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及座椅腰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5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1)的中部具有沿横向两侧分布的一对竖向滑轨(11);下连接件(2),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且其下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横梁(3),该横梁(3)连接于所述腰托支撑(1)上部;两个上连接件(4),该两个上连接件(4)下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横梁(3)的两个侧端,且该两个上连接件(4)上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现有采用将腰托支撑及腰托整体地更换,因此可以降低不同车型之间加装或改装腰托的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座椅腰托。

A backrest frame and seat support for a seat waist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backrest lumbar connection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waist support support (1), the lumbar support (1) in the middle with a vertical slide along the lateral sides of the distribution (11); the connecting part (2), the connecting piece (2) the upper end is rotatablely connected to the lower lumbar support (1) and the lower end is connected to a seat back frame (3), the lower part of the beam; the beam (3)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lumbar support (1); two connection (4), the two connection (4) at the lower end are respectively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beam (3) of the two side and the two connecting piece (4) is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upper seat backres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replacing the waist support and the waist support as a whole, so it can reduce the cost of adding or refitting the waist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ars.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seat waist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及座椅腰托
本技术属于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及座椅腰托。
技术介绍
目前的高端车型一般都配置有汽车座椅靠背腰托,以改善乘车舒适度。但是对于大部分低端车型,出厂时其汽车座椅上并没有配置有腰托,而对于部分低端车的车主,往往需要在4S店或汽修厂对汽车座椅加装座椅腰托。可参见图1,其为现有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而腰托是通过该靠背连接架安装于座椅靠背骨架上。该靠背连接架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为U型弯梁(可经杆或管折弯加工成型),其U型弯梁下端焊接有下连接板2,该U型弯梁的两个上端设有两个挂钩。在加装时,该下连接板2与靠背连接架的下部焊接,该靠背连接架的两个挂钩与靠背连接架的上部钩接。由于该两个挂钩间距是不可调整,而不同的车型出厂时其靠背骨架配的连接孔位置不统一,且车型种类繁多,靠背骨架形状不一,存在加装在不同车型上时,需要配装不同的靠背连接架及腰托(该腰托支撑与腰托配装后,不能分开使用),存在通用性差,安装成本高,种类繁多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可避免采用将腰托支撑及腰托整体地更换,以降低不同车型之间加装或改装腰托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1)的中部具有沿横向两侧分布的一对竖向滑轨(11);下连接件(2),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且其下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横梁(3),该横梁(3)连接于所述腰托支撑(1)上部;两个上连接件(4),该两个上连接件(4)下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横梁(3)的两个侧端,且该两个上连接件(4)上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部连接。采用此方案,当不同车型的座椅靠背骨架安装位置及尺寸大小不同时,只需要采用不同的两个上连接件(4)即可实现通用安装,可避免采用将腰托支撑及腰托整体地更换,以降低不同车型之间加装腰托的成本;另外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在安装时,便于旋转地调整该腰托的匹配安装方位,以便于该下连接件(2)下端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时为最佳状态。优选地,所述腰托支撑(1)为框形结构。该腰托支撑(1)强度可靠,不易变形,改善耐压性。进一步地,该下连接件(2)上端设有铰接孔(2-1),该下连接件(2)下端设有靠背连接孔(2-2)。该下连接件(2)与靠背骨架下部可采用螺栓可拆卸固定,方便后期更换和维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件(4)下端设有螺纹杆(4-1)且其上端设有挂钩(4-2),所述横梁(3)侧端设有竖向穿孔(3-1),该螺纹杆(4-1)穿装于该竖向穿孔(3-1)上且经两个螺母(5)配合夹紧。由于该上连接件(4)与横梁(3)固定位置高度(即竖向)可线性调节,因此能满足不同靠背骨架的高度存在差异时做适应性调整,通用性好。由于该螺纹杆(4-1)采用双螺母夹紧,强度可靠,不以松动,尤其是该上连接件(4)不易受力后变形倾斜。另外该螺纹杆(4-1)在该竖向穿孔(3-1)内可360度旋转(V方向或反向),可任意改变该挂钩(4-2)的插接或挂接方向和位置,满足不同连接的位置、方向的要求,同时可调整配合后在松态和紧态之间实现任意状态变化、切换及调节,以达到最佳连接效果,而且也便于在更换或者维修时旋转后松开后取下。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穿孔(3-1)为条形孔且其长边沿横向方向设置。该两个上连接件(4)的横向间距可调,因此能满足对不同靠背骨架的两个安装或连接位置的间距差异而作适应性调整,通用性好。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上连接件(4)均为拉簧,该两个拉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梁(3)的两个侧端钩接或挂接。