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585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

Dendritic cell subset CD103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subset of dendritic cells, CD1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体外培养
,具体涉及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未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的DC表面会形成树突样结构,它可刺激幼稚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在调节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维持机体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加拿大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树突状细胞以来,它的生物学活性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实验研究主要靠自主分离培养为主,成熟稳定的分离培养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根据DCs表面分子表达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子集,CD103+D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集,是能够表达整合素分子αEβ7的α链CD103分子的树突状细胞。肠道CD103+DC不仅可以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cells,treg)的产生,而且可以指导T细胞表面归巢分子CCR9和α4β7的表达。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稳态时,小肠固有层(Laminapropia,LP)中的CD103+DC主要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形成和T细胞的归巢,从而启动免疫耐受。在视黄酸(RA)和TGF-β的作用下,LP中CD103+DC可诱导肠粘膜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的产生;在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s,MLN)中,迁移性CD103+DC不仅可影响肠道T细胞和B细胞表面归巢分子的表达,而且能够诱导Foxp3+Treg的产生,Annacker等研究表明当存在CD103+DC时,Treg细胞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结肠炎。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肠道上皮发生炎性浸润时,CD103+DC能够将突触伸入肠腔捕获抗原,携带抗原的CD103+DC在CCR7介导下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在TLR配体的刺激下CD103+DC能分泌IL-6,进而诱导TH17的分化,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和某些炎性反应。Schlitzer等人研究发现,选择性CD103+DC缺陷小鼠肠道MLN缺乏内源性TH17细胞。刘颂利用STING基因敲除小鼠证明,CD103+cDC内的STING能够识别细菌释放的c-di-GMP,进而介导肠粘膜TH17应答,抑制Treg分化。由此可见,CD103+DC在维持肠黏膜免疫与免疫耐受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种CD103+DC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对研究CD103+DC起源、生物学特征、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所述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为小鼠骨髓源CD103+DC,体外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完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是由含有FLT3L、GM-CSF、FBS和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配制而成,其中FLT3L的含量为200ng/mL,GM-CSF的含量为10ng/mL,FBS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0%,双抗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2)小鼠骨髓源细胞的培养:取6-8周龄C57BL/6小鼠,脱颈处死,置于75%酒精中浸泡30min;用DPBS冲洗小鼠胫骨、腓骨腔以获得骨髓源细胞,获得的骨髓源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3倍体积的红细胞裂解液作用2min,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DPBS悬浮细胞,用细胞筛过滤,滤液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使细胞浓度最终为1.5×107个/mL,移至6孔板中培养;培养至第5d,每孔加入1/2体积(移至6孔板中的细胞培养液的1/2)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9d收集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继续培养至第15d,收获细胞。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鉴定方法,是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5d时,分别进行喷晶扫描电镜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6d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所述喷晶扫描电镜观察过程为:将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48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2.5%的戊二醛4℃固定1h;弃去戊二醛,DPBS清洗3次;依次用30%、50%、60%、70%、80%、90%、95%、100%、100%的乙醇逐级脱水,自然干燥;取出盖玻片,喷晶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所述荧光显微镜观察过程为:将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见部分细胞贴壁,弃去细胞悬液;用DPBS清洗3次,每次5min;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20min,DPBS清洗3次;0.2%Triton-100通透15min,DPBS清洗3次;5%BSA于4℃下包被30min,DPBS清洗3次;按体积比1:100比例加入Anti-MouseCD103一抗(一抗是前者,即为一抗的工作浓度),37℃温箱孵育2h,DPBS清洗3次;按1:100比例加入AntibodyToRabbitIgG(H+L)二抗(二抗是前者,即为二抗的工作浓度),37℃温箱避光孵育1h,DPBS清洗3次;加入10μLDAPI,室温下孵育10min,DPBS清洗3次;取出盖玻片,用荧光淬灭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的,上述的鉴定方法,流式细胞术鉴定过程为:收集培养至16d的骨髓源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2次;用DPBS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个/mL;分别取1mL细胞悬液转入2个1.5mL的EP管中,其中1管加入5μL的Anti-MouseCD103-PE,另1管加入同型对照仓鼠IgG-PE,37℃避光孵育30min;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DPBS清洗两次;分别加入500μLDPBS重悬细胞,过膜并转移至专用检测管,流式细胞仪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及鉴定方法,CD103+DC在维持肠黏膜免疫与免疫耐受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种CD103+DC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对研究CD103+DC起源、生物学特征、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参考相关文献,以C57BL/6雌性小鼠的胫骨和腓骨骨髓为分离源,获得了骨髓细胞;以含有10%FBS、10ng/mLGM-CSF和200ng/mLFLT3L的RPMI-1640完全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

【技术保护点】
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

【技术特征摘要】
1.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为小鼠骨髓源CD103+DC,体外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完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是由含有FLT3L、GM-CSF、FBS和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配制而成,其中FLT3L的含量为200ng/mL,GM-CSF的含量为10ng/mL,FBS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0%,双抗的含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1%;2)小鼠骨髓源细胞的培养:取6-8周龄C57BL/6小鼠,脱颈处死,置于75%酒精中浸泡30min;用DPBS冲洗小鼠胫骨、腓骨腔以获得骨髓源细胞,获得的骨髓源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3倍体积的红细胞裂解液作用2min,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DPBS悬浮细胞,用细胞筛过滤,滤液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一定体积的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使细胞浓度最终为1.5×107个/mL,并移至6孔板中培养;培养至第5d,每孔加入1/2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9d收集细胞,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继续培养至第15d,收获细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子集CD103+DC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5d时,分别进行喷晶扫描电镜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在骨髓源细胞培养至第16d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晶扫描电镜观察过程为:将培养至第15d的骨髓源细胞,加100ng/mLLPS处理24h;收集细胞至15mL离心管,以离心力300g离心5min;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重悬,转入放置多聚赖氨酸包被无菌盖玻片的48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喜张景艳张凯侯艳华王磊王学智张康王旭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