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3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包括电池组件、油冷却恒温系统和驱动电源管理系统,电池组件由6组电池单体串接而成,油冷却恒温系统从左侧下部输入、从右侧上部输出,油冷却恒温系统左高右低油路导通,驱动电源管理系统将串接而成的电池组件输入并集中管控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电动汽车电池通过电极分隔块进行接入电阻的精准控制,实现等电阻接入,通过油冷和空调进行恒温,结构简单,电池工况最佳,电池性能上佳,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电池片分隔安装槽进行电池片分隔固定,再整体浸泡在冷却油密封容腔中,保证电动汽车能确保在汽车的快速移动及抖动中也能保持电池的稳固,不会出现短路、旁路等。

Electric vehicle oil constant temperatur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特别是涉及恒温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接受和喜爱。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的充电、使用维护等关系到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而电池系统与充放电性能及电池寿命等息息相关,电动汽车用的电池在汽车的快速移动,甚至激烈的抖动中,电池之间有可能因为短路或旁路等造成故障而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同时,电池工况也与电池所在的环境温度有着紧密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电池工况都会变差很多,进一步地,电池电极之间的接入电阻也对电池的使用造成较大影响,而现有技术的电池系统存在电池电极接入电阻难以保证,电池环境温度控制也存在明显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等电阻接入的恒温性能良好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包括电池组件、油冷却恒温系统和驱动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组件由6组电池单体依次电路及冷却油路串接而成,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为从左侧下部输入、从右侧上部输出的绝缘循环油路,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从左到右依次左高右低油路导通形成所述绝缘循环油路,所述驱动电源管理系统将串接而成的所述电池组件输入并集中管控输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包括冷却空调、冷却油输入管、循环油输出管、循环油回路管、冷却油过滤器和电池单体油循环管,所述冷却空调通过所述冷却油输入管输入或补充绝缘冷却油,通过所述冷却油输出管和冷却油过滤器将冷却的所述绝缘冷却油从最左侧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下部输入,所述绝缘冷却油通过每一所述电池单体从左到右的左高右低的所述电池单体油循环管导流到右侧的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绝缘冷却油从最右侧的所述电池单体上部的通过所述循环油回路管重新流回到所述冷却空调进行冷却处理进入下一循环恒温进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体、单体冷却油输入口、单体正电极、单体冷却油输出口、单体负电极和电池组固定支架,6组所述电池单体通过顶部的所述电池组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并依次串接而成所述电池组件,每一所述电池单体设有2个油接口和2个电接口,每一所述电池单体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单体冷却油输入口、单体正电极、单体冷却油输出口和单体负电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片、电池片电极、电池片分隔安装槽和冷却油密封容腔,所述电池单体由所述电池片通过等电阻的电极分隔块将所述电池片电极串并接,嵌装在所述电池片分隔安装槽中,再套装在所述冷却油密封容腔中,所述电池片整体浸泡在所述绝缘冷却油中并保持恒温工作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最左侧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单体冷却油输入口与所述循环油输出管连接导通,最右侧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单体冷却油输出口与所述循环油回路管连接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输出电缆、电池正极输入电缆和电池负极输入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恒温油选自变压器油。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动汽车电池通过电极分隔块进行接入电阻的精准控制,实现等电阻接入,通过油冷和空调进行恒温,结构简单,电池工况最佳,电池性能上佳,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电池片分隔安装槽进行电池片分隔固定,再整体浸泡在冷却油密封容腔中,保证电动汽车能确保在汽车的快速移动及抖动中也能保持电池的稳固,不会出现短路、旁路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结构爆炸图。