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和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260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车和运输系统,涉及送变电施工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用于对较重、较长的输电线路铁塔塔材或其它物料进行上坡和下坡的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运输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车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部;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运输物品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运输输电线路铁塔塔材或其它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车和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送变电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车和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其输电走廊一般均设计在较为偏僻的地域,经常需要穿过山地、丘陵、盆地等复杂地形,而在这些复杂地形上进行组立铁塔组立的施工难度很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及经济发展需求,国家近年来全面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一般采用钢管结构,其单件塔材重量和长度比常规角钢铁塔都高出数倍,钢管塔的工地运输成为困扰特高压施工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山地、丘陵地形下钢管塔的运输方法一般为索道运输,但对于起伏不大、坡度较小的地域,由于索道各点支架间高度差较小,使索道铺设非常困难,铺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车和运输系统,主要目的是用于对较长、较重的铁塔塔材或其它物料进行上坡和下坡的运输,提高运输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车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部;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运输物品固定在所述车体上。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二活动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的边角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柱。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当运输物品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时,所述卡接部用于卡住所述运输物品。进一步的,所述车体还包括转动平台,所述转动平台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多个支撑柱包括成矩形分布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顶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柱的顶部。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车轮均为轨道轮,所述运输车用于通过所述轨道轮在双轨轨道上移动;多个所述轨道轮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用于沿所述双轨轨道的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三车轮和所述第四车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用于在所述双轨轨道的第二轨道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端上设有牵引孔,所述牵引孔用于连接牵引绳,以驱动所述运输车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多个所述车轮,用于驱动所述运输车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车,还包括:多个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多个所述固定杆用于固定所述底座与所述车体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输系统,包括:轨道、牵引机和多个所述的运输车;多个所述运输车包括第一运输车和第二运输车,所述第一运输车和所述第二运输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第一运输车和所述第二运输车用于共同对同一运输物品进行运输,其中,所述第一运输车用于固定所述运输物品的一端,所述第二运输车用于固定所述运输物品的另一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用于对较重、较长的输电线路塔材进行上坡和下坡的运输,而现有技术中,在一些山丘区域运输塔材,由于塔材的长度较长,在上坡下坡很难进行运输,所以一般都选用索道运输方式,但是在一些坡度比较平缓的山丘上,由于索道各支架间的高度差较小,这样就造成索道的铺设会比较困难,影响铁塔的组立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底座和车体,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车轮,底座顶部的第一活动部和车体底部的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在运输塔材时,可以通过两个运输车同时对塔材运输,其中,塔材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辆运输车的车体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辆运输车的车体上,当进行上坡或下坡时,运输车的车体能够随着行进坡度的改变相应的向前或向后倾斜,以完成对塔材的运输,非常的方便快捷,提高了高压电塔的组装搭建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系统在平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系统在上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运输车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车轮11,底座1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部12;车体2,车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21,第一活动部12与第二活动部2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活动部12与第二活动部21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垂直,车体2上设有连接结构24,连接结构24用于将运输物品3固定在车体2上。其中,底座1可以为框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底座1主要用于固定多个车轮和承载车体2,所以底座1需要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底座1的材质可以选用硬质材质制成,例如:钢质材质、合金材质等。底座1的底部可以设有多个车轮,该车轮可以为轨道轮,一般可以设置四个,轨道轮用于在轨道上进行移动,其中,轨道轮的承载强度较高,适用于运输重量较大的物品;底座1的顶部具有第一活动部12,该第一活动部1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三角座结构,第一活动部12与底座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两个三角座结构的顶部分别设有轴孔,用于连接转轴,并且通过该转轴与车体2进行转动连接,上述运输车在行进过程中,第一活动部12能够绕第二活动部21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一定的倾斜角度,其中,第一活动部12与第二活动部21之间的转动轨迹的所在平面可以为运输车移动方向的所在竖直平面。其中,车体2主要用于承载固定运输物品3,由于在运输过程中,难免发生车体2与运输物品3之间的碰撞,所以车体2同样需要选用高强度材质制成,例如:钢质材质,车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21,该第二活动部21同样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为三角座结构,第二活动部21与车体2之间可以为螺栓连接,也可以为焊接结构进行固定,第二活动部21上的两个三角座结构上分别设有轴孔,用于连接转轴,其中,上述转轴可以分别穿过第一活动部12的和第二活动部21上的四个轴孔,将第一活动部12和第二活动部21连接,并且使第一活动部12和第二活动部21能够绕该转轴转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底座1可以通过车轮在轨道上行进,而车体2可以沿转轴在底座1上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一定的倾斜角度。另外,车体2上还具有连接结构24,通过该连接结构24可以将运输物品3固定在车体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运输车和运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车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部;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运输物品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上设有多个车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部;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运输物品固定在所述车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二活动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的边角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当运输物品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时,所述卡接部用于卡住所述运输物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转动平台,所述转动平台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运输车行进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多个支撑柱包括成矩形分布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福堂范伟捷侯先智王志勇朗博宇仲京雷王中锋周磊张传成唐红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送变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