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
技术介绍
减隔震技术是桥梁工程中较为简便、经济、有效的工程抗震技术,通过设置减隔震装置来延长结构周期,并增大阻尼以减小地震传递到主体结构的能量,避免主体结构的损伤。目前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减隔震装置是减隔震支座,多为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及摩擦摆式支座。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因采用橡胶作为主要承载材料,具有传力不可靠、稳定性差及阻尼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而摩擦摆式支座特有的滑动面对制造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限制了已有支座的应用范围,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具有较高承载力、阻尼分布均匀、制造简便的新型桥梁抗震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竖向承载力较高、阻尼分布均匀、制造工艺简便,且具有双向抗震的特点,能有效缓解地震对主梁的冲击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包括互相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下钢板和中间钢板;所述中间钢板内设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均粘接有弹性片;凹槽内设有多个圆柱体铅芯;上钢板位于中间钢板的上方,上钢板与圆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下钢板(8)和中间钢板(7);所述中间钢板(7)内设有环形的凹槽(11),凹槽(11)的两侧壁均粘接有弹性片(9);凹槽(11)内设有多个圆柱体铅芯(3);上钢板(1)位于中间钢板(7)的上方,上钢板(1)与圆柱体铅芯(3)的顶部固定连接;上钢板(1)与中间钢板(7)之间设有滑动层,滑动层包括上下堆叠的不锈钢板(4)和平面聚四氟乙烯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下钢板(8)和中间钢板(7);所述中间钢板(7)内设有环形的凹槽(11),凹槽(11)的两侧壁均粘接有弹性片(9);凹槽(11)内设有多个圆柱体铅芯(3);上钢板(1)位于中间钢板(7)的上方,上钢板(1)与圆柱体铅芯(3)的顶部固定连接;上钢板(1)与中间钢板(7)之间设有滑动层,滑动层包括上下堆叠的不锈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玉林,张磊,张强,蒋海军,岳章胜,石玉灿,杨伟,段增强,何佳乐,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