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856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7:12
一种包括轮辋(12)的轮构造(10),轮辋具有内部凸缘(16)和外部凸缘(18),内部凸缘(16)和外部凸缘(18)均具有第一端(16a、18a)和第二端(16b、18b),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16、18)的第一端(16a、18a)相对于相应凸缘(16、18)的第二端(16b、18b)轴向向外定位,轮辋(12)还包括位于内部凸缘(16)与外部凸缘(18)之间的中心井(20),一对胎圈座(22、24),分别临近每个凸缘(16、18)定位,每个胎圈座(22、24)具有通过凸缘连接部分(26、28)连接到相应凸缘(16、18)的第二端(16b、18b)的轴向外端(22a、24a),和连接到一对侧部(30、32)之一的轴向内端(22b、24b),每个侧部(30、32)位于中心井(20)与内部凸缘(16)和外部凸缘(18)之一之间,且通过井连接部分(34、36)连接到中心井(20),每个胎圈座(22、24)的轴向外端(22a、24a)相对于相应胎圈座(22、24)的轴向内端(22b、24b)径向向外定位,其中内部凸缘(16)和外部凸缘(1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17、19),使得延伸部分(17、19)的自由端(17a、19a)相对于相应凸缘(16、18)的第一端(16a、18a)径向向内定位,且其中侧部(30、3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大致平直部分(38、40)和弯曲部分(42、44),平直部分(38、40)的第一端(38a、40a)位于临近相应的胎圈座(22、24),且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46、48)连接到相应的胎圈座(22、24),平直部分(38、40)的第二端(38b、40b)通过第一大致凹形表面(50、52)连接到侧部(30、32)的弯曲部分(42、44)以便提供第一子井,且侧部(30、32)的弯曲部分(42、44)包括由被第二凹形表面(66、68)分开的、由一对凸形表面(58、60、62、64)限定的第二子井(54、5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构造,尤其,但并非排他地,涉及农用车辆或工程机械等的轮构造。
技术介绍
用于农用车辆和一些其它越野车辆的轮构造是已知的,其包括具有轴向内部凸缘和轴向外部凸缘的大致呈圆形的轮辋,轴向内部凸缘和轴向外部凸缘均位于邻近相应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为轮胎的胎圈提供支座,该轮胎装配到轮辋的径向外侧或“轮胎侧”。这种轮构造通常还包括连接到轮辋的径向内侧的圆盘。该圆盘使轮子能够固定在车辆的轮毂上,例如通过使用螺栓固定。轮辋和圆盘可以彼此分离,或者可以例如通过焊接而彼此永久连接。圆盘在轮辋的中央部分或“井”中连接到轮辋。井位于内部凸缘与外部凸缘之间,并且可以大致定位在内部凸缘与外部凸缘之间的中心处。该井在下文中将被称为中心井,然而井不必精确地定位在内部凸缘与外部凸缘之间的中心。每个胎圈座位于相应的凸缘的轴向内侧。每个胎圈座包括轮胎胎圈所处的大致平直的表面。在轮胎被充气到其处于使用压力之后,对每个胎圈座和每个凸缘施加力。每个胎圈座具有通过连接部连接到相应的凸缘的轴向外端。每个凸缘连接部是凹形部,并且在本领域中被称为胎圈座半径。在每个胎圈座与中心孔之间定位有侧部。已知侧部包括例如形成“子井”以形成“起伏”侧部的凹形部分和凸形部分。每个侧部通过相应的连接部连接到中心井。这些连接部中的每一个都是凹形部分,并且在下文中将被称为井半径。国际认可的行业标准,例如现行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ETRTO)标准,规定了轮子设计的某些方面以及轮构造应该符合的标准。对于给定的应用,希望轮胎被充气至尽可能低的压力,同时优选地仍然能够承受与相同周长的轮胎被充气至标准压力时相同的负荷。在较低的气压下运行通常会改善牵引力和压实度。例如,米其林北美公司提供的“ImprovedFlexion”轮胎,在降低最多20%的气压时能够承受与同样滚动周长的标准轮胎相同的载荷,或者在标准气压下能够比相同滚动周长的标准轮胎承受多20%的载荷。在较低的气压下运行的缺点在于,充气到较低压力的轮胎常常会相对于轮辋滑动。相对较硬的轮胎的缺点是其可能难以适合轮辋。通过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轮胎所提供的更高牵引力和更低压实度的优点可能被这些缺点所抵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已知轮辋的用户所经历的一种或多种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轮辋的轮构造,轮辋具有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的第一端相对于相应凸缘的第二端轴向向外地定位,轮辋还包括位于内部凸缘与外部凸缘之间的中心井,一对胎圈座(beadseat,胎唇座),每一个临近各自的凸缘定位,每个胎圈座具有通过凸缘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凸缘的第二端的轴向外端,和连接到一对侧部之一的轴向内端,每个侧部位于中心井与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之一之间,且通过井连接部分连接到中心井,每个胎圈座的轴向外端相对于相应胎圈座的轴向内端径向向外定位,其中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使得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凸缘的第一端径向向内定位,且其中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大致平直部分和弯曲部分,平直部分的第一端位于临近相应的胎圈座,且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的胎圈座,平直部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大致凹形表面连接到侧部的弯曲部分以便提供第一子井,且侧部的弯曲部分包括由被第二凹形表面分开的一对凸形表面限定的第二子井每个凸缘连接部分可包括大致凹形表面。每个凸缘连接部分可包括大致平直表面。延伸部分可以是大致平直的。延伸部分的径向范围可大致等于相应的凸缘连接部分的径向范围。凸缘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凸形表面。该延伸部分或每个延伸部分的自由端可相对于相应的凸缘的凸形表面的径向顶点轴向向外设置。该延伸部分或每个延伸部分的自由端与相应的凸缘的第一端可大致轴向对齐地设置。该延伸部分或每个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的凸缘的第一端可大致轴向向外地设置。该延伸部分或每个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的凸缘的凸形表面的径向顶点可轴向向内地设置。该延伸部分或每个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的凸缘的第一端可轴向向内地设置。井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凹形表面。一对侧部可大致彼此相同,然而关于大体径向延伸平面彼此呈镜像。轮辋可呈大致对称。连接每个胎圈座与相邻侧部的弯曲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凹形表面。轮构造还可包括能够附接到轮辋的圆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构造。附图说明下文将参考附图仅经由示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轮构造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轮子轮辋的部分的横截面图;以及图2B是图2A中的虚线所示的图2A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示出了包括轮辋12的轮构造10。