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76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壳体内部散热水箱、引风式风机和PTC加热器,散热水箱、引风式风机和加热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底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散热水箱固定安装在位于第一进风口的正上方的壳体内部底端;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利用散热水箱中的热源持续除霜,也可利用PTC加热器快速除霜,两种加热模式可同时除霜,大大降低了新能源车辆耗电除霜对整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共用一个引风式风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加快了除霜速度,减少了由于玻璃霜雪造成的停车等待时间,具有很好的使用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到一种除霜器,更具体的是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除霜器与汽车加热器或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相连,将来自系统的高温冷却液通过换热水箱变成热风,经除霜管路均匀吹送到风挡玻璃内侧,进行全景除霜或除雾。目前,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客车除霜器设计结构分为两种,水暖除霜装置和PTC电热除霜装置,水暖除霜装置由于受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客车暖水管路水阻大或热源不足影响,暖水管路升温慢,从而导致除霜速度慢,PTC电热除霜装置因消耗整车动力电池电量大,持续开启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如何既能除霜速度快,又能耗电小,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是本行业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克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通过引风式风机联动散热水箱配合PTC加热器进行工作,根据实际需求,两种加热模式可单独除霜或共同使用进行除霜,解决了既需加快除霜速度和又需保证整车续航里程兼容性问题,具有很好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壳体内部散热水箱、引风式风机和PTC加热器,其中,散热水箱、引风式风机和加热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可利用散热水箱中的热源持续除霜,也可利用PTC加热器快速除霜,两种加热模式可同时除霜;所述壳体底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散热水箱固定安装在位于第一进风口的正上方的壳体内部底端;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位于第二隔板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水箱通过水管连接到防冻液箱,水管穿接固定在壳体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水箱采用翅片式散热水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散热水箱和引风式风机之间,第一隔板上开有贯通连接散热水箱和引风式风机的第二进风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通过第一出风管贯通连接,第一出风管还贯通连接引风式风机和PTC加热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管均为同轴线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风式风机固定安装在第二隔板的下端,PTC加热器固定安装在第三隔板的上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加快了除霜速度,减少了由于玻璃霜雪造成的停车等待时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利用散热水箱中的热源持续除霜,也可利用PTC加热器快速除霜,两种加热模式可同时除霜,大大降低了新能源车辆耗电除霜对整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并在保证双模式热源的前提下,共用一个引风式风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加快了除霜速度,减少了由于玻璃霜雪造成的停车等待时间,具有很好的使用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包括壳体1以及固定安装壳体1内部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其中,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1底端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散热水箱11固定安装在位于第一进风口111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部底端,散热水箱11通过水管112连接到防冻液箱,水管112穿接在壳体1上,散热水箱11采用翅片式散热水箱;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14,第一隔板14位于散热水箱11和引风式风机12之间,第一隔板14上开有贯通连接散热水箱11和引风式风机12的第二进风口121;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以及第一出风管131均为同轴线配合。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第三隔板16位于第二隔板15上方,引风式风机12固定安装在第二隔板15的下端,PTC加热器13固定安装在第三隔板16的上端,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之间通过第一出风管131贯通连接,同样地,第一出风管131贯通连接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所述壳体1上端贯通设有均布的第二出风管17;本技术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一、通过将温度较高的防冻液流经散热水箱11,将热量传递给散热水箱11中的翅片;二、引风式风机12通过第一进风口111将外界自然风吸入散热水箱11内,经散热水箱11的翅片进行初步加热,从第二进风口121吸入到引风式风机12内;三、由引风式风机12从第一出风管131吹到PTC加热器13内,再经PTC加热器13进一步加热,最后由第二出风管17排出,进行除霜工作。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利用散热水箱11中的热源持续除霜,也可利用PTC加热器13快速除霜,两种加热模式可同时除霜。大大降低了新能源车辆耗电除霜对整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并在保证双模式热源的前提下,共用一个引风式风机13,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加快了除霜速度,减少了由于玻璃霜雪造成的停车等待时间。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固定安装壳体(1)内部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其中,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1)底端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散热水箱(11)固定安装在位于第一进风口(111)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部底端;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14);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第三隔板(16)位于第二隔板(15)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固定安装壳体(1)内部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其中,散热水箱(11)、引风式风机(12)和PTC加热器(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壳体(1)底端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散热水箱(11)固定安装在位于第一进风口(111)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部底端;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14);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第三隔板(16)位于第二隔板(15)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11)通过水管(112)连接到防冻液箱,水管(112)穿接固定在壳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热源式除霜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11)采用翅片式散热水箱。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祺亓涛孔维伟张伟陈军刘宫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