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77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包括车体,车体用于运载轨道梁,车体下部设有行走机构,车体两侧设有横向支腿,横向支腿包括调节部件和顶撑部件,顶撑部件活动连接于调节部件,调节部件连接于车体,调节部件调节顶撑部件支撑于已架设的轨道梁腹板或者与腹板分离。运用该运梁车,在车体两侧设置横向支腿,所有横向支腿能够支撑于轨道梁腹板,在该跨座式轨道运梁车运梁作业时,特别是处于曲线段轨道梁上运梁作业时,能够通过调节横向支腿与轨道梁的接触力大小,来保证车体各向稳定,防止车体侧翻,该跨座式轨道运梁车结构简单,作业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即使在过弯处也并不一定要通过降速太多来保持稳定,从而也能够提高运梁车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
技术介绍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轨道交通新制式,工字形空心轨道梁支撑于墩柱上,列车环抱走行于轨道梁上方,跨座式单轨车辆采用橡胶轮,承重走行轮支撑于轨道梁顶板上方,导向轮和稳定轮分别作用于轨道梁腹板两侧的上下部分;跨座式单轨交通摆脱了传统的地面轨道交通模式以高架形式穿梭于城市之间,轨道空间结构宽度小,能适应陡坡急弯,安全舒适,与环境相协调,有效地利用了城市空间与资源,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相较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能够适应急弯,而现有的跨座式轨道运梁车没有专门的横向稳定系统,现有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在已架设曲线段轨道梁上作业和走行,其横向稳定性变差,如果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侧翻事故,直接影响了该运梁车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跨座式轨道运梁车没有专门的横向稳定系统,现有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在已架设曲线段轨道梁上作业和走行,其横向稳定性变差,很容易造成侧翻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用于运载轨道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部设有行走机构(11),所述车体(1)两侧设有横向支腿(3),每个所述横向支腿(3)包括调节部件和顶撑部件,所述顶撑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连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调节部件调节所述顶撑部件支撑于已架设的轨道梁(4)腹板或者与所述腹板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用于运载轨道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部设有行走机构(11),所述车体(1)两侧设有横向支腿(3),每个所述横向支腿(3)包括调节部件和顶撑部件,所述顶撑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连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调节部件调节所述顶撑部件支撑于已架设的轨道梁(4)腹板或者与所述腹板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两个斜向伸缩腿,两个所述斜向伸缩腿交叉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斜向伸缩腿一端连接所述车体(1),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斜向伸缩腿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斜向伸缩腿的自由端活动连接所述顶撑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部件为芯盘结构,所述芯盘结构支撑于已架设的轨道梁(4)腹板处靠向轨道梁(4)底板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部设有拖梁小车(2),所述拖梁小车(2)用于支撑固定至少一个轨道梁(4),并将所有轨道梁(4)荷载分布到所述车体(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轨道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帅凡林李水生谭立新方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