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7699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0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换气部和进气部,进气部包括第二套管和与第二套管垂直且与其中部连通的第三套管,换气部包括旋转柄和与旋转柄的一侧面连接且垂直于旋转柄的旋转柱,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旋转柱和第一套管的一端;旋转柄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旋转柄远离旋转柱的另一侧面成型有进管口,旋转柱从底部向上成型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旋转柱与第三套管的管口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直径不同的第三通孔,进管口处设有螺帽,该装置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大幅度地调节试堵管。

A kind of tracheotomy pipe plu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各种疾病因素造成的患者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或者呼吸道梗阻,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首先切开患者颈段气管,放入气切套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帮助患者呼吸。随着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恢复,可以拔除气切套管。由于气切带管时间长,直接拔除气切套管,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适应口鼻呼吸,导致拔管失败,鉴于以上情况的出现,在拔管前,都需要进行试堵管,即逐渐将显露于人体外部的气切套管的端部堵住,然后控制进入气体量,来慢慢帮助患者实现自主呼吸,现有技术中的堵管一般使用棉签、注射器帽子等,这些器材将气切套管管腔的部分堵住,但是具体堵住多少不好确定,无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试堵管;现有技术CN203790441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该装置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试堵管且不易造成感染。但是该装置操作不方便,调整程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大幅度地调节试堵管。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换气部和进气部,进气部包括第二套管和与第二套管垂直且与其中部连通的第三套管,换气部包括旋转柄和与旋转柄的一侧面连接且垂直于旋转柄的旋转柱,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旋转柱和第一套管的一端;旋转柄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旋转柄远离旋转柱的另一侧面成型有进管口,旋转柱从底部向上成型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旋转柱与第三套管的管口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直径不同的第三通孔,进管口处设有螺帽。进一步的改进,第三套管远离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加湿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加湿装置包括锥管和内心管,锥管包括锥管封闭端和锥管敞口端,锥管敞口端的端部与第三套管的内壁无缝连接,内心管包括伸入到锥管敞口端内部并与锥管封闭端无缝连接的第一管路、深入到第一管路内的第二管路和与第二管路连通的第三管路,第二管路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管路的横截面直径,第三管路的横截面直径从与第二管路连通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且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三套管的内壁无缝连接,锥管敞口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第三管路的内壁、外壁均设有加湿层。进一步的改进,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的连通处设有过滤装置。进一步的改进,过滤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连通处的第一过滤膜和竖直设置在第三套管内的第二过滤膜,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过滤板,过滤板将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均分隔成通孔区和过滤区,过滤区和过滤板上均设有若干过滤孔,第一过滤膜的通孔区与第二过滤膜的过滤区相对应。本技术所提供的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结构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三个套管,并开设相互连通的通孔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整试堵范围,更加方便地调整试堵大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提高效率;并且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可在进管口处插入一吸痰管,可以将气管内的痰液吸出,防止气管堵塞。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型新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1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换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换气部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本技术提供的附图都是在已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缩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如图1所示,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换气部和进气部,其中第一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气管套管内;进气部包括第二套管2和与第二套管2垂直且与其中部连通的第三套管3,如图2-3所示,换气部包括旋转柄4和与旋转柄4的一侧面连接且垂直于旋转柄4的旋转柱5,第二套管2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旋转柱5和第一套管1的一端;旋转柄4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向旋转柄4远离旋转柱5的另一侧面成型有进管口42,旋转柱5从底部向上成型有与第一通孔41连通的第二通孔51,旋转柱5与第三套管3的管口31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二通孔51连通且直径不同的第三通孔52,进管口42处设有螺帽9。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气体从第三套管的端部进入,流经第二套管,根据患者呼吸情况旋转旋转柄,使旋转柱内的不同孔径的第三通孔对准第三套管与第二套管的连接部,然后气体通过第三通孔流经至第二通孔内,依次流经第一套管后进入气管,本技术通过旋转旋转柄,使得旋转柱内不同直径的第三通孔与第三套管的端部对应,起到调整进气量,操作简单方便,当将螺帽拿下时,可通过进管口伸入吸痰管,起到吸痰的效果,防止堵塞气管。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进气部可优选为透明材料制成;第三套管3远离第二套管2的一端设有加湿装置,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的连通处设有过滤装置。加湿装置优选为由加上材料填充而成,过滤装置为过滤膜,该装置可以对患者吸入的气体起到加湿和过滤的作用。实施例3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加湿装置包括锥管和内心管,锥管包括锥管封闭端61和锥管敞口端62,锥管敞口端62的端部与第三套管3的内壁无缝连接,内心管包括伸入到锥管敞口端62内部并与锥管封闭端61无缝连接的第一管路71、深入到第一管路71内的第二管路72和与第二管路72连通的第三管路73,第二管路72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管路71的横截面直径,第三管路73的横截面直径从与第二管路72连通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且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三套管3的内壁无缝连接,锥管敞口端6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63,第一管路71、第二管路72及第三管路73的内壁、外壁均设有加湿层。本技术通过对加湿装置进一步限定,可显著提高加湿效果。实施例4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过滤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连通处的第一过滤膜81和竖直设置在第三套管3内的第二过滤膜82,第一过滤膜81和第二过滤膜82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一过滤膜81和第二过滤膜82的过滤板83,过滤板83将第一过滤膜81和第二过滤膜82均分隔成通孔区84和过滤区85,过滤区85和过滤板83上均设有若干过滤孔,第一过滤膜81的通孔区84与第二过滤膜82的过滤区85相对应。进一步对过滤装置的结构进行限定,可显著提高过滤效果。以上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换气部和进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包括第二套管(2)和与所述第二套管(2)垂直且与其中部连通的第三套管(3),所述换气部包括旋转柄(4)和与所述旋转柄(4)的一侧面连接且垂直于所述旋转柄(4)的旋转柱(5),所述第二套管(2)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所述旋转柱(5)和第一套管(1)的一端;所述旋转柄(4)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向所述旋转柄(4)远离所述旋转柱(5)的另一侧面成型有进管口(42),所述旋转柱(5)从底部向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1)连通的第二通孔(51),所述旋转柱(5)与所述第三套管(3)的管口(31)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通孔(51)连通且直径不同的第三通孔(52),所述进管口(42)处设有螺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换气部和进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包括第二套管(2)和与所述第二套管(2)垂直且与其中部连通的第三套管(3),所述换气部包括旋转柄(4)和与所述旋转柄(4)的一侧面连接且垂直于所述旋转柄(4)的旋转柱(5),所述第二套管(2)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所述旋转柱(5)和第一套管(1)的一端;所述旋转柄(4)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向所述旋转柄(4)远离所述旋转柱(5)的另一侧面成型有进管口(42),所述旋转柱(5)从底部向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1)连通的第二通孔(51),所述旋转柱(5)与所述第三套管(3)的管口(31)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通孔(51)连通且直径不同的第三通孔(52),所述进管口(42)处设有螺帽(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管(3)远离所述第二套管(2)的一端设有加湿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锥管和内心管,所述锥管包括锥管封闭端(61)和锥管敞口端(62),所述锥管敞口端(62)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套管(3)的内壁无缝连接,所述内心管包括伸入到锥管敞口端(62)内部并与所述锥管封闭端(61)无缝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杨杨帆梅海燕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