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27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互相对接安装的浮置板,连接成一长条道床,相邻两块浮置板形成的道床中间为方形孔,两侧腰部为开口;所述浮置板的两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槽钢,所述槽钢上开有圆孔,槽钢的内部安装有连接件,并通过长螺栓锁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侧置强力式剪力铰,剪力铰传递剪力能力强、轨道平顺性好,隔振效果好,同时解决了相邻浮置板的安装空间问题,减少并解决了姿态误差和定位问题。

A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prefabricated floating plat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refabricated floating slab, including mutual butt joint installation of floating slab, connected into a long track, two adjacent floating slab track bed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quare hole, both sides of the waist opening; two sides of the floa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channel install the groove, wherein the channel is opened with a hole channel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onnecting piece, and through the long bolt.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by using the strong side type shear hinge, hinge shear shear transfer ability, track irregularity, good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talling space adjacent floating slab, reduc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itioning and attitude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装置
,尤其是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速不断提高引起的轨道系统的响应逐渐增大,单纯采用扣件或道床隔振垫来隔振已不能满足部分有特殊减振要求的地段。浮置板道床技术是现有最有效的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地铁和城市轻轨中,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适用于减振要求为16dB-25dB的路段。但是,预制式浮置板为了方便安装,通常纵向长度都比较小。单独一块板的质量较小,就有可能导致轨道垂向位移过大,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因为参振质量减少,浮置板的减振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减小轨道垂向位移,增加参振质量、提高浮置板的减振效果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浮置道床结构中,剪力铰是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剪力的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担钢轨在跨越板缝处所承受的剪力,使板协调变形。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浮置板剪力铰形式分为上置式和中置式两种。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在抗剪芯棒接触部位容易形成较高的接触应力集中,在工程应用中出现了抗剪芯棒断裂的问题。经实际运行测试发现,剪力铰芯棒的受力非常恶劣,原先的粗放式估算和不注重细节的设计会导致应力超标,必须进行精细化计算和细节设计。现有的轨道系统中使用的剪力铰是由销轴和轴套两个部件组成,布置在两块道床板之间,将相邻浮置板在板缝处相连的装置,起着传递剪力、协调道床板变形的作用。剪力铰起到使相邻浮置板接头竖向位移平顺过渡、避免板头部位“错台”的作用,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浮置板端部的使用寿命及列车的平稳。现有剪力铰通常为上置式和中置式。上置式剪力铰,安装在浮置板板端上表面,通过锚固件与板面固定,与浮置板有可靠的传力连接,方便施工易于调整更换,与浮置板表面连接需要额外突出的固定装置。中置式剪力铰,位于浮置板端面中央位置,实现浮置板间的纵向连接。施工时先将剪力铰与浮置板的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浇注混凝土后与浮置板固定连成一体,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结构。剪力铰的位置设计应根据施工工艺确定。夹持式剪力铰,整体结构为上夹持件通过连接拉杆与下夹持件连接在一起,上夹持件需通过锚固件及紧固件与浮置板连接。可实现相邻浮置板间传递外部载荷,并分担钢轨在跨板缝处承受的剪力,达到相邻浮置板间协调变形的目的。其中连接拉杆设置在相邻浮置板板缝之间,使用过程中需保证板端与连接拉杆间有足够间隙以避免碰撞干涉。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上置式剪力铰安装在浮置板板端上表面,需要额外凸出浮置板表面的固定装置,有碍浮置板表面的整体美观性,且在轨道检修及疏散时不便于人员通行;另外使用过程中与浮置板连接的部位易造成浮置板混凝土结构损坏。中置式剪力铰浇注在浮置板中部,无外露的固定结构,但施工后难以从外部观察其材料工作状态、损伤、锈蚀情况,不易检修及更换。夹持式剪力铰需要紧固件及锚固件与浮置板连接,使用过程中与浮置板连接的部位易造成浮置板混凝土结构损坏,部分板下部件不易更换,且需要保证浮置板板缝有足够的间隙以防止与连接拉杆的碰撞干涉,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从而解决了剪力铰固定装置外露妨碍美观及疏散的问题,实现无额外固定装置的隐藏式设计,保证浮置板最大限度传递列车载荷问题,解决了相邻浮置板安装时的空间姿态误差和定位问题,解决了剪力铰检修难且不易更换的问题,且施工方法简便。