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77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机械臂,属于医疗器具领域的技术方案,包括万向管、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只要将本方案设于气管插管的管壁内,便能够控制气管插管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以适应不同病患的气管构造,避免强行插入气管插管而对病患的气管造成损伤。

Mechanical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embodiments of a robotic arm technology program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universal tube, the first line and the second line affects affects; the first pull line has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universal connection pip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line of the lead lead to the universal pipe outside, the first line is used for pulling affects the first end to the first universal pipe bending direction; the second lead line has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universal connection pipe, wherein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e second pulls out to the universal tube, the second line is used to pull the first pull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direction to universal pipe bending; as long as the wall of the scheme in tracheal intubation, can control the bending degree,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air outlet end tracheal intubation, tracheal structure to adapt to different patients, avoid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was forcibly inserted into the trachea and caused damage to the patient's trach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机械臂。
技术介绍
围术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每位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的主要手段,也是静脉吸入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必经操作之一。气管插管可在不同类型的喉镜、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纤维光导喉镜、光棒及可调控性导引探条等辅助下经口腔插管。近年来,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传统喉镜需用力将口、咽、喉尽量置于同一直线上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的方式,它通过摄像头、图像传导系统和屏幕显示装置进行观测,麻醉医生在显示屏上清晰的看见会厌及声门,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目前,临床使用可视喉镜插管时,会用导管芯将气管导管弯曲成一定形状,但这仍存在气管导管的前端与会厌后壁、声门上裂冲撞,导致插管不易成功,尤其是声门高的患者,其插管成功率更为低下。使用导管芯容易造成管芯误伤会厌或两侧梨状隐窝,反复或用力拔除管芯会造成插管不成功或脱管,从而造成患者咽喉部周围软组织出血、血肿形成、黏膜剥离、气管或支气管破裂、食管穿孔、纵膈气肿和气胸等,这样患者将需要面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危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麻醉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臂,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臂,包括万向管、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其中,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相互拼接的环形件,相邻的所述环形件之间能够进行弯曲活动;所述第一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其中,所述万向管包括软管,所述环形件套于所述软管的第一端外壁上。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穿过各个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穿过各个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布置;所述机械臂还包括第三牵动线,所述第三牵动线的一端穿过各个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其中,所述万向管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端面与一个处于端部的所述环形件端面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所述软管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通所述软管的两端面,所述第一通槽与各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和各个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经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端面引出。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所述软管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贯通所述软管的两端面,所述第二通槽与各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槽和各个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经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端面引出。其中,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所述软管上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贯通所述软管的两端面,所述第三通槽与各个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布置;所述机械臂还包括第三牵动线,所述第三牵动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槽和各个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三牵动线的另一端经所述软管的第二端端面引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机械臂设于气管插管的管壁内,并使得万向管的第一端与气管插管的出气端联接,由于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所以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一牵动线时,第一牵动线将带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二牵动线时,第二牵动线将带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即能够控制气管插管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以适应不同病患的气管构造,避免强行插入气管插管而对病患的气管造成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机械臂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机械臂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机械臂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环形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机械臂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万向管;21、环形件;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A、22B)、软管;221、第一通槽;222、第二通槽;223、第三通槽;31、第一牵动线;32、第二牵动线;33、第三牵动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从图1至4可知,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机械臂,包括万向管1、第一牵动线31和第二牵动线32;所述第一牵动线31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31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1外,所述第一牵动线31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32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32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1外,所述第二牵动线32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机械臂设于气管插管的管壁内,并使得万向管1的第一端与气管插管的出气端联接,然后将气管插管插入病患体内,气管插管的出气端置于病患体内,气管插管的进气端置于病患的体外,并与对应的供氧设备联接,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匹配设备与第一牵动线31、第二牵动线32进行联接,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一牵动线31时,第一牵动线31将带动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二牵动线32时,第二牵动线32将带动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由于第一牵动线31和第二牵动线32能够分别带动万向管1往不同方向弯曲,即能够控制气管插管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以适应不同病患的气管构造,避免强行插入气管插管而对病患的气管造成损伤。需要指出,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目的是表明万向管1能够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弯曲,并不限定万向管1必须往某一方向弯曲,下文所述的第三方向亦是如此。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机械臂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械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管、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管、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万向管外,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相互拼接的环形件,相邻的所述环形件之间能够进行弯曲活动;所述第一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包括软管,所述环形件套于所述软管的第一端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穿过各个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穿过各个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最远离所述软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通所述环形件的两端面,各个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布置;所述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泽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