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5743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釜体下部套接夹套,釜体上方设有电机,电机垂直向下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延伸至釜体的下部,第二转轴延伸至釜体的底部,釜体内设有盘管,第一转轴底部设有第一搅拌桨,第二转轴的底部设有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均由三片桨叶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盘管加热结构配合热循环机构,换热面积大,加热迅速安全;双搅拌桨一高一低,转速均可调节,根据物料的温度和浓度,采用不同速率不同高度的搅拌方法,高效混合降低成本;桨叶结构统一,斜叶结构剪切力低,搅拌时桨叶附近的液体流速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混合
,具体涉及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
技术介绍
搅拌釜反应器在工业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据统计,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生产中约有70%是采用搅拌釜反应器完成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搅拌釜反应器的搅拌混合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以及能耗等问题。搅拌釜按照其用途分类,有液相均相搅拌釜、气液两相搅拌釜、固液两相搅拌釜、气液固三相搅拌釜等。机械搅拌是化工行业中物料混合与液体冷却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的搅拌釜大都采用单一的搅拌器,这种搅拌器所能搅拌的液体体积量较少,搅拌的时间较长,很难满足核苷酸加工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公开了一种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增大釜体内换热面积,采用高低双搅拌桨,双搅拌桨根据物料的温度和浓度,采用不同速率不同高度的搅拌方法,高效混合、降低成本。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下部套接有夹套18,所述釜体1的上方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垂直向下设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转轴4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底部,所述釜体1内设有盘管5,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位于盘管5中央的圆柱体空隙内,所述第一转轴3的底部设有第一搅拌桨6,所述第二转轴4的底部设有第二搅拌桨7,所述第二搅拌桨7位于第一搅拌桨6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第一转轴3之间以及第二搅拌桨7与第二转轴4之间均通过轴套8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均由三片桨叶9构成,所述桨叶9等间距分布,所述桨叶9呈扇环状,所述桨叶9的内侧设有凸键10,所述轴套8的外端面设有与凸键10配合的凹键11;它还包括蓄水罐12,所述蓄水罐12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离心泵13,所述第一离心泵13通过管路连接至釜体1内盘管5的下端,所述第一离心泵13与釜体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流量计14,所述盘管5的上端连接至釜体1外的回收罐15,所述釜体1的中部还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罐16,所述循环罐16通过第二离心泵17连接至釜体1底端。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盘管加热结构配合热循环机构,换热面积大,加热迅速安全;双搅拌桨一高一低,转速均可调节,根据物料的温度和浓度,采用不同速率不同高度的搅拌方法,高效混合降低成本;桨叶结构统一,斜叶结构剪切力低,搅拌时桨叶附近的液体流速更为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搅拌桨或第二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釜体2电机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盘管6第一搅拌桨7第二搅拌桨8轴套9桨叶10凸键11凹键12蓄水罐13第一离心泵14电磁流量计15回收罐16循环罐17第二离心泵18夹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釜体1,釜体1采用标准椭圆封头,直径400mm,所述釜体1的下部套接有夹套18,所述釜体1的上方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垂直向下设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转轴4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底部,所述釜体1内设有盘管5,盘管壁厚2mm,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位于盘管5中央的圆柱体空隙内,所述第一转轴3的底部设有第一搅拌桨6,所述第二转轴4的底部设有第二搅拌桨7,所述第二搅拌桨7位于第一搅拌桨6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第一转轴3之间以及第二搅拌桨7与第二转轴4之间均通过轴套8连接,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均由三片桨叶9构成,所述桨叶9等间距分布,所述桨叶9呈扇环状,所述桨叶9的内侧设有凸键10,所述轴套8的外端面设有与凸键10配合的凹键11,针对桨叶9定位困难的问题,槽式定位能够准确保证桨叶9的定位角度;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桨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桨叶展开的扇形角为120°,不仅能充分溶解和悬浮接近釜体内的固体微粒,而且排出性能良好,剪切力低,同等效果情况下消耗功率节省约30%,尤其适合于化工中固液悬浮的操作,也可应用于生物领域中动物细胞的培育。它还包括蓄水罐12,所述蓄水罐12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离心泵13,所述第一离心泵13通过管路连接至釜体1内盘管5的下端,所述第一离心泵13与釜体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流量计14,所述盘管5的上端连接至釜体1外的回收罐15,所述釜体1的中部还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罐16,所述循环罐16通过第二离心泵17连接至釜体1底端。具体实施时,于所述釜体1内设置若干电阻温度计,主要测量盘管进出口水温以及桨叶9附近的水温,根据实际的温度情况调节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的位置及速率。具体实施时,先打开循环罐16,通过釜体1下部包覆的夹套18将釜体1内部的水温加热至70℃。此时关闭循环罐16,放空夹套18内的热水,对釜体1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釜体1内部水温,盘管5进口及出口的温度。此时开启盘管5进出口阀门,蓄水罐12内冷却水的温度为20℃,待釜体1内温度下降到30℃,停止数据采集,关闭盘管5进出口阀门,依次按照要求改变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的高度和转速。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

【技术保护点】
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下部套接有夹套(18),所述釜体(1)的上方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垂直向下设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转轴(4)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底部,所述釜体(1)内设有盘管(5),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位于盘管(5)中央的圆柱体空隙内,所述第一转轴(3)的底部设有第一搅拌桨(6),所述第二转轴(4)的底部设有第二搅拌桨(7),所述第二搅拌桨(7)位于第一搅拌桨(6)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第一转轴(3)之间以及第二搅拌桨(7)与第二转轴(4)之间均通过轴套(8)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均由三片桨叶(9)构成,所述桨叶(9)等间距分布,所述桨叶(9)呈扇环状,所述桨叶(9)的内侧设有凸键(10),所述轴套(8)的外端面设有与凸键(10)配合的凹键(11);它还包括蓄水罐(12),所述蓄水罐(12)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离心泵(13),所述第一离心泵(13)通过管路连接至釜体(1)内盘管(5)的下端,所述第一离心泵(13)与釜体(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流量计(14),所述盘管(5)的上端连接至釜体(1)外的回收罐(15),所述釜体(1)的中部还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罐(16),所述循环罐(16)通过第二离心泵(17)连接至釜体(1)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核苷酸结晶釜双控制搅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下部套接有夹套(18),所述釜体(1)的上方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垂直向下设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下部,所述第二转轴(4)贯穿釜体(1)的上端壁面延伸至釜体(1)的底部,所述釜体(1)内设有盘管(5),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位于盘管(5)中央的圆柱体空隙内,所述第一转轴(3)的底部设有第一搅拌桨(6),所述第二转轴(4)的底部设有第二搅拌桨(7),所述第二搅拌桨(7)位于第一搅拌桨(6)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第一转轴(3)之间以及第二搅拌桨(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莹盛荣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浦特种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