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0021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气缸,包括:前盖、后盖、缸筒、活塞杆和活塞,前盖、缸筒和后盖依次连接,活塞杆穿设于前盖,部分设置于缸筒内,活塞设置于缸筒内且与活塞杆连接,还包括前后气管、两个铆接钢珠、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其中,前后气管为一开设在缸筒的筒壁上的轴向通孔,前后气管所在位置的缸筒的筒壁径向凸出缸筒;两个铆接钢珠分别铆合连接前后气管两端的开口;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分别开设在两个铆接钢珠的内侧,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为开设在缸筒的筒壁上的通孔,前通气孔的两侧分别为前后气管和气缸前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气缸的前后气管和缸体一体式结构,保证气缸通气的可靠性;具有自锁功能,支撑力强、性能稳定。

Integral cylin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one-piece cylinder, comprises a front cover, back cover, cylinder, piston and piston rod, front cover, cylinder and the back cover are connected in turn, piston rod is inserted in the front cover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the piston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also includes front and rear gas tube, two riveting ball, vent and front rear air holes, which is ope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cheal tube wall of the cylinder bore of the cylinder wall, radially projecting cylinder before and after tracheal location of the cylinder; two riveting steel ball are respectively riveted conn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ends of the trachea before; vent and ven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two ball rive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vent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in the cylinder wall of the cylinder, at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vent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chea and cylinder cavity. The cylinder's front and rear trachea and cylinder body integrated structure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ylinder ventilation; it has self locking function, strong supporting forc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气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
,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和气缸缸体一体、可以自锁,支撑力强、性能稳定的气缸。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建筑中均设置有换气窗,对于能自动开启或关闭换气窗的专利数量较多,大多是通过单片机和马达来控制,结构复杂、成本高及需要电源装置,由于所需动力全部由电能提供,一旦缺少电能,开启或关闭换气窗的装置将无法工作,从而丧失其全部功能。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随处可见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体量大、人员密集、疏散楼梯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据建筑火灾统计烟气是造成80%左右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烟气中的CO、NH3等都是有毒性的气体,同时,大量的CO2气体及燃烧后消耗掉空气中氧气,引起人体缺氧而窒息;火灾时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热量,使烟气温度迅速升高,火灾初起(5~20min)烟气温度可达250℃,高温还会使人昏厥、烧伤;当光线通过烟气时,光强度减弱,能见度降低,不利于人员的疏散,影响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根据有关研究,烟气的蔓延速度在水平方向扩散速度是0.3~0.8m/s,垂直向上扩散速度是3~4m/s,烟气的扩散速度快,因此,要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灾中产生的大量烟气,在各类建筑中设置排热排烟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物发生火灾产生大量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联动排烟窗常因断电无法使用,手动排烟窗也因无人开启,影响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救援和自身保护。申请号为201510249853.3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控、自控两用的窗户气动开启装置,利用高压气瓶来开启气窗,可以避免火灾时无电可用的囧境。然而,该开启装置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例如现有大楼的窗户重量重,虽然气缸一时将窗户推开了,但是受不住窗户的重压,还有热量等造成的漏气,使得窗户开了又关,失去排烟救灾的功能。另外,现有技术的气缸采用铜接头和铜管将前后进气口相连接,两个弯接头和一根铜管连接时,加工比较困难,要求两个弯接头拧紧后孔口刚好相对,而且不能松动,且高度不能超过14,避免接头和其它部件干涉,且弯接头连接处有漏气风险。因此,现有技术的气缸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管和气缸缸体一体,具有自锁装置的气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气缸发生气体泄漏而产生误动作,支撑不久,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气缸,包括:前盖、后盖、缸筒、活塞杆和活塞,所述前盖、缸筒和后盖依次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盖,部分设置于所述缸筒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筒内且与所述活塞杆连接,还包括前后气管、两个铆接钢珠、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其中,所述前后气管为一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轴向通孔,所述前后气管所在位置的所述缸筒的筒壁径向凸出所述缸筒;所述两个铆接钢珠分别铆合连接所述前后气管两端的开口;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分别开设在所述两个铆接钢珠的内侧,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为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通孔,所述前通气孔的两侧分别为所述前后气管和气缸前腔。