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6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前保险杠、翼子板、连接支架、车身支架以及用于连接用的连接螺栓、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结构保证前保险杠、翼子板的相对位置和设计状态一致,定位结构能确保前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段差的一致性;且还具有预卡接结构,不需要在后续紧固压紧螺母的过程中一直扶着前保险杠,从而降低了降低装配强度。本方案通过连接螺栓、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将前保险杠和翼子板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强度,发生小擦挂时前保险杠不容脱落,可以减少道路拥堵和降低售后维修成本。本方案解决了前保险杠容易脱落、前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间隙段差较差的问题。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ar bumper and bod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bumper and a vehicl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bumper, a fender, a connecting bracket, a body bracket, and a connecting bolt, a locking nut and a tightening nut for connection.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ensu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design consistency of front bumper, fender, positioning structure can ensure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front bumper and fender poor consistency; and also has pre clamping structure, does not need in the process of subsequent nut pressure has been leaning on the front bumper, thereby reducing the reduce the assembly strength. This program through the lock nut and nut the front bumper and fender connected together, connecting bolts, which ensures the strength of front bumper and fender, small when the front bumper is scraped off, can reduce road congestion and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of customer service. This schem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front bumper is easy to fall off,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front bumper and the wing plate is p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是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道路越来越拥堵,发生擦挂的越来越多,时常在道路上看到由于汽车发生擦挂保险杠脱落在道路上导致道路更加拥堵,有时因此引发连环车祸。为何保险杠在汽车发生擦挂时容易脱落和现有的保险杠与车身连接方式有关,现结合图1-4简单以前保险杠1与车身的翼子板2的连接为例,分析下现有保险杠与车身连接方式的该项缺陷。参见图1,前保险杠1位于翼子板2的左侧,通过图2中的连接支架3将前保险杠1固定到翼子板2上。参见图2-4,连接支架3上一般设有分别不少于2个的支架安装孔32和支架卡接齿31,通过螺栓5穿过每一个支架安装孔32和对应翼子板2上的翼子板安装孔25与车身支架4上的焊接螺母41进行配合,将连接支架3与翼子板2固定在一起。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相结合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连接翻边11,如图4所示通过连接翻边11与支架卡接齿31进行配合将前保险杠1与连接支架3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连接到一起。从结构上看出当前保险杠1受到外力超过连接翻边11与支架卡接齿31卡接力时,前保险杠1就容易脱落。与此同时该连接方式缺少定位结构导致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配合位置不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调试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之间的间隙面差。所以急需找到一种更加可靠、匹配更加方便的连接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避免小擦挂带来的拥堵,提高道路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能够解决前保险杠容易脱落、前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间隙段差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前保险杠、翼子板、连接支架和车身支架,所述翼子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车身支架上,所述连接支架呈长条型,其沿长度方向布置有主定位柱、次定位柱、螺母座和预卡接齿,所述螺母座和预卡接齿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保险杠与翼子板配合的端部有连接翻边,该连接翻边沿长度方向设有保险杠主定位孔、保险杠次定位孔、安装台和卡接过孔,所述安装台具有沉孔。所述翼子板设有翼子板主定位孔、翼子板次定位孔、安装孔和卡接孔。连接支架的主定位柱依次穿过前保险杠的保险杠主定位孔和翼子板主定位孔、次定位柱依次穿过保险杠次定位孔和翼子板次定位孔实现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定位连接;连接支架的预卡接齿依次穿过前保险杠的卡接过孔和翼子板的卡接孔实现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预卡接。一连接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螺母座、安装台和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栓的杆部上还装配有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在前保险杠的连接翻边与翼子板之间且位于安装台的沉孔中,锁紧螺母锁紧将所述螺母座和安装台贴合压紧于连接螺栓的头部与锁紧螺母之间;所述安装孔位于锁紧螺母与压紧螺母之间,压紧螺母锁紧使得翼子板与安装台贴合压紧从而将前保险杠、翼子板和连接支架固定到一起。进一步的,所述主定位柱、次定位柱、螺母座的一端和预卡接齿均布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正面,螺母座的另一端布置在连接支架的背面形成中间有六角沉孔的圆柱型螺母座限位台;连接支架的背面还设有多条凸起的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预卡接齿上设有弹片。进一步的,所述主定位柱与次定位柱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连接支架长度的三分之二。本技术的定位结构相比现有结构具有定位功能,可以保证前保险杠、翼子板的相对位置和设计状态一致,定位结构能确保前保险杠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段差的一致性;且还具有预卡接结构,不需要在后续紧固压紧螺母的过程中一直扶着前保险杠,从而降低了降低装配强度。