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cked vehicle differential steering mechanism of tracked vehicle, a double power flow power differential steering, steering mechanism in the housing (10) arranged in a symmetrical bevel gear differential, the first second planets and planetary,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6), the righ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18), symmetrical bevel gear differential half axle gear and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and second row planetary gear sun wheel shaft are on the same axis; the drive motor (2) first gear shaft of the gear transmission (1) fixed on the differential shell (11) on the main drive gear (8); the lef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6) connecting the first half axle gear (5), the righ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18)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nion gear (20) second and two sun wheel planetary row (17); the steering motor (24) second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25) and (12) cylindrical gear meshing transmissio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and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achine is improved. It can turn around its own center, adapt to different Steering requirements, have the function of average torque distribution, and have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ial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履带车辆一种差速转向机构,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可使履带车辆或平衡摇臂式底盘车辆实现原地转向或按任意半径转向的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履带车辆或平衡摇臂式底盘车辆单功率转向机构存在很多明显的缺点:车辆仅有几个固定的转向半径,按非规定的转向半径转向时,要靠摩擦元件的滑磨来实现,难以得到稳定准确的转向半径;在转向过程中摩擦元件的剧烈滑磨会带来发热和磨损,使传动效率降低、转向不平稳和不可靠,特别是在较大功率的转向工作状态下,会存在较大的功率损失导致常常需降速转向;剧烈的摩擦也使机构容易损坏,导致工作可靠性差,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履带车辆具有不同的连续的转向半径,具有差速锁功能,整体机构集中,提高传动系统使用性能的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设转向机构壳体左端输出轴,右端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机构壳体内自左至右相继配置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且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设转向机构壳体(10)左端输出轴(6),右端输出轴(18),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机构壳体(10)内自左至右相继配置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且左端输出轴(6)、右端输出轴(18)、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两半轴齿轮及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轴均位于同一轴线;驱动电机(2)轴上的第一齿轮(1)啮合传动固定在差速器壳(11)上的主减速器从动齿轮(8);左端输出轴(6)连接第一半轴齿轮(5),右端输出轴(18)连接第二半轴齿轮(20)及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17);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16)与差速器壳(11)固定连接,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设转向机构壳体(10)左端输出轴(6),右端输出轴(18),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机构壳体(10)内自左至右相继配置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且左端输出轴(6)、右端输出轴(18)、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两半轴齿轮及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轴均位于同一轴线;驱动电机(2)轴上的第一齿轮(1)啮合传动固定在差速器壳(11)上的主减速器从动齿轮(8);左端输出轴(6)连接第一半轴齿轮(5),右端输出轴(18)连接第二半轴齿轮(20)及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17);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16)与差速器壳(11)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排的第二行星轮(14)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三行星轮(15)通过双联行星架(19)平行配置;第一行星排的第二行星轮(14)啮合传动于第一太阳轮(16)和内圈是齿的第二齿圈(21)间;第二行星排的第三行星轮(15)啮合传动于第二太阳轮(17)和内圈是齿的第一齿圈(13)间;第一行星排的大圆柱齿轮(12)与第二齿圈(21)的非齿面同轴固定连接;转向电机(24)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25)与大圆柱齿轮(12)啮合传动;第二行星排外圈的第一齿圈(13)固定在转向机构壳体(10)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半轴齿轮(20)和第二太阳轮(17)通过右端输出轴(18)上的花键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履带车辆双功率流动力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大圆柱齿轮(12)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黄川,曾文,张彬,刘本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