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POSCO公司专利>正文

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5269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向含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钢水的铸模内投入保护渣的步骤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中,所述钢水上形成的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小于10mm。因此,通过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水的脱氧和微细精炼来完成钢水温度的调整后,控制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的钢水的温度和从中间包排出至铸模的喷射流以控制熔渣的各部位厚度,并且通过优化保护渣的投入来减少保护渣向铸坯表层的混入以减少黑带缺陷的发生,从而能够改善奥氏体系不锈钢连铸铸坯表面的缺陷。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for improving surface defec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for improving surface defects. On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thickness difference of molten slag layer formed on molten steel, which is less than 10mm,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to the step of putting protective slag into the mould of the molten steel contain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Therefore, to complete the temperature of molten steel i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y molten steel deoxidation refining and fine adjustment, control from the ladle into the molten steel tundish temperature and injection mold discharged from the tundish flow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thickness control of slag and slag, by optimizing the input to reduce the slag to mixed cast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lack slab surface defect, so as to improve the defects i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奥氏体系不锈钢中的304钢被生产成通用钢以及普通钢,因其耐蚀性、耐热性、机械性质优异,被用于厨房用品、家庭用品、建筑材料等。其中,通过连铸制造上述304钢时,若在所述连铸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渣中的碳含量未被适当地控制,则在所述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冷轧钢卷中频繁出现诸如黑带缺陷等黑带(blackband)性缺陷。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黑带缺陷主要出现在铸坯中心部。因为铸坯的中心部比周围部温度低且保护渣的熔融速度慢,从而无法确保熔渣层的厚度,导致熔渣块(slagbear)成长过多。一般来说,保护渣的组成成分中碳是决定所有保护渣的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碳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投入的保护渣的熔融速度并抑制钢液与空气的反应而引起的再氧化以确保稳定的铸造环境和良好的铸坯品质。但是,若保护渣中的碳含量过多或保护渣的熔融池的深度薄,则钢水中出现渗碳而导致最终连铸铸坯中出现黑带缺陷,因此,铸坯表面会呈现黑带形状。此时,为了去除所述黑带性缺陷,在所述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冷轧工序中需要进行额外的工序,如钢卷重卷或钢卷磨削等的CG(CoilGrinding)处理等。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昂贵的铸坯损耗,且在将铸坯移送至热轧工厂的过程中需要时间,从而在物流方面出现很多问题。用于减少黑带缺陷的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文献1中公开的低碳系不锈钢方坯的问题在于,因现使用的保护渣内含有3.5%左右的自由碳,由于碳渗透到低碳系方坯钢水中制造碳化铬系化合物,从而引发裂纹,因此,根据碱度基于钢水热量的保护渣的熔融、铸模熔渣池的形成以及铸模与铸坯之间的保护渣的润滑特性会有所不同,但通过改善碱度(CaO/SiO2)能够获得良好的铸坯表面状态。此外,现有技术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就混合各种原料的混合类型、将除碳以外的原料预先烧成的烧成类型或预先熔融的熔融类型的粉末或由颗粒组成的钢的连铸用保护渣而言,其含有由0.2~5重量%的比表面积为95BET-m2/g以上且小于Ph8的炭黑来组成。并且公开了由于含有0.2~5重量%的比表面积为95BET-m2/g以上且小于Ph8的炭黑作为熔融速度调整剂的碳质原料,提高了分散度的稳定性,随之提高熔渣化速度的稳定性,从而使用时消除了熔融粉末熔渣层厚度的不均匀性,最终能够防止铸坯品质的劣化和拉漏(breakout)等作业问题,并且,制造时消除了生产批次之间的分散度之差,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少不合格频率,显著提高生产率。在现有的研究中,因碳的渗碳而出现的铸坯的缺陷对后续工序的最终产品的品质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试图通过改良保护渣来得到改善。这种技术是为了去除黑带缺陷而以减少黑带缺陷的方向改善保护渣的物理性质,因此是在黑带缺陷出现在整个铸坯、整个方坯中的情况下能够改善的案例。就本专利技术中而言,黑带缺陷的发生程度为1%以下,非常低,并且认识到相比保护渣的改善,通过铸模内钢水与熔融保护渣以及铸模之间的最优化更能减少缺陷,从而进行了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连铸后用肉眼观察铸坯表面而用肉眼无法判断是否发生渗碳,因此,即便是低的缺陷率,也会对整个表面进行磨削或对在后续工序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磨削来去除。