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03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包括镁元素、钛元素、卤素和内给电子体,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包括式I所示的酮亚胺类化合物和式II所示的芳香酸酯类化合物,

A catalyst component, catalys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including magnesium, titanium, halogen and inner electron donor, wherein the inner electron donor includes the ketone imine compounds shown in formula I and the aromatic ester compounds shown in formula 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分为三大类,即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对于传统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随着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聚烯烃催化剂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催化剂的研发从第一代的TiCl3/AlCl3/AlEt2Cl体系和第二代的TiCl3/AlEt2Cl体系,到第三代的以氯化镁为载体、单酯或芳香二元酸酯为内给电子体、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的TiCl4·ED·MgCl2/AlR3·ED体系以及新开发的二醚类、二酯类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体系,催化剂的催化聚合反应活性以及所得到的聚丙烯等规度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丙烯聚合的钛催化剂体系多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其中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催化剂组分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目前,已公开了多种给电子体化合物,如一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酸酐、酮、单醚或多醚、醇、胺等及其衍生物。近年来,美国专利US4971937和欧洲专利E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包括镁元素、钛元素、卤素和内给电子体,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包括式I所示的酮亚胺类化合物和式II所示的芳香酸酯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包括镁元素、钛元素、卤素和内给电子体,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包括式I所示的酮亚胺类化合物和式II所示的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式I中,R为羟基、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20的烷基、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2~C20烯基或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20的芳香基;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为氢、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C1~C20的烷氧基、C6~C30的芳烷基、C6~C30的烷芳基、C9~C40的稠环芳香基团、卤素原子或羟基;A为(CR3R4)n或杂原子,其中,R3和R4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为氢、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C6~C30的芳烷基、C6~C30的烷芳基或C9~C40的稠环芳香基团,n=0~6的整数;式II中,RI为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20的烷基、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2~C20炔基、或含或不含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30的烷芳基;RII为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C2~C20的炔基或C6~C30的烷芳基或酯基或酰胺基;RIII、RIV、RV和RVI相同或不同,为C1~C20的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1~C20的烷氧基、C6~C30的芳烷基、C6~C30的烷芳基、C9~C40的稠环芳香基团或卤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催化剂组分的重量,所述镁元素的含量为5wt%-50wt%,钛元素的含量为1.0wt%-8.0wt%,卤素的含量为10wt%-70wt%,内给电子体的含量为0.1wt%-20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R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羟烷基、苯基、卤苯基、烷基取代的苯基、萘基、联苯基或含杂环化合物的基团;所述含杂环化合物的基团优选含吡咯的基团、含吡啶的基团、嘧啶的基团或含喹啉的基团;R1和R2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或戊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A为(CR3R4)n,n为1、2、3或4。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RI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苯基、卤苯基、烷基取代的苯基、萘基或联苯基。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RII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苯基、卤苯基、烷基取代的苯基、萘基、联苯基、乙氧甲酰基、丙氧甲酰基、异丙氧甲酰基、丁氧甲酰基、异丁氧甲酰基、己氧甲酰基、异已氧甲酰基、新已氧甲酰基、庚氧甲酰基、异庚氧甲酰基、新庚氧甲酰基、辛氧甲酰基、异辛氧甲酰基或新辛氧甲酰基。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亚胺类化合物为:4-丁亚胺基-2-戊酮、4-戊亚胺基-2-戊酮、4-己亚胺基-2-戊酮、4-辛亚胺基-2-戊酮、4-[(1-羟甲基)丙亚胺基]-2-戊酮、4-羟丙亚胺基-2-戊酮、4-羟乙亚胺基-2-戊酮、4-羟丁亚胺基-2-戊酮、4-异丙亚胺基-2-戊酮、4-(4-氯苯亚胺基)-2-戊酮、4-(2,4-二氯苯亚胺基)-2-戊酮、4-(4-三氟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4-苯亚胺基-2-戊酮、4-(1-萘亚胺基)-2-戊酮、4-(2-萘亚胺基)-2-戊酮、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4-(2,4,6-三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4-(8-喹啉亚胺基)-2-戊酮、4-(4-喹啉亚胺基)-2-戊酮、4-(3-喹啉亚胺基)-2-戊酮、4-(2-氯-6-羟基苯亚胺基)-2-戊酮、1,1,1-三氟-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1,1,1-三氟-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3-甲基-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3-乙基-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3-异丙基-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3-丁基-4-(2,6-二甲基苯亚胺基)-2-戊酮、3-甲基-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3-乙基-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3-异丙基-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3-丁基-4-(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2-戊酮、1-(2-呋喃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高明智马晶刘海涛蔡晓霞陈建华马吉星李昌秀胡建军张志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