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属于家用电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由于它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加热,减少了热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因而其热效率可达80%至92%以上。用它蒸、煮、炖、涮样样全行,即使炒菜也完全可以。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清洁,且清洁效果不佳,清洁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通常安装在灶台上,安装稳定性不佳,使用时极易造成位移;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清理的杂物无法进行收集,造成灶台脏乱的情况,所以急需要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性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包括装置主体、自动清洁机构(1)、快速固定机构(2)以及杂物收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4)、外壳(5)、加热盘(6)、电磁线圈(7)、面板(8)以及散热风机(9),所述外壳(5)设置在底座(4)内,且外壳(5)通过快速固定机构(2)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加热盘(6)安装在外壳(5)内中部位置,所述电磁线圈(7)安装在加热盘(6)上端面上,所述面板(8)装配在外壳(5)上端面上,所述散热风机(9)安装在外壳(5)内底部后侧位置;所述自动清洁机构(1)设置在外壳(5)右端面上,所述自动清洁机构(1)包括横板(11)、清洁布(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效分隔式电磁炉,包括装置主体、自动清洁机构(1)、快速固定机构(2)以及杂物收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4)、外壳(5)、加热盘(6)、电磁线圈(7)、面板(8)以及散热风机(9),所述外壳(5)设置在底座(4)内,且外壳(5)通过快速固定机构(2)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加热盘(6)安装在外壳(5)内中部位置,所述电磁线圈(7)安装在加热盘(6)上端面上,所述面板(8)装配在外壳(5)上端面上,所述散热风机(9)安装在外壳(5)内底部后侧位置;所述自动清洁机构(1)设置在外壳(5)右端面上,所述自动清洁机构(1)包括横板(11)、清洁布(12)、复位弹簧(13)、导向槽(14)、立板(15)、转轴(16)、燕尾滑块(17)以及燕尾槽(18),所述横板(11)装配在导向槽(14)内,所述清洁布(12)安装在横板(11)下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3)安装在导向槽(14)内上端面上,且复位弹簧(13)下端与横板(11)上端面相连接,所述导向槽(14)开设在立板(15)左端面中部位置,所述立板(15)安装在转轴(16)右端位置,所述转轴(16)左端与燕尾滑块(17)相连接,所述燕尾滑块(17)装配在燕尾槽(18)内,所述燕尾槽(18)开设在外壳(5)右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快速固定机构(2)设置在底座(4)右端面上,所述快速固定机构(2)包括凹槽(21)、金属弹片(22)、固定卡扣(23)、定位孔(24)、推把(25)、顶杆(26)以及回力弹簧(27),所述凹槽(21)开设在底座(4)内右端面前部位置,所述金属弹片(22)固定在外壳(5)右端面前部位置,所述固定卡扣(23)安装在金属弹片(22)下端面上,所述定位孔(24)开设在底座(4)右端面上,且定位孔(24)左端与凹槽(21)相连通,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