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258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属于医疗器具领域的技术方案,包括导气管、摄像头、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导气管的管壁设有万向管,万向管沿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万向管的第一端与导气管的出气端联接;摄像头安装于导气管的出气端;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气管外部,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气管外部,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即本方案不但能够控制导气管的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还能通过摄像头观察整个插入过程,以便更进一步避免对病患造成损伤。

New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way of tracheal intubation, technical scheme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appliances, including airway, camera, the first line and the second line affects affect airway; tub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universal tube, pipe arrangemen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air duct, 000 to the first end and the guide tube tube. The camera installed on the outlet end connection; airway outlet end; the first end of the connecting line is led and universal tub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holding line extends to the guide pipe outside, first affects the line for pushing the first end to the first direction of universal pipe bending; second lead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end line universal tube the second line, holding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guide pipe outside, second line for holding the first end of the tube to pull the universal second directions. That is to say, this scheme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bending degree and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outlet end of the trachea, but also observe the whole inser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camera, so as to further avoid damage to the pat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式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新式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围术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每位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的主要手段,也是静脉吸入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必经操作之一。气管插管可在不同类型的喉镜、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纤维光导喉镜、光棒及可调控性导引探条等辅助下经口腔插管。近年来,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传统喉镜需用力将口、咽、喉尽量置于同一直线上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的方式,它通过摄像头、图像传导系统和屏幕显示装置进行观测,麻醉医生在显示屏上清晰的看见会厌及声门,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目前,临床使用可视喉镜插管时,会用导管芯将气管导管弯曲成一定形状,但这仍存在气管导管的前端与会厌后壁、声门上裂冲撞,导致插管不易成功,尤其是声门高的患者,其插管成功率更为低下。使用导管芯容易造成管芯误伤会厌或两侧梨状隐窝,反复或用力拔除管芯会造成插管不成功或脱管,从而造成患者咽喉部周围软组织出血、血肿形成、黏膜剥离、气管或支气管破裂、食管穿孔、纵膈气肿和气胸等,这样患者将需要面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危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麻醉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气管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包括导气管、摄像头、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导气管的管壁设有万向管,所述万向管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联接;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内壁,所述摄像头的导线穿入至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内,并从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引出;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其中,所述万向管设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内,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管壁内。其中,所述导气管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弹簧与所述导气管的内管壁抵接。其中,所述导气管的管壁设有X光显影线,所述X光显影线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其中,所述新式气管插管还包括气囊、充气接头和充气管;所述气囊包围在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管壁外,所述导气管在被所述气囊包围的管壁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接头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联接,所述充气管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导气管的管壁以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内,所述充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充气口接通。其中,所述充气管置于所述导气管内的管段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贴合连接。其中,所述充气接头的输出端设有能够收缩、膨胀的压力检测囊,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压力检测囊接通。其中,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管壁设有通气侧孔。其中,所述万向管的管径为0.5~1.5mm。其中,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相互拼接的环形件,相邻的所述环形件之间能够进行弯曲活动;所述第一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牵动线与各个所述环形件联动,并与最远离所述万向管第二端的所述环形件连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且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联接,所以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一牵动线时,第一牵动线将带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二牵动线时,第二牵动线将带动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即能够控制导气管的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以适应不同病患的气管构造,避免强行插入新式气管插管而对病患的气管造成损伤,而且还能通过摄像头观察整个插入过程,便可更进一步避免对病患造成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万向管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万向管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环形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新式气管插管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万向管;21、环形件;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A、22B)、软管;221、第一通槽;222、第二通槽;223、第三通槽;31、第一牵动线;32、第二牵动线;33、第三牵动线;4、导气管;41、充气口;42、通气侧孔;51、气囊;52、充气管;53、充气接头;531、压力检测囊;6、X光显影线;7、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从图1至6可知,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新式气管插管,包括导气管4、摄像头7、第一牵动线31和第二牵动线32;所述导气管4的管壁设有万向管1,所述万向管1沿所述导气管4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管4的出气端联接;所述摄像头7安装于所述导气管4的出气端内壁,所述摄像头7的导线穿入至所述导气管4的管壁内,并从所述导气管4的进气端引出;所述第一牵动线31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3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4外部,所述第一牵动线31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32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4外部,所述第二牵动线32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在使用过程中,导气管4将插入病患体内,导气管4的出气端置于病患体内,导气管4的进气端置于病患的体外,并与对应的供氧设备联接,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匹配设备与第一牵动线31、第二牵动线32进行联接,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一牵动线31时,第一牵动线31将带动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当医护人员控制拉动第二牵动线32时,第二牵动线32将带动万向管1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由于第一牵动线31和第二牵动线32能够分别带动万向管1往不同方向弯曲,即能够控制导气管4的出气端的弯曲程度、弯曲方向,以适应不同病患的气管构造,避免强行插入新式气管插管而对病患的气管造成损伤。其中,所述摄像头7优选使用体积较小的针孔摄像头,并且将摄像头7设于导气管4的内管壁上,以避免增加导气管4的体积,保证新式气管插管能够符合国家标准,以便能够马上投入临床使用。另外,还可以在导气管4的出气端附近安装吸痰器,用以吸痰,以保持病患的气管畅通。需要指出,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目的是表明万向管1能够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弯曲,并不限定万向管1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式气管插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摄像头、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导气管的管壁设有万向管,所述万向管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联接;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内壁,所述摄像头的导线穿入至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内,并从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引出;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摄像头、第一牵动线和第二牵动线;所述导气管的管壁设有万向管,所述万向管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联接;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内壁,所述摄像头的导线穿入至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内,并从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引出;所述第一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一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一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牵动线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联接,所述第二牵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二牵动线用于拉动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往第二方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设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内,所述万向管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管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弹簧与所述导气管的内管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壁设有X光显影线,所述X光显影线沿所述导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泽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