轮构造10还包括连接到轮辋12的圆盘14。在所示的示例中,圆盘14例如通过焊接永久地连接到轮辋12,但是应该理解,圆盘14可以被选择性地从轮辋12上拆卸下来。圆盘14使得轮构造10能够附接到车辆的轮毂或车轴。圆盘14的特征,例如其形状和附着形式,本质上是常见的。应该理解,其它形式的圆盘14可以是合适且适当的。轮辋12大致呈圆形,具有径向外表面12a(通常称为轮胎侧12a),在使用中,轮胎安装在该径向外表面12a上,该轮辋还具有径向内表面12b(通常称为露天侧12b),圆盘14附接到径向内表面12b的一部分上。轮辋具有大致居中的轴线A。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轴向”被定义为大致平行于轴线A(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径向”被定义为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A。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向内”和“向外”用于描述轴向位置,“向内”意指更接近轴向中心平面,“向外”意指是更远离轴向中心平面B(在图2A中用虚线表示)。轮辋12包括内部凸缘16、外部凸缘18和位于内部凸缘16与外部凸缘18之间的中心井20。每个凸缘具有第一端16a、18a和第二端16b、18b。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部凸缘16和外部凸缘1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凸形表面13、15,即该凸缘或每个凸缘16、18在轮胎侧12a上具有向外辐射部分(externallyradiusedportion)。该凸缘或每个凸缘16、18的凸形表面13、15的曲率半径可以是大约15mm±2mm。至少一个凸缘16、18的凸形表面13、15的峰可以限定轮辋12的最大径向范围。每个凸缘16、18具有轴向长度LF。中心井20是轮辋12的大体柱形部分,其轮胎侧和其内表面的横截面大致呈平直。中心井20沿其整个轴向范围可具有基本恒定的半径。轮辋12还包括一对胎圈座22、24,其定位成邻近每个凸缘16、18。每个胎圈座22、24具有:第一端22a、24a,其通过相应凸缘连接部26、28连接到相应的凸缘16、18的第二端16b、18b;以及第二端22b、24b,其连接到轮辋12的一对侧部30、32之一。每个胎圈座22、24的第一端22a、24a相对于相应的第二端22b、24b轴向向外定位。第一轴向外端22a、24a相对于相应的第二轴向内端22b、24b径向向外定位。每个胎圈座22、24的胎侧和内表面的横截面大致呈平直,使得每个胎圈座22、24大致呈截头锥形。该凸缘连接部分或每个凸缘连接部分26、28具有:第一端26a、28a,其临近相应凸缘16、18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轮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轮辋的轮构造,所述轮辋具有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的每一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的相应一个的第二端轴向向外地定位,所述轮辋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凸缘与所述外部凸缘之间的中心井,一对胎圈座,其定位成临近每个凸缘,每个胎圈座具有通过凸缘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凸缘的第二端的轴向外端,和连接到一对侧部之一的轴向内端,每个侧部位于所述中心井与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之一之间,且通过井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中心井,每个胎圈座的所述轴向外端相对于相应胎圈座的所述轴向内端径向向外定位,其中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使得所述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凸缘的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内定位,且其中所述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大致平直部分和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的第一端被定位成临近相应的胎圈座,且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的胎圈座,所述平直部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大致凹形表面连接到所述侧部的弯曲部分,以便提供第一子井,且所述侧部的弯曲部分包括由被第二凹形表面分开的一对凸形表面限定的第二子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4 GB 1509724.91.一种包括轮辋的轮构造,所述轮辋具有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的每一个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的相应一个的第二端轴向向外地定位,所述轮辋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凸缘与所述外部凸缘之间的中心井,一对胎圈座,其定位成临近每个凸缘,每个胎圈座具有通过凸缘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凸缘的第二端的轴向外端,和连接到一对侧部之一的轴向内端,每个侧部位于所述中心井与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之一之间,且通过井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中心井,每个胎圈座的所述轴向外端相对于相应胎圈座的所述轴向内端径向向外定位,其中所述内部凸缘和外部凸缘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使得所述延伸部分的自由端相对于相应凸缘的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内定位,且其中所述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大致平直部分和弯曲部分,所述平直部分的第一端被定位成临近相应的胎圈座,且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到相应的胎圈座,所述平直部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大致凹形表面连接到所述侧部的弯曲部分,以便提供第一子井,且所述侧部的弯曲部分包括由被第二凹形表面分开的一对凸形表面限定的第二子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构造,其中,每个凸缘连接部分包括大致凹形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构造,其中,每个凸缘连接部分包括大致平直表面。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构造,其中,所述延伸部分是大致平直的。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构造,其中,所述延伸部分的径向范围大致等于相应的凸缘连接部分的径向范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布雷姆K·埃里克森U·贝内特森J·马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GKN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