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16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包括釜体、保温层和外夹套,釜体内部中间纵向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搅切板,搅切板外圈设置有接触边,搅切板表面设置有高密度切孔,两个搅切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双螺旋搅拌叶,搅拌轴中间安装的搅切板底部安装有第二双螺旋搅拌叶,且第一双螺旋搅拌叶和第二双螺旋搅拌叶以中间部位的搅切板对称安装,第二双螺旋搅拌叶底部设置有底桨叶,底桨叶内部设置有梭型支架,底桨叶对称安装有四个搅刀,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且搅拌轴穿过搅拌通道连接有主动轮,且搅拌轴底部设置有传动轮,出料通道内部的搅拌轴安装有螺旋搅拌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浇注机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浇注机是靠经过调压的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进入密闭的浇注容器顶部,将熔融金属压出进行浇注的设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浇注机的需求日益增大,由于浇注机在不同的原料进行挤出时,需要不同的气压要求,从而对气体产生和釜体的可承受压强需要实时进行掌控和检测,而不同的原料在相同的搅拌力度下很容易造成原料的出料不均匀,从而堵塞出料管道,硬度较大的聚氨酯材料由于其颗粒度和硬度较大,无法充分搅拌,对后续的原料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搅拌方式,更良好的材料搅拌适应性,快速的出料,防止堵塞。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包括釜体、保温层和外夹套,所述釜体内部中间纵向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搅切板,所述搅切板外圈设置有接触边,所述搅切板表面设置有高密度切孔,两个所述搅切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双螺旋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中间安装的搅切板底部安装有第二双螺旋搅拌叶,且所述第一双螺旋搅拌叶和第二双螺旋搅拌叶以中间部位的搅切板对称安装,所述第二双螺旋搅拌叶底部设置有底桨叶,所述底桨叶内部设置有梭型支架,所述底桨叶对称安装有四个搅刀,且所述搅刀和釜体底部的弧度相同,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且所述搅拌轴穿过搅拌通道连接有主动轮,且所述搅拌轴底部设置有传动轮,所述出料通道内部的搅拌轴安装有螺旋搅拌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刀和釜体内底部不接触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通道底部一端设置有转料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通道内底部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和传动轮采用销钉连接方式,且所述主动轮安装在电机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切板表面中心对称设置有四条骨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两个搅切板,从而对硬性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初步和中度的搅拌,达到充分搅拌的目的,在硬质原料经过切孔时被多次切断搅拌,从而实现对硬质材料的细化,同时设置两个搅切板实现在两个搅切板之间的料产生一定的滞留作用,进入两个搅切板之间的原料被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双螺旋搅拌叶进行搅拌,在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二螺旋搅拌叶,再次的进行搅拌细化,最后通过出料通道内的螺旋搅拌叶的进行挤压和挤出操作,通过在釜体底部设置底桨叶和搅刀,从而对釜体底部的原料进行不断搅拌,防止在釜底烧结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切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桨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保温层;3-外夹套;4-搅切板;41-骨架;42-切孔;5-接触边;6-第一双螺旋搅拌叶;7-第二双螺旋搅拌叶;8-底桨叶;9-梭型支架;10-转料口;11-出料通道;12-螺旋搅拌叶;13-密封圈;14-传动轮;15-主动轮;16-搅拌轴;17-搅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釜体1、保温层2和外夹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部中间纵向安装有搅拌轴16,所述搅拌轴16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搅切板4,所述搅切板4外圈设置有接触边5,所述搅切板4表面设置有高密度切孔42,两个所述搅切板4之间安装有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所述搅拌轴16中间安装的搅切板4底部安装有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且所述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和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以中间部位的搅切板4对称安装,所述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底部设置有底桨叶8,所述底桨叶8内部设置有梭型支架9,所述底桨叶8对称安装有四个搅刀17,且所述搅刀17和釜体1底部的弧度相同,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11,且所述搅拌轴16穿过搅拌通道11连接有主动轮15,且所述搅拌轴16底部设置有传动轮14,所述出料通道11内部的搅拌轴16安装有螺旋搅拌叶12。优选的是,所述搅刀17和釜体1内底部不接触连接;所述出料通道11底部一端设置有转料口10;所述出料通道11内底部设置有密封圈13;所述主动轮15和传动轮14采用销钉连接方式,且所述主动轮15安装在电机上;所述搅切板4表面中心对称设置有四条骨架41,加强本身的牢固程度。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两个搅切板,从而对硬性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初步和中度的搅拌,达到充分搅拌的目的,在硬质原料经过切孔时被多次切断搅拌,从而实现对硬质材料的细化,同时设置两个搅切板实现在两个搅切板之间的料产生一定的滞留作用,进入两个搅切板之间的原料被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双螺旋搅拌叶进行搅拌,在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二螺旋搅拌叶,再次的进行搅拌细化,最后通过出料通道内的螺旋搅拌叶的进行挤压和挤出操作,通过在釜体底部设置底桨叶和搅刀,从而对釜体底部的原料进行不断搅拌,防止在釜底烧结堵塞,通过设置梭型架,产生向下的排力,使得进入底桨叶的原料能快速的被排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保温层(2)和外夹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部中间纵向安装有搅拌轴(16),所述搅拌轴(16)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搅切板(4),所述搅切板(4)外圈设置有接触边(5),所述搅切板(4)表面设置有高密度切孔(42),两个所述搅切板(4)之间安装有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所述搅拌轴(16)中间安装的搅切板(4)底部安装有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且所述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和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以中间部位的搅切板(4)对称安装,所述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底部设置有底桨叶(8),所述底桨叶(8)内部设置有梭型支架(9),所述底桨叶(8)对称安装有四个搅刀(17),且所述搅刀(17)和釜体(1)底部的弧度相同,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11),且所述搅拌轴(16)穿过搅拌通道(11)连接有主动轮(15),且所述搅拌轴(16)底部设置有传动轮(14),所述出料通道(11)内部的搅拌轴(16)安装有螺旋搅拌叶(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硬质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加热螺旋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保温层(2)和外夹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部中间纵向安装有搅拌轴(16),所述搅拌轴(16)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搅切板(4),所述搅切板(4)外圈设置有接触边(5),所述搅切板(4)表面设置有高密度切孔(42),两个所述搅切板(4)之间安装有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所述搅拌轴(16)中间安装的搅切板(4)底部安装有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且所述第一双螺旋搅拌叶(6)和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以中间部位的搅切板(4)对称安装,所述第二双螺旋搅拌叶(7)底部设置有底桨叶(8),所述底桨叶(8)内部设置有梭型支架(9),所述底桨叶(8)对称安装有四个搅刀(17),且所述搅刀(17)和釜体(1)底部的弧度相同,所述釜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11),且所述搅拌轴(16)穿过搅拌通道(11)连接有主动轮(15),且所述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钰城树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