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14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实现座椅空调单元的空调的即时性,并且能够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室内空调单元(10),该室内空调单元(10)构成为包含室内侧送风机(13)和对从室内侧送风机(13)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温度调整部(14、15、17、18)。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座椅空调单元(50),该座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座椅侧送风机(51)和将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向座椅侧送风机(51)的空气吸入侧引导的送风管道(52)。在座椅(2)形成有吹出在座椅通风路(5)流动的空气的多个座椅侧吹出部(6a、6b、6c)。多个座椅侧吹出部包含形成于乘员落座在座椅时所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的接触侧吹出部(6a、6b)、和形成于与乘员的膝下的部位相对的相对部位的膝下侧吹出部(6c)。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for vehicles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hich can realize the instantane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the seat air-conditioning unit and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ccupant's comfort. The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1) has an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10), and the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10) consists of a temperature adjusting part including indoor side blower (13) and temperature adjusting the air supply air blowing from the indoor side fan (13), 14, 15, 17 and 18.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with 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50), the seat air conditioning unit has a seat side blower (51) and by at least a part of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temperature adjusted in the air blower to the seat side (51) of the air suction duct side guide (52). In the seat (2) is formed in the blow out seat ventilation Road (5) the flow of air over the seat side section (6a, 6b, 6C). The contact surface of a side blown out of the seat side section includes forming a contact position on occupant seated at the seat of contact (6a, 6b),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underside of the knee and occupant's knee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blow out part (6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4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5-174831号,并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从配置于车室内的前方的前空调单元通过送风管道向座椅供给空调空气,从座椅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为从座椅中的与乘员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928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1,从座椅中的与乘员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的座椅空调单元能够实现空调的即时性的提高,但是空调的有效范围是局部的。因此,乘员的局部部位被过度地冷却或加热,从而存在损害乘员的舒适性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实现座椅空调单元的空调的即时性,并且能够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室内空调单元,该室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室内侧送风机和温度调整部,该室内侧送风机向车室内吹送空气,该温度调整部对由室内侧送风机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座椅空调单元,该座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座椅侧送风机和送风管道,该座椅侧送风机向形成于座椅的座椅通风路吹送空气,该送风管道将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座椅侧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引导。并且,在座椅形成有吹出在座椅通风路流动的空气的多个座椅侧吹出部。多个座椅侧吹出部构成为包含接触侧吹出部和膝下侧吹出部,该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中的乘员落座于座椅时所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该膝下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中的与乘员的膝下的部位相对的相对部位。由此,设为通过座椅空调单元从座椅的接触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空调的即时性的提高。车辆用空调装置还设为通过座椅空调单元从座椅的膝下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结构。因此,与仅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空调的有效范围扩大。由此,能够抑制乘员的局部部位被过度地冷却或加热,因此能够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在此,车室内中的乘员的膝下侧的空间是冷气容易滞留的空间。因此,从膝下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从而能够抑制车室内的乘员的膝下侧的空间中的冷气的滞留。