本方案通过连接螺栓、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将前保险杠和翼子板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强度,发生小擦挂时前保险杠不容脱落,可以减少道路拥堵和降低售后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前保险杠与翼子板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连接支架的结构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连接支架连接到翼子板上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位置的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前保险杠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前保险杠与翼子板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连接支架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连接支架的结构背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翼子板与前保险杠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压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5的B-B位置的断面示意图;图14是图5的C-C位置的断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保险杠、11-连接翻边、12-保险杠主定位孔、13-保险杠次定位孔、14-安装台、15-卡接过孔、2-翼子板、21-翼子板主定位孔、22-翼子板次定位孔、23-安装孔、24-卡接孔、25-翼子板安装孔、3-连接支架、31-支架卡接齿、32-支架安装孔、33-主定位柱、34-次定位柱、35-螺母座、351-螺母座限位台、36-预卡接齿、361-弹片、37-加强筋、4-车身支架、41-焊接螺母、5-螺栓、6-连接螺栓、7-锁紧螺母、8-压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如图5至图14所示,其包括前保险杠1、翼子板2、连接支架3、车身支架4以及用于连接用的连接螺栓6、锁紧螺母7和压紧螺母8。所述连接支架3呈长条型,其沿长度方向布置有主定位柱33、次定位柱34、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所述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配合的端部有连接翻边11,该连接翻边11沿长度方向设有保险杠主定位孔12、保险杠次定位孔13、安装台14和卡接过孔15,所述安装台14具有沉孔。所述翼子板2设有翼子板主定位孔21、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安装孔23、卡接孔24和翼子板安装孔25。连接支架3的主定位柱33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保险杠主定位孔12和翼子板主定位孔21、次定位柱34依次穿过保险杠次定位孔13和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定位连接,保证了连接支架3与前保险杠1的相对位置。连接支架3的预卡接齿36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卡接过孔15和翼子板2的卡接孔24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预卡接,确保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相对位置准确。一连接螺栓6的杆部依次穿过螺母座35、安装台14和安装孔23,所述连接螺栓6的杆部上还装配有锁紧螺母7和压紧螺母8,所述锁紧螺母7在前保险杠1的连接翻边11与翼子板2之间且位于安装台14的沉孔中,锁紧螺母7锁紧将所述螺母座35和安装台14贴合压紧于连接螺栓6的头部与锁紧螺母7之间;所述安装孔23位于锁紧螺母7与压紧螺母8之间,压紧螺母8锁紧使得翼子板2与安装台14贴合压紧从而将前保险杠1、翼子板2和连接支架3固定到一起。和图4类似用螺栓5穿过翼子板安装孔25直接将翼子板2固定在车身支架4上,实现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3定义图7所见的大面为正面、图8所见的大面为背面,正面相对规整而背面为了增强设置有多条凸起的加强筋37。所述主定位柱33、次定位柱34、螺母座35的一端和预卡接齿36均布置在所述连接支架3的正面,螺母座35的另一端布置在连接支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翼子板(2)、连接支架(3)和车身支架(4),所述翼子板(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车身支架(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呈长条型,其沿长度方向布置有主定位柱(33)、次定位柱(34)、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所述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配合的端部有连接翻边(11),该连接翻边(11)沿长度方向设有保险杠主定位孔(12)、保险杠次定位孔(13)、安装台(14)和卡接过孔(15),所述安装台(14)具有沉孔;所述翼子板(2)设有翼子板主定位孔(21)、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安装孔(23)和卡接孔(24);连接支架(3)的主定位柱(33)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保险杠主定位孔(12)和翼子板主定位孔(21)、次定位柱(34)依次穿过保险杠次定位孔(13)和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定位连接;连接支架(3)的预卡接齿(36)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卡接过孔(15)和翼子板(2)的卡接孔(24)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预卡接;一连接螺栓(6)的杆部依次穿过螺母座(35)、安装台(14)和安装孔(23),所述连接螺栓(6)的杆部上还装配有锁紧螺母(7)和压紧螺母(8),所述锁紧螺母(7)在前保险杠(1)的连接翻边(11)与翼子板(2)之间且位于安装台(14)的沉孔中,锁紧螺母(7)锁紧将所述螺母座(35)和安装台(14)贴合压紧于连接螺栓(6)的头部与锁紧螺母(7)之间;所述安装孔(23)位于锁紧螺母(7)与压紧螺母(8)之间,压紧螺母(8)锁紧使得翼子板(2)与安装台(14)贴合压紧从而将前保险杠(1)、翼子板(2)和连接支架(3)固定到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翼子板(2)、连接支架(3)和车身支架(4),所述翼子板(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车身支架(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呈长条型,其沿长度方向布置有主定位柱(33)、次定位柱(34)、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所述螺母座(35)和预卡接齿(36)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配合的端部有连接翻边(11),该连接翻边(11)沿长度方向设有保险杠主定位孔(12)、保险杠次定位孔(13)、安装台(14)和卡接过孔(15),所述安装台(14)具有沉孔;所述翼子板(2)设有翼子板主定位孔(21)、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安装孔(23)和卡接孔(24);连接支架(3)的主定位柱(33)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保险杠主定位孔(12)和翼子板主定位孔(21)、次定位柱(34)依次穿过保险杠次定位孔(13)和翼子板次定位孔(22)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定位连接;连接支架(3)的预卡接齿(36)依次穿过前保险杠(1)的卡接过孔(15)和翼子板(2)的卡接孔(24)实现前保险杠(1)与翼子板(2)的预卡接;一连接螺栓(6)的杆部依次穿过螺母座(35)、安装台(14)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雄宋淼梁希张英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