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346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2:11
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包括釜体及可拆卸的密封盖设于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共轴翻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共轴桨以及第二共轴桨,所述第一共轴桨包括轴管以及第一桨叶组,所述轴管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下端位于所述釜体中,所述第一桨叶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管下端,所述第二共轴桨包括芯轴及第二桨叶组,所述芯轴同轴可相对自转并轴向相对固定的插设在所述轴管中,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轴管的两端,所述芯轴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轴管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桨叶组固定连接于芯轴下端。

Noble metal extracting material dissolving reaction kettle with coaxial counter propeller

Material dissolution reaction kettle for extraction of precious metals of a coaxial reverse propeller,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nd a detachable sealing cap is arranged on the kettle body on the kettle cover,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kettl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device a shaft turning impeller, the m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drive motor, a total of second coaxial propeller and shaft section the paddle, the first propeller shaft comprises a shaft tube and a first blade group, the upper end of the pipe and the shaft of the driving motor linkage, located in the lower kettle body, the first group of blades fixed on the shaft tube, the second coaxial propeller comprises a core shaft and two blade groups. The core shaft can relatively rotate and axially relative coaxial fixed shaft inserted inside the tub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mandrel are respectively protruding from the ends of the shaft tube, the upper end of the core shaft and the drive motor linkage, and the core shaft and the shaft The second blade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mand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贵金属提取的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
技术介绍
钯、银、铂作为贵金属材料,存在于各种工业废料中,特别是对于目前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其钯、银、铂的矿产资源也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我国其矿产资源所占世界总量极其低的背景下,特别是钯、铂很多还依赖于进口,因此此类金属的价格也越来越贵,而在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中其会产生含有上述金属的废料,而如果将此废料作为一种垃圾扔掉,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导致水土环境的污染,同时给企业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如果将这些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而在贵金属回收方式中,需要使用反应釜对含贵金属成分的物料进行溶解,进而通过后续的化学反应提取出贵金属,在溶解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性溶液,溶解温度在50-80摄氏度,但是酸性溶液在溶解含贵金属的混合物时,需要利用搅拌装置扰动溶液,防止含贵金属的混合物周围溶液饱和,而传统的搅拌桨只能做简单的轴流扰动或者带动溶液在周向流动,在反应釜中形成涡流,搅拌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溶料灌一般无搅拌装置,或者搅拌装置性能差,不是扰动范围小就是扰动运动太规律,不能很好的促进不同物料充分混合,造成溶解速度慢、溶解不充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包括釜体及可拆卸的密封盖设于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共轴翻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共轴桨以及第二共轴桨,所述第一共轴桨包括轴管以及第一桨叶组,所述轴管与所述釜体同轴,所述轴管轴向固定并可相对转动的装设在所述釜盖上,所述轴管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下端位于所述釜体中,所述第一桨叶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管下端,所述第二共轴桨包括芯轴及第二桨叶组,所述芯轴同轴可相对自转并轴向相对固定的插设在所述轴管中,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轴管的两端,所述芯轴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轴管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桨叶组固定连接于芯轴下端。优选于:所述轴管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芯轴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锥尖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及第二锥齿轮均与一传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优选于:所述轴管下端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釜体中的最高液位高度,所述第一桨叶组为框式桨叶,所述第一桨叶组包括至少两根围绕所述轴管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轴管的下端,另一端与一竖直叶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叶板的下端与一径向叶板的径向外端连接,与所述悬臂数量相同的径向叶板的径向内端均在所述釜体的中心轴线上相交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悬臂、竖直叶板以及径向叶板之间连接围绕成一框状结构。优选于:所述第二桨叶组为框式桨叶,所述第二桨叶组位于所述第一桨叶组的框状结构中,所述第二桨叶组包括至少两片围绕所述芯轴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匚形叶片,所述匚形叶片的开口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芯轴的下端。优选于:所述釜体及釜盖均为复合钛材质,所述第一共轴桨以及第二共轴桨的外表面均镀有搪瓷涂层。