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0792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包括工作平台、弧形轨道、五轴爬行机器人、定位支撑立柱,所述弧形轨道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所述五轴爬行机器人安装在弧形轨道上,所述工作平台上端设有吊点,以吊运形式移动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下端安装在定位支撑立柱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提高了航空航天领域及曲面加工制孔领域自动化程度、制孔精度,提高了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及曲面加工制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中曲面制孔工作多采用人工制孔,不仅制孔劳动强度大、制孔效率低,而且制孔精度不稳定,制孔精度受制孔工人技术水平、责任心等影响非常大,无法实现对航空航天产品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的要求;国际上该制孔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稍有改观,多采用柔性轨道制孔机器人和多关节臂安装制孔末端实现,但是,柔性轨道制孔机器人由于自身吸盘结构应用的限制,无法实现已有孔位置和双曲面结构位置的吸附,故应用场合十分受限;多关节臂安装制孔末端制孔,由于多关机臂的悬臂结构和运动轨迹的限制,使得制孔末端定位的精度不高,且制孔的位置非常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人工制孔效率低、精度不稳定,以及柔性轨道制孔机器人和多关节臂安装制孔末端制孔的使用场合受限和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包括工作平台、弧形轨道、五轴爬行机器人、定位支撑立柱,所述弧形轨道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所述五轴爬行机器人安装在弧形轨道上,所述工作平台上端设有吊点,以吊运形式移动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下端安装在定位支撑立柱上。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提高了航空航天领域及曲面加工制孔领域自动化程度、制孔精度,提高了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其中:1、工作平台2、弧形轨道3、五轴爬行机器人4、定位支撑立柱5、吊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包括工作平台1、弧形轨道2、五轴爬行机器人3、定位支撑立柱4,所述弧形轨道2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五轴爬行机器人3安装在弧形轨道2上,五轴爬行机器人3通过工作平台1上的弧形轨道2安装并沿其运动,以实现五轴爬行机器人3沿圆弧方向的运动,所述工作平台1上端设有四处吊点5,以吊运形式移动工作平台1,以实现在不同工位间的使用,所述工作平台1下端安装在定位支撑立柱4上,所述工作平台1与不同工位的定位支撑立柱4通过定位支撑机构可快速安装定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

【技术保护点】
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弧形轨道(2)、五轴爬行机器人(3)、定位支撑立柱(4),所述弧形轨道(2)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所述五轴爬行机器人(3)安装在弧形轨道(2)上,所述工作平台(1)上端设有吊点(5),以吊运形式移动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下端安装在定位支撑立柱(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双曲面自动寻法定位制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弧形轨道(2)、五轴爬行机器人(3)、定位支撑立柱(4),所述弧形轨道(2)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栓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