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四烷生产十四碳二羧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46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四烷(nC#-[14])高产十四碳二羧酸(DC#-[14])的新方法。所用微生物为一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高产突变株H-12-112。其特点是:在微生物菌种接入含有C#-[11]-C#-[18]各种正烷烃为基质的培养基后,48小时内,pH控制在7.5以下,以菌体生长为主,产生一定数量的二元酸;48-120小时,pH控制在8.0以下,120小时以后,pH控制在8.5以下,迅速产生各种二元酸。当本方法用于发酵nC#-[14]生产DC#-[14]时,在25吨罐内,发酵6天多,发酵清液中DC#-[14]产量最高达242.8g/L,后处理收率82%,DC#-[14]的纯度达到98.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同步发酵正烷烃生产α,ω-二元酸的方法,尤其是发酵正十四烷(nC14)高产十四碳二羧酸(DC14)的方法。C10以上的长链二元酸是化工合成高级香料、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高档热熔胶、高温电介质、高级油漆和涂料、润滑油添加剂、耐寒性增塑剂、树脂、医药和农药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十二碳二元酸(DC12)和十四碳二元酸(DC14),它们分别是合成具有特殊性能和广泛用途的高级尼龙工程塑料尼龙1212和尼龙1414等的重要原料。如果说DC12还可以丁二烯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经过九个步骤进行合成,那么,DC14化工上至今还没有经济可行的合成方法。微生物学家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特异的氧化能力,在常温常压下,发酵石油中的正十四烷一步加上四个氧原子,生成十四碳二元酸,弥补了化工上的不足,开辟了DC14的新来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各国科学家对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的研究,只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从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应用研究阶段;八十年代进入小规模工业生产阶段,1984年日本建成年产200吨二元酸的生产工厂;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培育出一批新的高产突变株,通过代谢调控研究,使DC12发酵产酸水平达到170-200g/L,1999年在山东淄博建成年产1000吨二元酸的生产工厂,成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化学产业,为香料和尼龙工程塑料及其助剂行业提供了丰富的物美价廉的原料。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几个有实际生产价值的专利文献中国专利87105445.0,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UH-3-9,高产DC16,在16升自控罐中发酵5天,DC16为123g/L;CN 1046757A,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NP-260,高产DC17,在16升自控罐中,发酵6天,DC17为133g/L;CN 1092108A,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NP-6-126,高产DC15,在2.5m3通用式发酵罐中,发酵6天,DC15为178g/L;CN 1130685A,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UH-2-48突变株,生产DC12,在3m3发酵罐中,发酵5天,DC12为145g/L;中国专利ZL97103876.7,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P-12-242,高产DC13,在2.5m3发酵罐中,发酵161小时,DC13为205g/L。中科院微生物所陈远童等以UH-2-48突变株为出发株,经过反复筛选,培育出一株高产DC12的新的优良生产突变株HP-12,在20m3发酵罐中,发酵160小时,DC12达到200g/L,最高为208g/L。对DC14的研究,报道的不多,专利申请号98121084,公开号1257126的文献,报道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PF-UV-56,发酵生产DC14,120小时,DC14为148g/L。另外,在CN 1369564A中陈远童等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NP-6-5发酵生产DC14,在10L自控罐中,发酵6天,DC14产量最高达201g/L。