优选于:所述釜体外部设置有一外套夹,所述釜体与外套夹之间形成密封的隔层,所述外套夹上位于底部及上部均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隔层中充入液态的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加热进口,所述外套夹上位于底部及上部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回流排出液态的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回流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所述驱动电机同时驱动所述轴管及芯轴相对反向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桨叶组及第二桨叶组实现共轴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桨叶组在所述釜体中扰动混合物料周向流动,而所述第二桨叶组则在所述第一桨叶组的内部反向转动,扰动所述第一桨叶组中的混合物料周向流动,利用正反两个方向的混合物料相互对冲实现大范围的扰动,增强搅拌效果,增加了物料的溶解速度以及均匀程度;二、借助所述传动锥齿轮同时联动所述轴管上的第一锥齿轮及芯轴上的第二锥齿轮相反转动,因此结构简单,运行顺畅;三、利用设置所述外套夹在所述釜体外壁上形成一密封的加热隔层,通过向加热隔层中充入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实现控制所述釜体中的温度,即可用于控制釜体内的反应温度,也可用于保护釜体,不会因为溶解反应产生的温度损坏釜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2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作更为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包括釜体1及可拆卸的密封盖设于釜体1上的釜盖2,所述釜盖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共轴翻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共轴桨4以及第二共轴桨5,所述第一共轴桨4包括轴管41以及第一桨叶组42,所述轴管41与所述釜体1同轴,所述轴管41轴向固定并可相对转动的装设在所述釜盖2上,所述轴管41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联动、下端位于所述釜体1中,所述第一桨叶组42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管41下端;所述第二共轴桨5包括芯轴51及第二桨叶组52,所述芯轴51同轴可相对自转并轴向相对固定的插设在所述轴管41中,且所述芯轴51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轴管41的两端,且所述芯轴51与所述轴管4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桨叶组52固定连接于芯轴51下端;所述芯轴51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联动,具体方案为:如图2所示,所述轴管41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3,所述芯轴51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3,所述第一锥齿轮43与第二锥齿轮53的锥尖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43及第二锥齿轮53均与一传动锥齿轮31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锥齿轮31与所述驱动电机3联动,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传动锥齿轮31之间设置有一减速箱32,所述驱动电机3将转矩通过所述减速箱32传送至传动锥齿轮3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利用共轴反桨的所述第一共轴桨4与第二共轴桨5上的第一桨叶组42及第二桨叶组52在所述釜体1中反向转动,实现在釜体1中的径向内侧与外侧反向周向扰动,利用相冲的流体促进混合物料的充分接触、混合,加速溶解反应。所述轴管41下端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釜体1中的最高液位高度,此结构能够防止所述轴管41与芯轴51之间的插套结构浸入到混合液料中,所述第一桨叶组42为框式桨叶,所述第一桨叶组42包括至少两根围绕所述轴管41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悬臂421,所述悬臂4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轴管41的下端,另一端与一竖直叶板422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叶板422的下端与一径向叶板423的径向外端连接,与所述悬臂421数量相同的径向叶板422的径向内端均在所述釜体1的中心轴线上相交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悬臂421、竖直叶板422以及径向叶板423之间连接围绕成一框状结构;所述第二桨叶组52也为框式桨叶,所述第二桨叶组52位于所述第一桨叶组42的框状结构中,所述第二桨叶组52包括至少两片围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包括釜体及可拆卸的密封盖设于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共轴翻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共轴桨以及第二共轴桨,所述第一共轴桨包括轴管以及第一桨叶组,所述轴管与所述釜体同轴,所述轴管轴向固定并可相对转动的装设在所述釜盖上,所述轴管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下端位于所述釜体中,所述第一桨叶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管下端,所述第二共轴桨包括芯轴及第二桨叶组,所述芯轴同轴可相对自转并轴向相对固定的插设在所述轴管中,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轴管的两端,所述芯轴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轴管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桨叶组固定连接于芯轴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包括釜体及可拆卸的密封盖设于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共轴翻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共轴桨以及第二共轴桨,所述第一共轴桨包括轴管以及第一桨叶组,所述轴管与所述釜体同轴,所述轴管轴向固定并可相对转动的装设在所述釜盖上,所述轴管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下端位于所述釜体中,所述第一桨叶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管下端,所述第二共轴桨包括芯轴及第二桨叶组,所述芯轴同轴可相对自转并轴向相对固定的插设在所述轴管中,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轴管的两端,所述芯轴的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轴管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桨叶组固定连接于芯轴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芯轴的上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锥尖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及第二锥齿轮均与一传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反桨的贵金属提取物料溶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下端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釜体中的最高液位高度,所述第一桨叶组为框式桨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丰善何治鸿李斌相亚波李永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