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12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包括底架、第一安装座、支杆、顶板、第二安装座和减震棒,所述底架设置为U型,且在其U型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底架靠近弧形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支杆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与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的下面,所述顶板的下面在两支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减震棒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棒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将减震帮通过底架与支杆和顶板的相互作用进行连接,而且在底架和顶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座,从而使得减震器安装过程简单,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现有技术的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过程麻烦,耗时耗力;2、减震器在减震的同时稳定性较差,影响其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包括底架、第一安装座、支杆、顶板、第二安装座和减震棒,所述底架设置为U型,且在其U型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底架靠近弧形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支杆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的内侧,所述支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的下面,所述顶板的下面在两支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减震棒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棒包括滑套、内缸、活塞杆和第一弹簧,所述滑套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内缸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杆与内缸之间套接连接,所述活塞杆在内缸内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活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板的侧面,且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缸的内侧,所述减震棒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底架靠近第一安装座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三铰接座的底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上面中间。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在内缸内侧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内设在内缸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滑套与内缸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均开设有连接孔。优选的,所述顶板下面的两支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弧形杆。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支杆之间倾斜设置,且其倾角设置为30-40度。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面均匀的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减震帮通过底架与支杆和顶板的相互作用进行连接,而且在底架和顶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座,从而使得减震器通过安装座即可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省时省力;2、减震棒与底架和支杆以及顶板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从而使得减震器能稳定使用,减少了发生震动后的各个方向的晃动,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棒结构剖视图。图中:1-底架;2-第一安装座;3-第一铰接座;4-支杆;5-弧形杆;6-顶板;7-第二安装座;8-第二铰接座;9-减震棒;10-第三铰接座;11-连接板;12-滑套;13-内缸;14-活塞杆;15-挡板;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包括底架1、第一安装座2、支杆4、顶板6、第二安装座7和减震棒9,所述底架1设置为U型,且在其U型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所述底架1靠近弧形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3,所述支杆4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3的内侧,所述支杆4的顶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6的下面,所述顶板6的上面均匀的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座7,所述顶板6的下面在两支杆4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8,所述减震棒9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棒9包括滑套12、内缸13、活塞杆14和第一弹簧16,所述滑套12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4,所述内缸1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杆14与内缸13之间套接连接,所述活塞杆14在内缸13内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挡板15,所述第一弹簧16套在活塞杆14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板15的侧面,且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缸13的内侧,所述减震棒9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10,所述底架1靠近第一安装座2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1,所述第三铰接座10的底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1的上面中间。为了增加减震效果,所述活塞杆14在内缸13内侧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内设在内缸13的内侧。为了便于减震棒9的连接使用,所述滑套12与内缸13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中间均开设有连接孔。为了使得支杆4之间稳定,所述顶板6下面的两支杆4之间固定设置有弧形杆5。为了便于实现减震效果,所述顶板6与支杆4之间倾斜设置,且其倾角设置为30-40度。使用时,通过底架1端部的第一连接座2与顶板6上面的两个第二连接座7将减震器进行安装,当顶板6处受到力的作用后,通过第二铰接座8带动减震棒9内部第一弹簧16进行压缩,在压缩的同时将外界里进行抵消,同时第二弹簧17伸展,抵消掉部分力,当振荡产生的力的作用完全抵消掉后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7开始复原,使得整个减震器恢复初始状态,简单方便,便于推广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包括底架(1)、第一安装座(2)、支杆(4)、顶板(6)、第二安装座(7)和减震棒(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设置为U型,且在其U型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所述底架(1)靠近弧形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3),所述支杆(4)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3)的内侧,所述支杆(4)的顶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6)的下面,所述顶板(6)的下面在两支杆(4)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8),所述减震棒(9)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棒(9)包括滑套(12)、内缸(13)、活塞杆(14)和第一弹簧(16),所述滑套(12)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4),所述内缸(1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杆(14)与内缸(13)之间套接连接,所述活塞杆(14)在内缸(13)内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挡板(15),所述第一弹簧(16)套在活塞杆(14)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板(15)的侧面,且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缸(13)的内侧,所述减震棒(9)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10),所述底架(1)靠近第一安装座(2)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1),所述第三铰接座(10)的底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1)的上面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减震器,包括底架(1)、第一安装座(2)、支杆(4)、顶板(6)、第二安装座(7)和减震棒(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设置为U型,且在其U型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所述底架(1)靠近弧形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3),所述支杆(4)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3)的内侧,所述支杆(4)的顶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6)的下面,所述顶板(6)的下面在两支杆(4)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8),所述减震棒(9)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棒(9)包括滑套(12)、内缸(13)、活塞杆(14)和第一弹簧(16),所述滑套(12)的内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活塞杆(14),所述内缸(1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杆(14)与内缸(13)之间套接连接,所述活塞杆(14)在内缸(13)内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挡板(15),所述第一弹簧(16)套在活塞杆(14)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挡板(15)的侧面,且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巨九磊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