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H-12-112,是以一株氧化正烷烃生产混合二羧酸的热带假丝酵母(参见《微生物学报》20(1)88-93,1980)为出发突变株,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反复诱变筛选培育出来的,能从C11-C18的各种单一正烷烃和混合正烷烃,尤其是从正十四烷(nC14),高产出地生产相应链长的二羧酸。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H-12-112(以下简称H-12-112)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0900H-12-112的生理特征如下一.糖类的发酵葡萄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二.同化葡萄糖+,半乳糖+,山梨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海藻糖+,乳糖-,密二糖-,棉子糖-,松三糖+,菊芋糖-,可容性淀粉+,木糖+,L-阿戊糖+,D-阿戊糖-,核糖-,鼠李糖-,a-甲基葡萄糖苷+,甘油+,乙醇+,赤鲜醇-,甘露醇+,肌醇-,核糠醇+,半乳糖醇-,葡萄糖醇+,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乳酸钙-。三.生长素的需要生物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烟酸+,泛酸+,肌醇+,对氨基苯甲酸+。四.其它硝酸盐-,冻化牛奶-,雄果酸分解-,凝固牛奶-,油脂酶-。形态特征奶白色,皱褶型,菌落为蛋糕状和桃酥状。培养特征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假菌丝多而长;在烷烃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时,有一定数量的短假菌丝;而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时,大部分是单个椭圆细胞。本专利技术的种子培养基(1)10个巴林糖度的麦芽汁加2%琼脂制成的固体斜面;(2)10个巴林糖度麦芽汁液体培养基;(3)烷烃种子培养基包含KH2PO46-12g/L,玉米浆3-8g/L,酵母膏3-8g/L,蔗糖3-8g/L,尿素3-6g/L,重蜡40-70mL/L,自来水配置,自然PH。培养种子的过程为取一接种环H-12-112酵母菌体,涂布在麦芽汁固体斜面上(15×180试管,每支装6-7mL培养基,放成斜面),于28-30℃,培养40小时。各取一支上述培养好的H-12-112菌体分别刮入装有25ml烷烃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于28-30℃,220转/分的旋转摇床上培养40-48小时,作为摇瓶发酵种子或种母罐种子。用本专利技术的H-12-112菌株生产长链二羧酸,特别是生产十四碳二羧酸的具体方法是把发酵的种子接入PH5.5-9.0,最好为6.5-7.5的含有15-45%(V/V)的C11-C18的正烷烃和85-55%(V/V)发酵培养基的混合液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碱金属磷酸盐6-14g/L,最好为7-10g/L,氯化钠0.5-2.0g/L、酵母膏1-6g/L,最好为3-5g/L,玉米浆0.5-3g/L,尿素0.5-2.5g/L,最好为1.0-2.0g/L,硝酸盐1-9g/L,最好2-5g/L,蔗糖10-30g/L,最好为15-25g/L,VB2为30-300ug/L,最好为100-200ug/L,青霉素为60-240单位/ml,最好为100-200单位/ml,消泡剂为0.4-1.2g/L以及一些其它公知的营养源,在PH5.8-7.5之间将上述混合物在25-32℃,最好在27-31℃通气发酵48-170小时。48小时内,PH控制在7.5以下,以菌体生长为主,产酸为付,此时菌株生长光密度OD达到0.5以上,在48-120小时,PH控制在8.0以下,迅速产酸,从120小时以后,PH控制在8.5以下,产酸量继续迅速增长,然后将产生的二羧酸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在发酵开始时,混合液中正烷烃含量为10-20%(VV),以后在适当时间补加正烷烃,使发酵液中正烷烃浓度始终>5%(VV)为准。碱金属磷酸盐可从KH2PO4,NaH2PO4,K2HPO4和Na2HPO4中选一种。硝酸盐可从钾或钠盐中选一种。发酵结束后,加入适量的水,加碱加热进行破乳分层,上层为残油,回收再用,放出中间清液,下层菌体层再处理一次或压滤或离心,合并清液,加入适量活性碳,在85-90℃,脱色30分钟,除去活性炭,脱色液加热至60-70℃,进行酸化结晶,冷却至30℃后,压滤,用空气吹干,60℃烘干,得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四烷生产十四碳二羧酸的方法,其特点在于以正十四烷为基质的培养基中,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H-12-112即CGMCC NO.0900发酵,然后回收所形成的二元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四烷生产十四碳二羧酸的方法,其特点在于以正十四烷为基质的培养基中,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H-12-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童郝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