这样。也方便该两个拉簧的上端可与靠背骨架上部钩接或挂接,且端连接位置基本不受限制,因此通用性好。进一步地,所述横梁(3)的两个侧端均设沿横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钩接孔(3-2)。该两个拉簧的下端还可根据靠背骨架的连接要求,对该两个拉簧的下端横向位置调整。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的提供一种座椅腰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板(N-1)、一对滑座(N-2)、两个支撑转臂(N-3)、横向螺杆(N-4)、腰托背板(N-5)以及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靠背连接架;该滑动板(N-1)与该对竖向滑轨(11)可滑动配合,该滑动板(N-1)与一能驱动其沿着竖向滑轨(11)上下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M-1)相连;该滑动板(N-1)中部设有承力座(N-11)且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沿横向滑轨(N-12);该对滑座(N-3)分别可滑动安装于该两个横向滑轨(N-12)上;该两个支撑转臂(N-3)相向端与该承力座(N-11)铰接,该两个支撑转臂(N-3)背向端分别与该对滑座(N-3)斜楔配合;该横向螺杆(N-4)两侧杆部分别与该对滑座(N-3)螺纹连接且旋向相反,且该横向螺杆(N-4)与一能驱动其做正反旋转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M-2)相连;该腰托背板(N-5)上端与所述横梁(3)连接,该腰托背板(N-5)内表面与所述两个支撑转臂(N-3)背向端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腰托背板(N-5)采用塑料材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M-1)包括固定梁(M-11)、转臂(M-12)、连杆(M-13)、螺母座(M-14)及调节螺杆(M-15);该固定梁(M-11)的两端分别与该对竖向滑轨(11)固接,该调节螺杆(M-15)与固定梁(M-11)沿竖向间隔设置,该转臂(M-12)位于调节螺杆(M-15)与固定梁(M-11)之间,该转臂(M-12)可转动安装于滑动板(N-1)上,该连杆(M-13)一端与所述固定梁(M-11)铰接,所述连杆(M-13)另一端与所述转臂(M-12)一端与铰接,,该转臂(M-12)另一端可转动安装该螺母座(M-14),该螺母座(M-14)与所述调节螺杆(M-15)螺纹连接,该调节螺杆(M-15)与电机(M-16)或旋转动力源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座椅腰托采用电动四向控制,且固定时其上连接件可360度多方位自助调节,通用性好、完美匹配多种车系,对原车座椅皮套、靠背骨架无任何损伤,加装或改装成本低,且可方便拆卸及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其下连接件为另一种结构时的主视图。图5是图2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座椅腰托(不含腰托背板)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座椅腰托的立体图。图8是图6中其腰托背板为另一种结构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2-5,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1的中部具有沿横向两侧分布的一对竖向滑轨11;下连接件2,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且其下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横梁3,该横梁3连接于所述腰托支撑1上部;两个上连接件4,该两个上连接件4下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横梁3的两个侧端,且该两个上连接件4上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部连接。采用此方案,当不同车型的座椅靠背骨架安装位置及尺寸大小不同时,只需要采用不同的两个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及座椅腰托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1)的中部具有沿横向两侧分布的一对竖向滑轨(11);下连接件(2),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且其下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横梁(3),该横梁(3)连接于所述腰托支撑(1)上部;两个上连接件(4),该两个上连接件(4)下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横梁(3)的两个侧端,且该两个上连接件(4)上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1),该腰托支撑(1)的中部具有沿横向两侧分布的一对竖向滑轨(11);下连接件(2),该下连接件(2)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腰托支撑(1)下部且其下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下部连接;横梁(3),该横梁(3)连接于所述腰托支撑(1)上部;两个上连接件(4),该两个上连接件(4)下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横梁(3)的两个侧端,且该两个上连接件(4)上端用于与座椅靠背骨架上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支撑(1)为框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该下连接件(2)上端设有铰接孔(2-1),该下连接件(2)下端设有靠背连接孔(2-2)。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4)下端设有螺纹杆(4-1)且其上端设有挂钩(4-2),所述横梁(3)侧端设有竖向穿孔(3-1),该螺纹杆(4-1)穿装于该竖向穿孔(3-1)上且经两个螺母(5)配合夹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穿孔(3-1)为条形孔且其长边沿横向方向设置。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连接件(4)均为拉簧,该两个拉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梁(3)的两个侧端钩接或挂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座椅腰托的靠背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的两个侧端均设沿横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钩接孔(3-2)。8.一种座椅腰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板(N-1)、一对滑座(N-2)、两个支撑转臂(N-3)、横向螺杆(N-4)、腰托背板(N-5)以及权利要求1-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易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