第1热量为所述内燃机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以及作用于所述内燃机的载荷而向冷却液提供的热量,所述第2热量为所述第1热交换器向冷却液提供的热量,所述第3热量为为了使冷却液变化为目标温度而接受或给予的热量,所述目标散热量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30 JP 2015-1948101.一种冷却控制装置,其具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被供给有内燃机的冷却液;第1热交换器,所述第1热交换器不同于所述散热器,其在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用于使冷却液循环,并由所述内燃机驱动;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设定冷却液的流量;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定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所述控制部具备取得第1热量、第2热量和第3热量的热量取得部,并且还具备目标散热量设定部,所述第1热量为所述内燃机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以及作用于所述内燃机的载荷而向冷却液提供的热量,所述第2热量为所述第1热交换器向冷却液提供的热量,所述第3热量为为了使冷却液变化为目标温度而接受或给予的热量,所述目标散热量设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热量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1热量、所述第2热量和每单位时间的第3热量的合计值而设定目标散热量,所述控制部具备开度设定部,所述开度设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宽隆丰田泰延吉田昌弘岛谷和良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