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5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座椅面料层和座椅发泡层之间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布设有气袋组件,气袋组件包括气袋本体和压力传感器;每个气袋组件连接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气泵、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阀;压力传感器、气泵和控制阀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和处理压力信号,发出信号控制气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控制阀的连通结构;控制阀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袋本体连通,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第三接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通。实现自动调整座椅各个部位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满足因乘客身材、体型、导致各支撑位置不同的支撑需求,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A self regulating car seat with pressure comfo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tive interior part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self regulating pressure comfort of car seat,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between the cloth seat fabric layer and the foam layer of the support region of each sea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bag module, air bag assembly comprises a bag body and a pressure sensor; each air ba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module control module; including air pump, single-chip controller, control valve; a pressure sensor, an air pump and a control valv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of the electric controller,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pressure signal, sends a signal to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pump,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trol structure of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is a three-way valve, a first interface of the three-way valv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trachea and the bag body second interface connected with the air, third interface connected by pipe and pump. It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supporting role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seat to the passengers, satisfy the support needs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positions due to the passenger's figure and shape, and enhance the comfort of th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急速成长,无论对汽车的每项零件与零件的制作都越来越讲究,也尽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就以汽车座椅来说,因与人体有最直接的亲密接触,故汽车业界对汽车座椅结构上改进以适应乘坐者的舒适性的创新性研究也层出不穷,然而不同的人体型、胖瘦以及对座椅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作用也不相同,需要座椅在不同部位具有的支撑的性能也各部相同,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根据乘坐者自动调节座椅舒适性的座椅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根据乘坐者的不同体型采用充气气囊支撑的方式能够快速且方便的提升乘坐者的舒适性,也出现了很多通过在座椅中加装气囊的方式提升座椅的舒适度,但是现有技术中座椅舒适型气动调节装置多采用单部位区域调节,例如腰靠、侧翼,调节过程多由乘客手动控制开关调节,并不兼容体压感知功能和自动调节功能,无法有效的缓解因乘坐者身材、体型导致各调节位置得不到有效支撑,局部位置压迫过大造成的疲劳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能够根据乘坐者与汽车座椅不同部位的接触压力,自动调节座椅对乘坐者不同部位的支撑作用,避免某个部位压迫过大造成的疲劳感,提升舒适性。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座椅面料层和座椅发泡层之间乘坐者的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气袋组件,所述气袋组件包括气袋本体和设置在气袋本体靠近座椅面料层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每个气袋组件连接有用于控制气袋本体充气和放气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泵、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气泵和控制阀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和处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然后发出信号控制气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控制阀的连通结构;所述控制阀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袋本体连通,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第三接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通。上述单片机控制器具有比较模块,单片机控制器接受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启动比较模块比较压力与设定值的大小,当压力值小于设定值后,单片机控制器发出信号启动控制阀将气袋本体通过控制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放出气袋本体的气体,提升气袋本体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当压力值大于设定值后,单片机控制器发出信号启动气泵,并同时启动控制阀将气袋本体通过控制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与气泵连通,气泵向气袋充气,提升气袋本体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可选的,所述座椅本体分为头枕区、左侧头枕支撑区、右侧头枕支撑区、背靠区、左侧背靠支撑区、右侧背靠支撑区、臀部支撑区、左侧大腿外侧支撑区、右侧大腿外侧支撑区,共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布设有气袋组件。可选的,所述头枕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两个,每组气袋组件中的两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头枕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两个气袋组件;右侧头枕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两个气袋组件;背靠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三个,每组气袋组件中三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背靠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右侧背靠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臀部支撑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两个,每组气袋组件中两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大腿外侧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右侧大腿外侧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可选的,所述气泵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骨架间隙中。本技术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通过在座椅面料层和座椅发泡层之间乘坐者的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气袋组件,并通过控制组件采集气袋组件的压力信息,控制气袋本体的充气和放气,实时自动调整和控制座椅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满足因乘客身材、体型、导致各支撑位置不同的支撑需求,避免局部位置压迫过大造成的疲劳感,提升座椅的舒适性。进一步的,本技术将座椅划分为九个不同的支撑区域,分区域合理的设计气袋组件的布置位置,实现对座椅对乘客各个部位支撑作用力的有效控制和自动调整,避免传统座椅只能单个部位或区域手动调节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中气袋组件的分布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袋组件与控制组件的连接关系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座椅面料层1和座椅发泡层2之间乘坐者的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气袋组件,气袋组件包括气袋本体3和设置在气袋本体靠近座椅面料层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4;所述每个气袋组件连接有用于控制气袋本体3充气和放气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泵5、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阀6;压力传感器4、气泵5和控制阀6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和处理压力传感器4的压力信号,然后发出信号控制气泵6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控制阀6的连通结构;所述控制阀6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气管7与气袋本体3连通,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第三接口通过气管7与气泵5连通。其中单片机控制器具有比较模块,单片机控制器接受到压力传感器4的压力信号,启动比较模块比较压力与设定值的大小,当压力值小于设定值后,单片机控制器发出信号启动控制阀6将气袋本体3通过控制阀6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放出气袋本体3的气体,提升气袋本体3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当压力值大于设定值后,单片机控制器发出信号启动气泵5,并同时启动控制阀6将气袋本体3通过控制阀6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与气泵5连通,气泵5向气袋充气,提升气袋本体3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为了提升气袋布设的合理性,实现对乘坐者各个位置的有效支撑和舒适性自动调节,如图1所示,可以将座椅本体分为头枕区、左侧头枕支撑区、右侧头枕支撑区、背靠区、左侧背靠支撑区、右侧背靠支撑区、臀部支撑区、左侧大腿外侧支撑区、右侧大腿外侧支撑区,共九个区域;头枕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两个,每组气袋组件中的两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头枕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两个气袋组件;右侧头枕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两个气袋组件;背靠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三个,每组气袋组件中三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背靠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右侧背靠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臀部支撑区左右对称布设有两组气袋组件,每组气袋组件的个数为两个,每组气袋组件中两个气袋组件上下对称布设;左侧大腿外侧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右侧大腿外侧支撑区上下对称布设有三个气袋组件。为了节省空间,本实施例中气泵5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骨架8间隙中。本实施例汽车座椅,通过在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气袋组件,并通过控制组件采集气袋组件的压力信息,控制气袋本体的充气和放气,实时自动调整和控制座椅对乘坐者的支撑作用,满足因乘客身材、体型、导致各支撑位置不同的支撑需求,避免局部位置压迫过大造成的疲劳感,提升座椅的舒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座椅面料层和座椅发泡层之间乘坐者的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布设有气袋组件,所述气袋组件包括气袋本体和设置在气袋本体靠近座椅面料层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每个气袋组件连接有用于控制气袋本体充气和放气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泵、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气泵和控制阀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和处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然后发出信号控制气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控制阀的连通结构;所述控制阀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袋本体连通,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第三接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座椅面料层和座椅发泡层之间乘坐者的各个支撑区域的对应位置处布设有气袋组件,所述气袋组件包括气袋本体和设置在气袋本体靠近座椅面料层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每个气袋组件连接有用于控制气袋本体充气和放气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泵、单片机控制器、控制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气泵和控制阀与单片机控制器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和处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然后发出信号控制气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控制阀的连通结构;所述控制阀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袋本体连通,第二接口与大气连通,第三接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舒适度自调节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分为头枕区、左侧头枕支撑区、右侧头枕支撑区、背靠区、左侧背靠支撑区、右侧背靠支撑区、臀部支撑区、左侧大腿外侧支撑区、右侧大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