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547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三方钢、第四方钢、第五方钢、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载能力、延性、可观性较好,并且节省空间,并且施工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具体涉及一种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ECS159:2004)提供的用于T型连接节点主要由内隔板式、外环板式等形式的节点,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T型连接节点经常出现局部屈曲现象,承载能力及延性较差,并且室内柱经常突出棱角,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房子的使用面积及可观性,另外,现有的T型连接节点大多数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施工不方便,并且施工时间较长,从而严重的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可观性较好,并且节省空间,并且施工时间较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第一加劲板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 板与第一方钢的正面及第二方钢的正面齐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2);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包括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7),第一加劲板(7)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5)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6)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5)与第一方钢(3)的正面及第二方钢(4)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6)与第一方钢(3)的背面及第二方钢(4)的背面齐平,第一加劲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T型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2);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包括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7),第一加劲板(7)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5)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6)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5)与第一方钢(3)的正面及第二方钢(4)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6)与第一方钢(3)的背面及第二方钢(4)的背面齐平,第一加劲板(7)位于第一方钢(3)与第二方钢(4)之间,第一方钢(3)内、第二方钢(4)内、以及第一加劲板(7)与第一方钢(3)及第二方钢(4)之间均浇筑有混凝土;第二混凝土组合柱(2)包括第三方钢(8)、第四方钢(9)、第五方钢(10)、第三侧板(11)、第四侧板(12)、第五侧板(13)及第六侧板(14),其中,第三方钢(8)、第四方钢(9)及第五方钢(10)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第三侧板(11)的两端与第三方钢(8)的侧面及第四方钢(9)的侧面相连接,第四侧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方钢(8)的侧面及第四方钢(9)的侧面相连接,第五侧板(13)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方钢(9)的侧面及第五方钢(10)的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14)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方钢(9)的侧面及第五方钢(10)的侧面相连接,第三侧板(11)及第五侧板(13)与第三方钢(8)的正面、第四方钢(9)的正面及第五方钢(10)的正面齐平,第四侧板及第六侧板(14)与第三方钢(8)的背面、第四方钢(9)的背面及第五方钢(10)的背面齐平,第三方钢(8) 内、第四方钢(9)内、第五方钢(10)内、第三方钢(8)与第四方钢(9)之间、以及第四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梦楠郝际平薛强樊春雷孙晓岭黄育琪陈永昌刘斌王磊尹伟康刘瀚超赵子健张峻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