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包括互相对接安装的浮置板,连接成一长条道床,相邻两块浮置板形成的道床中间为方形孔,两侧腰部为开口;所述浮置板的两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槽钢,所述槽钢上开有圆孔,槽钢的内部安装有连接件,并通过长螺栓锁紧。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单块浮置板的结构为:包括板子本体,所述板子本体的一端延伸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混凝土支臂,使得相邻两块浮置板形成道床中间的方形孔;每个混凝土支臂两侧分别开有凹槽,凹槽中开孔,孔内有钢管,钢管与混泥土浇注在一起;相邻两块浮置板对接,并使其两侧的凹槽对接平齐,在形成的开口处的大凹槽中装入槽钢,槽钢与混泥土浇注在一起。所述槽钢的上下表面设置有斜面,中部开孔;连接件成长条形结构,截面为梯形,梯形的斜边与槽钢内侧上下表面的倾斜度一致,所述斜边与槽钢的斜面配合,所述连接件上开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混凝土支臂上的孔一一对应。长螺栓从中间的方形孔处往外插,浮置板的外侧拧紧螺母。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准备多个浮置板;第二步:将多个浮置板依次对接安装,排成一长条道床;第三步:在道床的侧面安装槽钢,槽钢与道床浇注为一体;第四步:道床基本位置摆放好;第五步:槽钢中放入连接件;第六步:使用长螺栓将连接件与槽钢固定;第七步:依次安装上述步骤安装完整个道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六步中,长螺栓从道床中间的方形孔处向两侧穿出,穿过槽钢和连接件;然后用高强螺母和弹簧垫圈固定长螺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侧置强力式剪力铰,剪力铰传递剪力能力强、轨道平顺性好,隔振效果好,同时解决了相邻浮置板的安装空间问题,减少并解决了姿态误差和定位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置式剪力铰使用过程中易造成锚固件与浮置板相关连接部位的混凝土结构损坏,额外的固定连接装置影响浮置板表面平整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置式剪力铰难以从外部观察其材料工作状态、损伤、锈蚀情况,且维修更换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式剪力铰使用过程中锚固件与混凝土连接处易损坏的问题,且部分板下部件不易更换的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备如下优点:1、侧置强力式剪力铰采用槽钢及高强型连接件,整体嵌入浮置板侧面,通过高强型连接件传递剪力,避免传统剪力棒疲劳或应力过大断裂。同时可使浮置板联接部位的受力和弯曲变形更为均匀,相同条件下,对浮置板弯曲应力.扣件系统的受力以及钢轨弯曲应力的影响也较小,而且可有效提高浮置板在联接部位隔振效果的平顺性。2、侧置强力式剪力铰嵌入浮置板侧面,无额外凸出的固定装置,使浮置板外表美观且易于观察剪力铰施工及工作状态,不会占用疏散通道及轨旁设施的空间。3、侧置强力式剪力铰易于安装,与浮置板浇筑为一体无额外的固定装置,避免固定装置连接处破坏浮置板的混凝土结构。4、高强型连接件通过高强螺栓、弹簧垫圈和高强螺母固定在槽钢中,高强螺栓可拆卸,高强型连接件可更换,实用性强,增加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沿A-A截面的全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浮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件的侧视图。其中:1、浮置板;2、斜面;3、连接件;4、长螺栓;5、槽钢;6、圆孔;7、方形孔;8、开口;9、斜边;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包括互相对接安装的浮置板1,连接成一长条道床,相邻两块浮置板1形成的道床中间为方形孔7,两侧腰部为开口8;浮置板1的两侧面设置有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对接安装的浮置板(1),连接成一长条道床,相邻两块浮置板(1)形成的道床中间为方形孔(7),两侧腰部为开口(8);所述浮置板(1)的两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槽钢(5),所述槽钢(5)上开有圆孔(6),槽钢(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件(3),并通过长螺栓(4)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对接安装的浮置板(1),连接成一长条道床,相邻两块浮置板(1)形成的道床中间为方形孔(7),两侧腰部为开口(8);所述浮置板(1)的两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槽钢(5),所述槽钢(5)上开有圆孔(6),槽钢(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件(3),并通过长螺栓(4)锁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块浮置板(1)的结构为:包括板子本体,所述板子本体的一端延伸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混凝土支臂,使得相邻两块浮置板(1)形成道床中间的方形孔(7);每个混凝土支臂两侧分别开有凹槽,凹槽中开孔,孔内有钢管,钢管与混泥土浇注在一起;相邻两块浮置板(1)对接,并使其两侧的凹槽对接平齐,在形成的开口(8)处的大凹槽中装入槽钢(5),槽钢(5)与混泥土浇注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式浮置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5)的上下表面设置有斜面(2),中部开孔;连接件(3)成长条形结构,截面为梯形,梯形的斜边(9)与槽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兵许正洪杜雷于鹏侯建鑫程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卓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