图中,100--电池组件;101--电池片;102--电池片电极;103--电池片分隔安装槽;104—冷却油密封容腔;110--电池单体;120-单体冷却油输入口;130--单体正电极;140--单体冷却油输出口;150--单体负电极;160--电池组固定支架;200--油冷却恒温系统;201--冷却空调;202--冷却油输入管;203--循环油输出管;204--循环油回路管;205--冷却油过滤器;206--电池单体油循环管;300--驱动电源管理系统;301--输出电缆;302--电池正极输入电缆;303--电池负极输入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的整体结构爆炸图,该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包括电池组件100、油冷却恒温系统200和驱动电源管理系统300,电池组件100由6组电池单体110依次电路及冷却油路串接而成,油冷却恒温系统200为从左侧下部输入、从右侧上部输出的绝缘循环油路,油冷却恒温系统200从左到右依次左高右低油路导通形成绝缘循环油路,驱动电源管理系统300将串接而成的所述电池组件输入并集中管控输出。油冷却恒温系统200包括冷却空调201、冷却油输入管202、循环油输出管203、循环油回路管204、冷却油过滤器205和电池单体油循环管206,冷却空调201通过冷却油输入管202输入或补充绝缘冷却油,通过冷却油输出管203和冷却油过滤器205将冷却的绝缘冷却油从最左侧的电池单体110的下部输入,绝缘冷却油通过每一电池单体110从左到右的左高右低的电池单体油循环管206导流到右侧的电池单体110,绝缘冷却油从最右侧的电池单体110上部的通过循环油回路管204重新流回到冷却空调201进行冷却处理进入下一循环恒温进程。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单体110、单体冷却油输入口120、单体正电极130、单体冷却油输出口140、单体负电极150和电池组固定支架160,6组电池单体110通过顶部的电池组固定支架160固定安装并依次串接而成电池组件100,每一电池单体110设有2个油接口和2个电接口,每一电池单体110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单体冷却油输入口120、单体正电极130、单体冷却油输出口140和单体负电极150。电池单体110包括电池片101、电池片电极102、电池片分隔安装槽103和冷却油密封容腔104,电池单体110由电池片101通过等电阻的电极分隔块将电池片电极102串并接,嵌装在电池片分隔安装槽103中,再套装在冷却油密封容腔104中,电池片101整体浸泡在绝缘冷却油中并保持恒温工作状态。最左侧的电池单体110的单体冷却油输入口120与循环油输出管203连接导通,最右侧的电池单体110的单体冷却油输出口140与循环油回路管204连接导通。驱动电源管理系统300包括输出电缆301、电池正极输入电缆302和电池负极输入电缆303。绝缘恒温油为变压器油。从以上可知,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电动汽车电池通过电极分隔块进行接入电阻的精准控制,实现等电阻接入,通过油冷和空调进行恒温,结构简单,电池工况最佳,电池性能上佳,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电池片分隔安装槽进行电池片分隔固定,再整体浸泡在冷却油密封容腔中,保证电动汽车能确保在汽车的快速移动及抖动中也能保持电池的稳固,不会出现短路、旁路等。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油冷却恒温系统和驱动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组件由6组电池单体依次电路及冷却油路串接而成,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为从左侧下部输入、从右侧上部输出的绝缘循环油路,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从左到右依次左高右低油路导通形成所述绝缘循环油路,所述驱动电源管理系统将串接而成的所述电池组件输入并集中管控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油冷却恒温系统和驱动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组件由6组电池单体依次电路及冷却油路串接而成,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为从左侧下部输入、从右侧上部输出的绝缘循环油路,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从左到右依次左高右低油路导通形成所述绝缘循环油路,所述驱动电源管理系统将串接而成的所述电池组件输入并集中管控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恒温系统包括冷却空调、冷却油输入管、循环油输出管、循环油回路管、冷却油过滤器和电池单体油循环管,所述冷却空调通过所述冷却油输入管输入或补充绝缘冷却油,通过所述冷却油输出管和冷却油过滤器将冷却的所述绝缘冷却油从最左侧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下部输入,所述绝缘冷却油通过每一所述电池单体从左到右的左高右低的所述电池单体油循环管导流到右侧的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绝缘冷却油从最右侧的所述电池单体上部的通过所述循环油回路管重新流回到所述冷却空调进行冷却处理进入下一循环恒温进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油恒温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体、单体冷却油输入口、单体正电极、单体冷却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而美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