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式气缸,还包括前自锁装置,所述前自锁装置包括止动滑块、外盖、前弹簧和前锁钢珠,所述止动滑块、前弹簧和外盖依序放入所述前盖,所述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止动滑块和外盖,所述前锁钢珠放在所述前盖中,所述活塞杆的杆身包括一环形自锁凹槽;其中,所述止动滑块包括滑块部和止动部,所述滑块部为一环形中空体,所述活塞杆穿设连接所述滑块部,所述止动部凸出连接所述滑块部的一端,所述止动部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和所述前锁钢珠连接。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式气缸,所述前自锁装置还包括防尘密封圈,所述防尘密封圈为一环形中空体,所述活塞杆穿设连接所述防尘密封圈,所述滑块部的另外一端包覆连接所述防尘密封圈。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气缸进行改进,前后气管和气缸缸体一体式结构,气缸内部气路将前后进气相连接,保证气缸通气的可靠性;另外,在气缸上设置自锁装置,活塞到达前端时可以自锁。在通气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后能解锁,是一种支撑力强、性能稳定的气缸,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气体泄漏造成的误动作,提高了气缸的稳定性。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第一、本申请前后气管和气缸缸体一体式结构,气缸内部气路将前后进气相连接,保证气缸通气的可靠性;第二、本申请设置自锁装置,活塞到达前端时可以自锁,在通气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后能解锁;第三、本申请的气缸支撑力强、性能稳定,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气缸的剖开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另外,为了避免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等。请参阅图1,一种一体式气缸,包括:前盖10、后盖20、缸筒30、活塞杆40和活塞50,所述前盖10、缸筒30和后盖20依次连接,所述活塞杆40的杆身包括一环形自锁凹槽41,所述活塞杆40穿设于所述前盖10,部分设置于所述缸筒30内,所述活塞50设置于所述缸筒30内且与所述活塞杆40连接,还包括前自锁装置,关于自锁装置的配置,可以是带前所、带后所或带前后锁,根据不同的设计来选用。如图1所示,还包括前后气管31、两个铆接钢珠32、前通气孔33和后通气孔34,其中,所述前后气管为一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轴向通孔,所述前后气管所在位置的所述缸筒的筒壁径向凸出所述缸筒;所述两个铆接钢珠分别铆合连接所述前后气管两端的开口;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分别开设在所述两个铆接钢珠的内侧,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为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通孔,所述前通气孔的两侧分别为所述前后气管和气缸前腔。如图2所示,所述前自锁装置包括止动滑块61、外盖62、前弹簧63和前锁钢珠64,所述止动滑块61、前弹簧63和外盖62依序放入所述前盖10,所述前弹簧6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止动滑块61和外盖62,所述外盖62和所述前盖10固定连接;所述前锁钢珠64放在所述前盖10中,前锁钢珠64的功能在于自锁,如图所示,前锁钢珠64画的数量是两个,优选的是环绕活塞杆40一圈都布满了,但是不管是几个,只要能达到稳定自锁的目的,都应该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所述止动滑块61包括滑块部611和止动部612,所述滑块部611为一环形中空体,所述活塞杆40穿设连接所述滑块部611,所述滑块部611有一环形阶梯,所述前弹簧63就是压缩连接在环形阶梯处;所述止动部612为一环形中空体,或者是对应前锁钢珠64的弧形片体,所述止动部612凸出连接所述滑块部611的一端,所述止动部612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和所述前锁钢珠64连接。由于前弹簧63的回复力影响,所述止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体式气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气缸,包括:前盖、后盖、缸筒、活塞杆和活塞,所述前盖、缸筒和后盖依次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盖,部分设置于所述缸筒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筒内且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气管、两个铆接钢珠、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其中,所述前后气管为一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轴向通孔,所述前后气管所在位置的所述缸筒的筒壁径向凸出所述缸筒;所述两个铆接钢珠分别铆合连接所述前后气管两端的开口;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分别开设在所述两个铆接钢珠的内侧,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为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通孔,所述前通气孔的两侧分别为所述前后气管和气缸前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气缸,包括:前盖、后盖、缸筒、活塞杆和活塞,所述前盖、缸筒和后盖依次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盖,部分设置于所述缸筒内,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筒内且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气管、两个铆接钢珠、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其中,所述前后气管为一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轴向通孔,所述前后气管所在位置的所述缸筒的筒壁径向凸出所述缸筒;所述两个铆接钢珠分别铆合连接所述前后气管两端的开口;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分别开设在所述两个铆接钢珠的内侧,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为开设在所述缸筒的筒壁上的通孔,所述前通气孔的两侧分别为所述前后气管和气缸前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气缸,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艳张俊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日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