就这种情况而言,虽然能够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但存在实收率会降低且需要承担额外的磨削费用的缺点,因此,迫切需要尽量省略表面磨削来生产良好的产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650779号(2006年11月30日公告)(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第1993-038560号(1993年2月19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控制熔渣的各部位的厚度来减少连铸铸坯的黑带缺陷的发生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包括向含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钢水的铸模内投入保护渣的步骤,所述钢水上形成的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满足下述式(1),|t1-t2|<10mm---式(1)其中,t1是熔渣层的边缘部厚度(mm),t2是熔渣层的中心部厚度(mm)。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可为-3至6mm。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连铸时将中间包的铸造温度与理论凝固温度之差铸造温度过热度△T可控制在20至40℃。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浸渍在所述钢水的浸入式水口从中间包连续排出钢水,从所述浸入式水口排出的钢水的排出角度可为-15至0°。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未向浸渍在所述钢水的浸入式水口的周边区域投入所述保护渣。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就投入在所述熔渣层上的所述保护渣而言,相对于总铸造宽,由下述式2定义的未投入区域对投入区域的面积比率为20至100%,未投入区域面积/投入区域面积×100---式(2)。(三)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对奥氏体系不锈钢进行连铸时,通过钢水的脱氧和微细精炼来完成钢水温度的调整,然后控制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的钢水的温度和从中间包排出至铸模的喷射流以控制熔渣的各部位厚度,并且通过优化保护渣的投入来减少保护渣向铸坯表层的混入以减少黑带缺陷的发生,从而能够改善奥氏体系不锈钢连铸铸坯表面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工序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现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工序中铸模内钢水流向的图。图3是示出现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铸坯表面的黑带缺陷的照片。图4是示出现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铸坯表面的黑带缺陷发生频率。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用于测定铸模内钢水的流动模式的钉板测试(nailboardtest)来测定的熔渣的各部位厚度的图表。图6和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铸模内钢水的流动模式的图。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渣的投入模式的图。附图说明标记1:钢包2:中间包3:铸坯10:铸模11:浸入式水口12:熔渣层13:碳浓化层14:烧结层15:保护渣16:熔渣块17:凝固壳M:钢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递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在此提出的实施例,可以以其他形式具体化。附图为了明确说明本专利技术而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为了有助于理解,有可能放大表示组成构件的大小。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工序的示意图。进行连铸工序的连铸装置被装在装着经过电炉-精炼炉的炼钢工序中精炼的钢水移送的钢包(ladle)1,从而开始连铸工序中的铸造。所述钢包1的下部设置有中间包2,中间包2的下部设置有将钢水生产成具有规定厚度和宽度的铸坯的铸模10。其中,钢包1的底面设置有作为将钢水排放至中间包2的通道的保护套管(shroudnozzle)(未示出),中间包2的底面设置有作为将钢水排放至铸模10的通道的浸入式水口11。并且,钢包1和保护套管之间可设置有控制流入中间包2的钢水的量的钢包滑动水口(未示出),所述中间包2与浸入式水口11之间可设置有控制流入铸模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含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钢水的铸模内投入保护渣的步骤,所述钢水上形成的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满足下述式(1),|t1‑t2|<10mm‑‑‑式(1)其中,t1是熔渣层的边缘部厚度(mm),t2是熔渣层的中心部厚度(mm)。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7 KR 10-2016-01150961.一种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含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钢水的铸模内投入保护渣的步骤,所述钢水上形成的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满足下述式(1),|t1-t2|&lt;10mm---式(1)其中,t1是熔渣层的边缘部厚度(mm),t2是熔渣层的中心部厚度(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所述熔渣层各部位的厚度差为-3至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表面缺陷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连铸方法,在连铸时将中间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知俊
申请(专利权)人:POSCO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