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17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釜体外圈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圈安装有外夹套,外夹套设置有若干层的导热油腔,釜体底部设置有底腔,底腔底部设置有上油腔,上油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微型泵微型泵底部设置有主管口,且主管口从两侧延伸入上油腔内部,上油腔底部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底部设置有涡流线圈,涡流线圈底部设置有双通出料缸,且双通出料缸的中间顶部设置有放料管,且放料管纵向上依次穿过涡流线圈、导热板和底腔,且连通在釜体底部,双通出料缸底部设置有冷油腔,冷油腔两侧设置有换油口,且换油口通过换油管连接有微型泵,两个微型泵分别连接在外夹套底部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浇注机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聚氨酯浇注机料罐、计量泵及料管大多采用导热油夹套的方式进行加热,且直接在导热油内部通过电阻丝加热导热油,由于电阻丝的高温时和导热油的反应容易导致积碳堵塞油路管道,致使输料管的内部温度降低、物料因温度低于熔点而凝固,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传统的电阻丝加热导热油所需的环境温度较高,占用生产时间,降低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能够实现快速的油体加热,实时的温度控制,有效的降温措施,防止积碳阻塞。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外圈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圈安装有外夹套,所述外夹套设置有若干层的导热油腔,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底腔,所述底腔底部设置有上油腔,所述上油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微型泵所述微型泵底部设置有主管口,且所述主管口从两侧延伸入上油腔内部,所述上油腔底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底部设置有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底部设置有双通出料缸,且所述双通出料缸的中间顶部设置有放料管,且所述放料管纵向上依次穿过涡流线圈、导热板和底腔,且连通在釜体底部,所述双通出料缸底部设置有冷油腔,所述冷油腔两侧设置有换油口,且所述换油口通过换油管连接有微型泵,两个所述微型泵分别连接在外夹套底部两侧。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管口和换油管分别安装在电磁阀的两侧。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涡流线圈和微型泵通过市电供电。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夹套的左半部为进油段,右半部为出油段,且分别和底腔连通。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夹套中间部位设置有双开的套接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微型泵的转动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设置双向的外夹套,从而在导热油腔内可以进行快速的导热油流通,同时进行热量的有效传递保温,从而实现快速的油温加热和置换,同时通过涡流线圈进行加热,嫩能够快速加热上油腔中的导热油,通过设置两个微型泵实现对油腔中的热油进行循环,通过涡流线圈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导热板进行导热,避免了直接和导热油的接触,从而产生积碳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夹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保温层;3-外夹套;4-底腔;5-微型泵;6-上油腔;7-电磁阀;8-主管口;9-换油管;10-双通出料缸;11-冷油腔;12-涡流线圈;13-导热板;14-导热油腔;15-换油口;16-放料管;17-套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外圈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外圈安装有外夹套3,所述外夹套3设置有若干层的导热油腔14,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底腔4,所述底腔4底部设置有上油腔6,所述上油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微型泵5所述微型泵5底部设置有主管口8,且所述主管口8从两侧延伸入上油腔6内部,所述上油腔6底部设置有导热板13,所述导热板13底部设置有涡流线圈12,所述涡流线圈12底部设置有双通出料缸10,且所述双通出料缸10的中间顶部设置有放料管16,且所述放料管16纵向上依次穿过涡流线圈、导热板和底腔,且连通在釜体1底部,所述双通出料缸10底部设置有冷油腔11,所述冷油腔11两侧设置有换油口15,且所述换油口15通过换油管9连接有微型泵5,两个所述微型泵5分别连接在外夹套3底部两侧。优选的是,所述主管口8和换油管9分别安装在电磁阀7的两侧;所述涡流线圈12和微型泵5通过市电供电;所述外夹套3的左半部为进油段,右半部为出油段,且分别和底腔连通;所述外夹套3中间部位设置有双开的套接口17;两个所述微型泵5的转动方向相反。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本技术通设置双向的外夹套,从而在导热油腔内可以进行快速的导热油流通,同时进行热量的有效传递保温,从而实现快速的油温加热和置换,同时通过涡流线圈进行加热,嫩能够快速加热上油腔中的导热油,通过设置两个微型泵实现对油腔中的热油进行循环,通过涡流线圈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导热板进行导热,避免了直接和导热油的接触,从而产生积碳的现象,在工作时,通过涡流线圈加热上有腔中的导热油,同时电磁阀将上油腔中的主管口打开,一段时间后打开微型泵,使得导热油进入外夹套中,从而进行釜体的加热,同时在进行降温和温度控制是,通过电磁阀打开换油管,关闭主管口,使得冷油和热油混合,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同时可通过电磁阀同时打开主管口和换油管,从而实现温度的实时控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外圈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外圈安装有外夹套(3),所述外夹套(3)设置有若干层的导热油腔(14),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底腔(4),所述底腔(4)底部设置有上油腔(6),所述上油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微型泵(5),所述微型泵(5)底部设置有主管口(8),且所述主管口(8)从两侧延伸入上油腔(6)内部,所述上油腔(6)底部设置有导热板(13),所述导热板(13)底部设置有涡流线圈(12),所述涡流线圈(12)底部设置有双通出料缸(10),且所述双通出料缸(10)的中间顶部设置有放料管(16),且所述放料管(16)纵向上依次穿过涡流线圈、导热板和底腔,且连通在釜体(1)底部,所述双通出料缸(10)底部设置有冷油腔(11),所述冷油腔(11)两侧设置有换油口(15),且所述换油口(15)通过换油管(9)连接有微型泵(5),两个所述微型泵(5)分别连接在外夹套(3)底部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轻质材料的浇注机加热装置,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外圈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外圈安装有外夹套(3),所述外夹套(3)设置有若干层的导热油腔(14),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底腔(4),所述底腔(4)底部设置有上油腔(6),所述上油腔(6)的两侧均设置有微型泵(5),所述微型泵(5)底部设置有主管口(8),且所述主管口(8)从两侧延伸入上油腔(6)内部,所述上油腔(6)底部设置有导热板(13),所述导热板(13)底部设置有涡流线圈(12),所述涡流线圈(12)底部设置有双通出料缸(10),且所述双通出料缸(10)的中间顶部设置有放料管(16),且所述放料管(16)纵向上依次穿过涡流线圈、导热板和底腔,且连通在釜体(1)底部,所述双通出料缸(10)底部设置有冷油腔(11),所述冷油腔(11)两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钰城树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