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71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门铰链加强板、前侧板、A柱加强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所述门铰链加强板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仪表板安装支架刚度不足问题,减轻仪表板横梁、仪表板、方向盘抖动,提高驾驶舒适性。

A type of dashboard beam bracke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ashboard beam fram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dashboard beam frame, door hinge reinforcing plate, front plate and A reinforced plate, the dashboard beam frame into a box shape, leaving an opening,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cavity to form Y section, the door hinge enhanced in the box, leaving an opening,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cavity to form Y s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olving problems existing installation bracket stiffness dashboard, reduce the dashboard beam, dashboard, steering wheel vibration, improve the driving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仪表板横梁支架作为仪表板横梁(以下简称IP横梁)在车身侧围的连接点,起到固定IP横梁的作用(如图1)。目前多数车身的IP横梁支架结构如图2所示,IP横梁通过螺栓安装在IP横梁支架上,IP横梁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前侧板上,前侧板内面有一加强板。这样的结构,零件比较简单,对总成装配精度要求低,在国内主机厂有着广泛应用。为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IP横梁上的附件(如:仪表板、方向盘)抖动,仪表板安装支架必须为IP横梁提供足够的刚度,以提升模态,降低振动,而现有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IP横梁支架为两面开口式结构(如图3),零件刚度差;(2)IP横梁支架的支撑面(前侧板)两端以电阻点焊约束,中间无支撑处于悬空状态,而IP横梁支架正好位于悬空处,从IP横梁支架到A柱加强板底部传力路径曲折,Y向支撑刚度差,如图4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门铰链加强板、前侧板、A柱加强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所述门铰链加强板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开口朝向车外扣在所述前侧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前后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加强板通过点焊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上下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所述门铰链加强板通过螺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铰链加强板开口朝向车内,上下两对边起翻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为三个小腔体,所述三个小腔体间组合形成两个大腔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与所述门铰链加强板形成的第一大腔体,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与所述A柱加强板形成的第二大腔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个小腔体由仪表板横梁支架与前侧板形成的第一小腔体,由前侧板与A柱加强板形成的第二小腔体,由前侧板与门铰链加强板形成的第三小腔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前侧板与所述门铰链加强板形成的X向封闭腔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前侧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形成的Z向封闭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仪表板安装支架刚度不足问题;减轻仪表板横梁、仪表板、方向盘抖动,提高驾驶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Y向截面封闭腔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门铰链加强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有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门铰链加强板Y向截面封闭腔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门铰链加强板安装在仪表板横梁支架上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图7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安装在前侧板、A柱加强板、门铰链加强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图9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图9的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安装在仪表板横梁支架上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背景图。图15是本技术图14的沿A线的断面背景图。图16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背景图。图17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为两面开口式结构背景图。图18是本技术仪表板横梁支架Y向支撑面结构背景图。图19是本技术图18的沿A-A线的剖面背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1、门铰链加强板2、前侧板3、A柱加强板4,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成盒状16,留有一开口面5,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7,所述门铰链加强板2成盒状17,留有一开口面6,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8,此结构在开口方向Y向的截面形成一个封闭腔体,开口方向扭转刚度高,留一开口面是为了让冲压凸模顺利脱模。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开口5朝向车外扣在所述前侧板3上。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前后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3、所述A柱加强板4通过点焊连接。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上下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3、所述门铰链加强板2通过螺栓9连接。所述门铰链加强板2开口6朝向车内,上下两对边起翻边,此结构门铰链加强板2为仪表板横梁支架1提供Y向支撑,传力路径10顺畅,Y向刚度高。所述腔体为三个小腔体,所述的三个小腔体间组合形成两个大腔体。所述两个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与所述门铰链加强板2形成的第一大腔体15,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与所述A柱加强板4形成的第二大腔体14。所述三个小腔体由仪表板横梁支架1与前侧板3形成的第一小腔体11,由前侧板3与A柱加强板4形成的第二小腔体12,由前侧板3与门铰链加强板2形成的第三小腔体13。所述第一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与所述前侧板3和所述前侧板3与所述门铰链加强板2形成的X向封闭腔体,能有效抵抗X向扭转变形,X向扭转刚度高。所述第二大腔体分别由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1与所述前侧板3和所述前侧板3与所述A柱加强板4形成的Z向封闭腔体,能有效抵抗Z向扭转变形,Z向扭转刚度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仪表板安装支架刚度不足问题;减轻仪表板横梁、仪表板、方向盘抖动,提高驾驶舒适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门铰链加强板、前侧板、A柱加强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的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所述门铰链加强板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门铰链加强板的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门铰链加强板、前侧板、A柱加强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的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所述门铰链加强板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门铰链加强板的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开口朝向车外扣在所述前侧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前后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加强板通过点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上下两侧边与所述前侧板、所述门铰链加强板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铰链加强板开口朝向车内,上下两对边起翻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板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钟巧波李直腾韦超忠郑勇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