由此,能够实现缩小了温度差的舒适的车室内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空调单元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吸入模式决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座椅空调运转来对乘员进行冷却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座椅空调运转对乘员进行制暖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膝下开闭门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座椅空调运转的动作开始时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座椅空调运转从动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存在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其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仅对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也能够适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不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的范围,即使是在不特别地明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局部地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应用于从内燃机EG获得车辆行驶用的驱动力且以内燃机EG的冷却水为热源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装置。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作为主要的结构要素具备室内空调单元10、座椅空调单元50、控制装置100。首先,室内空调单元10配置于车室内最前部的仪表板IP的内侧。如图2所示,室内空调单元10在构成其外壳的空调壳体11的内部收容有室内侧送风机13、蒸发器14、加热器芯15等。空调壳体11在其内部形成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空气通路。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壳体11配置有分隔板11a,该分隔板11a将形成于空调壳体11的内部的空气通路分隔为上方侧的第一空气通路11b和下方侧的第二空气通路11c这两个空气通路。第一空气通路11b和第二空气通路11c是通过分隔板11a使从后述的内外气切换箱12导入的空气独立地流通的空气通路。在空调壳体11的空气流最上游侧配置有切换地导入车室内空气(以下,称为内气)和车室外空气(以下,称为外气。)的内外气切换箱12。内外气切换箱12形成有向空调壳体11内导入外气的外气吸入口12a和向空调壳体11内导入内气的内气吸入口12b。在此,如图1所示,在外气吸入口12a连接有与车室外连通的外气导入管道9。外气经由外气导入管道9导入到外气吸入口12a。另外,内气吸入口12b在仪表板IP的内部以与车室内的下方侧空间连通的方式开口。内气吸入口12b以导入内气的方式经由间隙与车室内连通,该间隙形成于仪表板IP与室内空调单元10之间。此外,仪表板IP的内部空间和收容内燃机EG等的空间通过未图示的具有绝热性的隔壁部来分隔。回到图2,在内外气切换箱12配置有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来调整外气吸入口12a和内气吸入口12b的开口面积的内外气切换门12c。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外气切换门12c构成对从外气吸入口12a导入的外气的导入量和从内气吸入口12b导入的内气的导入量的比例进行调整的比例调整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10通过后述的控制装置100的内外气切换门12c的控制,能够切换为外气模式、内气模式以及内外气模式这三个吸入模式。外气模式是从外气吸入口12a和内气吸入口12b中的外气吸入口12a导入外气的吸入模式。具体而言,外气模式是如下吸入模式:将内外气切换门12c设定在封闭内气吸入口12b的位置,并向第一空气通路11b和第二空气通路11c这双方导入外气。内气模式是从外气吸入口12a和内气吸入口12b中的内气吸入口12b导入内气的吸入模式。具体而言,内气模式是如下吸入模式:将内外气切换门12c设定在封闭外气吸入口12a的位置,并向第一空气通路11b和第二空气通路11c这双方导入内气。内外气模式是从外气吸入口12a和内气吸入口12b这双方导入内气和外气的吸入模式。具体而言,内外气模式是如下吸入模式:将内外气切换门12c设定在将外气吸入口12a和内气吸入口12b这双方开放的位置,并向第一空气通路11b导入外气并向第二空气通路11c导入内气。在内外气切换箱12的空气流下游侧配置有室内侧送风机13。室内侧送风机13是将经由内外气切换箱12吸入的空气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侧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室内空调单元(10),该室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室内侧送风机(13)和温度调整部(14、15、17、18),该室内侧送风机向所述车室内吹送空气,该温度调整部对由所述室内侧送风机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座椅空调单元(50),该座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座椅侧送风机(51)和送风管道(52),该座椅侧送风机向形成于座椅(2)的座椅通风路(5)吹送空气,该送风管道将由所述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座椅侧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引导,在所述座椅形成有多个座椅侧吹出部(6a、6b、6c),该多个座椅侧吹出部吹出在所述座椅通风路流动的空气,所述多个座椅侧吹出部构成为包含接触侧吹出部(6a、6b)和膝下侧吹出部(6c),该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所述座椅中的乘员落座于所述座椅时所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该膝下侧吹出部形成于所述座椅中的与所述乘员的膝下的部位相对的相对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04 JP 2015-174831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室内空调单元(10),该室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室内侧送风机(13)和温度调整部(14、15、17、18),该室内侧送风机向所述车室内吹送空气,该温度调整部对由所述室内侧送风机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座椅空调单元(50),该座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座椅侧送风机(51)和送风管道(52),该座椅侧送风机向形成于座椅(2)的座椅通风路(5)吹送空气,该送风管道将由所述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座椅侧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引导,在所述座椅形成有多个座椅侧吹出部(6a、6b、6c),该多个座椅侧吹出部吹出在所述座椅通风路流动的空气,所述多个座椅侧吹出部构成为包含接触侧吹出部(6a、6b)和膝下侧吹出部(6c),该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所述座椅中的乘员落座于所述座椅时所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该膝下侧吹出部形成于所述座椅中的与所述乘员的膝下的部位相对的相对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内外气切换箱(12),该内外气切换箱形成有吸入车室外空气的外气吸入口(12a)以及吸入车室内空气的内气吸入口(12b),并且具有比例调整部(12c),该比例调整部对从所述外气吸入口导入的所述车室外空气的导入量与从所述内气吸入口(12b)导入的所述车室内空气的导入量的比例进行调整,所述膝下侧吹出部形成于所述内外气切换箱的车辆后方侧,并且构成为向车辆前方侧吹出空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座椅空调切换部(115d),该座椅空调切换部切换座椅空调运转和非座椅空调运转,其中,所述座椅空调运转是使所述室内侧送风机和所述座椅侧送风机这双方动作,而对所述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运转,所述非座椅空调运转是在使所述座椅侧送风机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室内侧送风机动作,而对所述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运转;以及吸入模式切换部(100a),该吸入模式切换部控制所述比例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好儿中岛洋增田贵文森川将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